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大程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503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的组成:穿山甲1~5份,白花蛇5~8份,僵蚕3~9份,斑蝥2~10份,全蝎3~8份,蜈蚣3~5份,香油30~6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膏针对淋巴性结核病研究,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治疗后不易复发,费用低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具体是指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
技术介绍
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淋巴结核是一种常见疾病,多由颈部转移到腋窝、腹骨、腹部及各关节部位,从而导致身体发软,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可形成溃疡,水肿,严重可引发肺结核或转化为淋巴瘤。在现有技术中常用治疗方法有穿刺、雷米封、利福平等药物控制,也有手术切除的,但多数极易复发,治疗效果不好,对患者造成心里负担及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对人体功能无损害、专门治疗淋巴结核病的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的组成:穿山甲1?5份,白花蛇5?8份,僵蚕3?9份,斑蜜2?10份,全蝎3?8份,蜈蚁3?5份,香油30?60份。作为优选,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的组成:穿山甲3份,白花蛇5份,僵蚕5份,斑蜜5份,全蝎5份,蜈蚁5份,香油40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药膏针对淋巴性结核病研究,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治疗后不易复发,费用低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的组成:穿山甲3份,白花蛇5份,僵蚕5份,斑蜜5份,全蝎5份,蜈蚁5份,香油40份。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的组成:穿山甲5份,白花蛇6份,僵蚕4份,斑蝥5份,全蝎4份,蜈蚣3份,香油50份。实施例三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的组成:穿山甲3份,白花蛇8份,僵蚕7份,斑蝥5份,全蝎8份,蜈蚣5份,香油60份。将上述药物按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粉碎成80?10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制得散剂产品,再配以香油制成药膏。穿山甲: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片,处方名有炮山甲、醋山甲、炮甲珠或炒甲片等。其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李时珍日:“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并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穿山甲“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络,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中医常以其走窜之性无所不至,用于宣通脏腑,疏畅经络,透达关窍,开血凝,散血聚,消肿排脓,活血下乳。白花蛇:在中医学方面,白花蛇使用非常平凡,容易入药,多为泡酒或磨粉服用。对偏瘫,瘫痪,手足麻木,中风,风湿,关节炎,牛皮癣,等顽固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僵蚕:僵蚕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能够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僵蚕临床常用于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等等。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僵蚕主产于浙江、江苏、四川等养蚕区。僵蚕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僵蚕生用或炒用,僵蚕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僵蚕长2?5cm,直径0.5?0.7cm,僵蚕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僵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僵蚕气微腥,味微咸。斑蝥:分为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南方大斑蝥又名大斑蝥,体长15?30毫米,底色黑色被黑绒毛,头部圆三角形具粗密刻点,额中央有一条光滑纵纹复眼大略呈肾脏形,触角1对,线状,11节,末端数节膨大呈棒状,末节基部狭于前节,前胸长稍大于阔,前端狭于后端;前胸背板密被刻点,中央具一条光滑纵纹,后缘前面中央有一凹陷,后缘稍向上翻波曲形,小楣片长形,末端圆钝,鞘翅端部阔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个别个体中斑点缩小,翅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密生绒毛,黄色部分刻点及绒毛较疏,鞘翅下为1对透明的膜质翅,带褐色,足3对有黑色长绒毛,前足和中足跗节均为5节,后足的跗节则为4节,跗节先端有2爪,足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接触皮肤,能起水泡,腹面亦具黑色长绒毛。具复变态,幼虫共6龄,以假蛹越冬。成虫4?5月开始为害,7?9月为害最烈,多群集取食大豆之花、叶,花生、茄子叶片及棉花的芽、叶、花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黄黑小斑蝥,又名:黄斑芫青,外形与上种极相近,体小型,长10?15毫米。触角末节基部与前节等阔,生活习性及分布同上种。斑蝥具有破血消癥,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瘾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的功效,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全蝎:蝎子,学名全蝎,又名全虫,是古老的节肢动物,中医称为“五毒”之首,是贵重的动物性药材,全世界有1000多种,中国有十几种。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能治疗风湿痹痛、半身不遂、中风、瘰疬、无名肿痛、癌症、顽固性皮肤病等,在中医共有100多种疾病需用蝎子进行治疗。用蝎子配制的著名中成药有偏瘫再造丸、大活络丸、七珍丹、止痉散等。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17厘米,宽0.5?1厘米,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2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蜈蚣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本专利技术的药膏对颈部淋巴结核,腋窝淋巴结核,腹骨淋巴结核,腹部淋巴结核及引起的溃烂浓肿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淋巴结核引发的肺部结核病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对蚊虫叮咬产生的臃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实施例四王XX,女,35岁,患有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颈部右侧上方出现的结核,局部皮色如常,推之能动,无明显疼痛和压痛。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淋巴结核。颈部右侧淋巴肿大,在医院治疗2个月,其结核没有消失,月中痛日渐加重。使用上述实施例一配方制成的药膏,粘贴一个星期后,淋巴结肿大现象逐渐消失,局部肿胀,疼痛现象消失,粘贴一个月后,淋巴结合消除,患者康复。实施例五刘XX,女,55岁患有颈部淋巴结结核,及胸部淋巴结核,并诱发左肺淋巴结核,形成肺结核.患者在颈部右侧上方出现的结核,局部皮色发红,推之能动,无明显疼痛和压痛,并发现乳房中也出现淋巴结节,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淋巴结核,并发乳房淋巴结节,住院治疗2个月,没有好转,并引发肺部淋巴结肿大,而导致的肺结核。并计划用手术切除治疗。后经亲戚介绍,到我处治疗,粘贴一月,检查病情以控制,两个月后,颈部淋巴结消失,肺部结核完全好转,乳房淋巴结节缩小,五个月后,完全康复。【主权项】1.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淋巴性结核病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比例的组分的组成:穿山甲1~5份,白花蛇5~8份,僵蚕3~9份,斑蝥2~10份,全蝎3~8份,蜈蚣3~5份,香油30~6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大程
申请(专利权)人:武大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