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29720 阅读:6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6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回流装置,冷凝回流管由冷凝外管、冷凝内管组成;冷凝内管置于冷凝外管内,冷凝内管与冷凝外管的下端封闭连接,上端敞口,冷凝外管与冷凝内管之间形成一个存放冷却水的冷却水腔,使蒸汽与冷却水换热后冷凝回流。冷凝内、外管上端用内外管壁连接件固定连接。冷凝内管为直管或缩放管或螺旋管。内外管壁连接件为拉筋,拉筋连接冷凝内、外管,拉筋数≥2;或者,为圆板,圆板连接冷凝内、外管,圆板上开有供蒸汽流出及试验结束后冷却水倒出的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凝回流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不持续流动供水即可进行冷凝回流,节约冷却水,且冷凝效果明显;冷凝内管和外管有六种组合形式,适应不同的试验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回流装置,冷凝回流管由冷凝外管、冷凝内管组成;冷凝内管置于冷凝外管内,冷凝内管与冷凝外管的下端封闭连接,上端敞口,冷凝外管与冷凝内管之间形成一个存放冷却水的冷却水腔,使蒸汽与冷却水换热后冷凝回流。冷凝内、外管上端用内外管壁连接件固定连接。冷凝内管为直管或缩放管或螺旋管。内外管壁连接件为拉筋,拉筋连接冷凝内、外管,拉筋数≥2;或者,为圆板,圆板连接冷凝内、外管,圆板上开有供蒸汽流出及试验结束后冷却水倒出的孔。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回流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不持续流动供水即可进行冷凝回流,节约冷却水,且冷凝效果明显;冷凝内管和外管有六种组合形式,适应不同的试验条件。【专利说明】冷凝回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设备玻璃仪器,尤其是一种冷凝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实验室常用冷凝回流装置工作时需要连接水源对其持续流动供水冷却,需要连接较长的进出水管,还要穿过通风橱,很不方便;有时水压大,还会造成泄漏和水管脱落等事故。中国专利ZL200920072957.1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密封不严,对长时间的冷凝回流不适用,溶液会有较大的质量损失。因此,实验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持续时间长久的冷凝回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需要持续流动供水即可进行长时间冷凝回流的冷凝回流装置,而且冷凝回流效果明显,结构简单易操作,能适应不同的试验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冷凝回流装置,包括磨口三角烧瓶、冷凝回流管,其特点是:冷凝回流管由冷凝外管、冷凝内管组成;冷凝内管置于冷凝外管内,冷凝内管与冷凝外管的下端封闭连接,上端敞口,冷凝外管与冷凝内管之间形成一个存放冷却水的冷却水腔,使蒸汽与冷却水换热后冷凝回流。 冷凝内、外管上端用内外管壁连接件固定连接。 当冷凝回流过程中要求冷却水温度较低时,冷凝外管下端侧面带有放水管,或者,当冷凝回流过程中对冷却水温度无要求时,冷凝外管下端无放水管。 冷凝内管为直管或缩放管或螺旋管结构。 内外管壁连接件为拉筋,拉筋连接冷凝内、外管的管壁,拉筋数>2 ;或者,为圆板,圆板连接冷凝内、外管的管壁,圆板上开有供蒸汽流出及试验结束后冷却水倒出的孔。 使用时,冷却水腔中放入冷却水,冷凝回流管插入磨口三角饶瓶中,并与之密封配合连接,使三角烧瓶中的水分受热蒸发从冷凝内管下端口进入冷凝内管中,并与冷却水腔中的冷却水换热后冷凝回流至容器内,冷却水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凝外管壁和上部敞口散发到环境中。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回流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不持续流动供水即可进行冷凝回流,节约冷却水,且冷凝效果明显;冷凝内管和外管有六种组合形式,适应不同的试验条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回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采用二根拉筋连接内外管壁的结构沿A-A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采用孔圆板连接内外管壁的结构沿A-A的截面图;图5是冷凝内管为直管式、外管无放水口的冷凝回流管示意图;图6是冷凝内管为缩放管、外管无放水口的冷凝回流管示意图;图7是冷凝内管为螺旋管、外管无放水口的冷凝回流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冷凝回流装置由一个冷凝回流管2和磨口三角烧瓶I组成。冷凝回流装置工作时冷凝回流管2下端口插入到磨口三角烧瓶I的磨口中,与之密封配合。 如图2所示,冷凝回流管2由冷凝外管4、冷凝内管5和内外管壁连接件3组成;冷凝内管5置于冷凝外管4内,冷凝内管5与冷凝外管4的下端封闭连接,上端敞口,冷凝外管4与冷凝内管5之间形成一个存放冷却水的冷却水腔6。为防止冷凝内、外管5,4上端过度变形而损坏,冷凝内、外管5,4上端用内外管壁连接件3连接加固。 如图3所示,内外管壁连接件3为拉筋8,拉筋8连接冷凝内、外管5,4的管壁,拉筋数彡2。 如图4所示,内外管壁连接件3为圆板9,圆板9连接冷凝内、外管5,4的管壁,圆板9上开有供蒸汽流出及试验结束后冷却水倒出的孔。 冷凝内管5可设计为如图5所示,冷凝内管5为直管式,直接连通大气;冷凝内管5可设计为如图6所示,冷凝内管5为缩放管式,增大冷却水与被冷凝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强冷凝效果;冷凝内管5亦可设计为如图7所示,冷凝内管5为螺旋管式,可增大接触面积增强冷凝效果,减少了被冷凝蒸汽扩散到大气中的可能性。 冷凝外管4有二种形式:带有放水管7和无放水管。冷凝内管5与冷凝外管4的下端封闭连接,形成存放冷却水的冷却水腔6。可根据试验需要决定冷凝外管4是否带有放水管7。当冷凝回流过程中要求冷却水温度较低时,可采用带有放水管7的样式,如图2所示,方便及时放出热水,添加冷却水而不影响冷凝回流的进行;当冷凝回流过程中对冷却水温度无要求时,可不采用带有放水管7的样式如图5所示,待冷凝回流结束后冷却水从冷却水腔6上端进水口倒出即可。 冷凝回流装置工作时冷凝回流管2下端口插入到磨口三角烧瓶I的磨口中,与之密封配合。磨口三角烧瓶I为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将冷却水从上端注入冷凝内、外管5,4之间的冷却水腔6中,磨口三角烧瓶I中溶液因加热形成的蒸汽从冷凝内管5)下端口进入,在管外的冷却水冷却下,冷凝成液体流回磨口三角烧瓶I中,不凝性气体从冷凝内管的上端口排出。冷却水吸热后通过冷凝外管4的外壁和上端敞口将热量传递至周围环境。如果试验时间很长,冷却水因为蒸发而大量减少,可适时添加冷却水。如果冷凝回流过程中要求冷却水温度较低时,可采用带有放水管7的样式,方便试验中及时放出热水,添加冷却水而不影响冷凝回流的进行;当冷凝回流过程中对冷却水温度无要求则可采用无放水口 7的简单样式。【权利要求】1.一种冷凝回流装置,包括磨口三角烧瓶(I)、冷凝回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流管(2)由冷凝外管(4)、冷凝内管(5)组成;冷凝内管(5)置于冷凝外管(4)内,冷凝内管(5)与冷凝外管(4)的下端封闭连接,上端敞口,冷凝外管(4)与冷凝内管(5)之间形成一个存放冷却水的冷却水腔(6),使蒸汽与冷却水换热后冷凝回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内、外管(5,4)上端用内外管壁连接件(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冷凝回流过程中要求冷却水温度较低时,所述冷凝外管(4)下端侧面带有放水管(7),或者,当冷凝回流过程中对冷却水温度无要求时,所述冷凝外管(4)下端无放水管(J)。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内管(5)为直管或缩放管或螺旋管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管壁连接件(3)为拉筋(8),拉筋(8)连接冷凝内、外管(5,4)的管壁,拉筋数彡2 ;或者,所述内外管壁连接件(3)为圆板(9),圆板(9)连接冷凝内、外管(5,4)的管壁,圆板(9)上开有供蒸汽流出及试验结束后冷却水倒出的孔。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时,所述冷却水腔(6)中放入冷却水,所述冷凝回流管(2)插入磨口三角烧瓶(I)中,并与之密封配合连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回流装置,包括磨口三角烧瓶(1)、冷凝回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流管(2)由冷凝外管(4)、冷凝内管(5)组成;冷凝内管(5)置于冷凝外管(4)内,冷凝内管(5)与冷凝外管(4)的下端封闭连接,上端敞口,冷凝外管(4)与冷凝内管(5)之间形成一个存放冷却水的冷却水腔(6),使蒸汽与冷却水换热后冷凝回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磊刘世宏张建良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