一种三级接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977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级接头组,三级接头组包括母插接头以及公插接头,公插接头可插入至母插接头,母插接头包括外壳,第一正极,第一负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第一正极,第一负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设置在外壳内部,公插接头包括主体,第二正极,第二负极以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第二正极,第二负极以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在主体外围,当公插接头插入至所述母插接头后,第一正极与第二正极连接,第一负极与第二负极连接,第一信号传输构件与第二信号传输构件连接。电气设备应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接头组后,不必另外增设信号传输设备,节省空间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级接头组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电力设备的电源接头都使用插针式的接头。公插接头为中空管形状,中空管外围为负极,中空管内部为正极。母插接头具有外壳,外壳容纳该公插接头,外壳内壁为负极,且内部设置有作为正极的插针,插针插入至公插接头(中空管)内部,形成正极的电连接,母插接头的内壁与公插接头的外围接触,形成负极的电连接。除了实现电力传输以外,有时候还要传输用于控制的电信号至电气设备,来对电气设备进行操控。如有些电动工具需要接收关于工作频率或工作时间或工具类型及版本识别等信号,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然而,现有的电动工具的接头都只能进行电力传输,需要额外增加信号传输系统,无法满足电力供应与控制一体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种三级接头组,所述三级接头组包括母插接头以及公插接头,所述公插接头可插入至所述母插接头,所述母插接头包括外壳,第一正极,第一负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所述第一正极,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公插接头包括主体,第二正极,第二负极以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所述第二正极,所述第二负极以及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构件在所述主体外围,当所述公插接头插入至所述母插接头后,所述第一正极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负极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构件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构件连接。优选地,所述母插接头的外壳具有开口,所述第一正极,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构件沿远离开口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公插接头的主体具有前端,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构件,所述第二负极以及所述第二正极沿远离所述前端的方向依次排布。优选地,沿所述插入方向,所述所述第一正极,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构件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所述所述第二正极,所述第二负极以及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构件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优选地,所述母插接头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大致呈中空管形状,所述公插接头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大致呈圆柱体形状。优选地,所述公插的第二正极的周围具有可伸缩的保护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母插接头和公插接头连接后,电源设备就能供应电力至电动工具,控制面板就能想电动工具发送控制信号。不必另外增设信号传输设备,节省空间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母插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插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母插接头1包括外壳10,第一正极,第一负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该第一正极,第一负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设置在外壳1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该正极为正极弹簧定位圈11,该负极为负极弹簧定位圈12。外壳10大致呈中空管形状,具有第一容纳部101,第二容纳部102,固定帽103以及位于其一端的开口 104。第一容纳部101用于容纳正极弹簧定位圈11,第二容纳部102用于容纳负极弹簧定位圈12,固定帽103位于外壳10内部,该固定帽103具有凹部,凹部的形状与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匹配,与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接合后,可固定该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即正极弹簧定位圈11,负极弹簧定位圈12和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在外壳10中沿远离开口 104的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正极弹簧定位圈11与第一正极连接线110之间形成电连接,负极弹簧定位圈12与第一负极连接线120之间形成电连接,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与第一信号连接线130之间形成电连接。该正极弹簧定位圈11和负极弹簧定位圈12都具有弹性,用于与公插接头的电极形成电连接并且定位。如图2所示,公插接头2包括主体20和壳体26,主体20大致呈圆柱体形状,具有一个前端,并且一部分位于壳体26中,该主体2的外围具有第二正极,第二负极以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该第二正极,第二负极以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设置在在主体20的外围。其中,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位于主体20的最端,第二正极,第二负极以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沿远离所述前端的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该正极为正极接触部21,该负极为负极接触部22。正极接触部21的周围还设置有一圈保护罩24,保护罩24与至少一个弹性部件25抵接,使该保护罩24可沿插入方向D伸缩。正极接触部21与第二正极连接线210之间形成电连接,负极接触部22与第二负极连接线220之间形成电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与第二信号连接线之间形成电连接。母插接头1和公插接头2形成接头组合,在二者之间形成电力传输以及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母插接头1的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为具有磁性的导电体,其中可以由磁铁,电磁铁等具有磁性的材料形成。公插接头2的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为原磁体(即能被磁化的金属或合金)。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设置为具有磁性的导电体,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设置为原磁体;或者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和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都设置为具有磁性的导电体,都具有磁性,并且二者的南北极相对。公插接头2可沿一个插入方向D通过开口 104插入至母插接头1中,正极接触部21沿径向方向往外挤压正极弹簧定位圈11,正极弹簧定位圈11通过弹性恢复力与正极接触部21形成定位和电连接。而且在插入过程中,正极弹簧定位圈11沿插入方向D的反方向推动保护罩24。类似地,负极弹簧定位圈12通过弹性恢复力与负极接触部22形成定位和电连接。由于母插接头1的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具有磁性,因此在插入过程中,公插接头2的第二信号传输构件23会受到磁场吸引力的作用,迅速与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形成电连接并且固定,从而完成母插接头1与公插接头2的接合,实现二者之间电信号的传输。这样,通过磁场吸引力和弹性恢复力的作用,能使母插接头1和公插接头2快速而且稳定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母插接头1与电动工具连接,公插接头与电源设备以及控制面板连接。当母插接头1和公插接头2连接后,电源设备就能供应电力至电动工具,控制面板就能想电动工具发送控制信号。不必另外增设信号传输设备,节省空间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成本。由于公插接头2的第一正极,第二正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13之间相互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因此,即使有外界的导电杂质附着在公插接头2的表面,也能减小短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类似地,母插接头1的结构也能减小短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公插接头2,其正极接触部21设置在公插接头2的主体20的外围,而且该正极接触部21的电势相对较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该正极接触部21的周围设置可伸缩的保护罩24,就是为了避免用户误接触到正极接触部21,造成危险情况的发生。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三级接头组,所述三级接头组包括母插接头以及公插接头,所述公插接头可插入至所述母插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插接头包括外壳,第一正极,第一负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所述第一正极,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一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级接头组,所述三级接头组包括母插接头以及公插接头,所述公插接头可插入至所述母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接头包括外壳,第一正极,第一负极以及第一信号传输构件,所述第一正极,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公插接头包括主体,第二正极,第二负极以及第二信号传输构件,所述第二正极,所述第二负极以及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构件在所述主体外围,当所述公插接头插入至所述母插接头后,所述第一正极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负极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构件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贝兰克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