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孟秋专利>正文

一种置放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35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置放盒,其包含有一具有包覆层且内部具有至少一容置部的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中可设置一保温内层;一向下延伸环设置于容器本体端缘的边框,该边框与容器本体的外缘形成有一接合部;以及一设置于边框表面的封盖,该封盖的周缘环设有与边框的接合部对应扣接的扣接部。藉此,可增加容置本体的结构强度,且使该容置本体内的食物确实加以密封,进而达到食物食用时的新鲜度,并同时具有维持食物储放时温度的保温功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放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置放盒,尤指一种可增加容置本体的结构强度,且使该容置本体内的食物确实加以密封,进而达到食物食用时的新鲜度,并同时具有维持食物储放时温度的保温功效。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放置食物的置放盒,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申请第088207356号的「多格式餐盒成型结构」,该纸制餐盒包含有一主盒体与若干副盒体;其中主盒体于一底片周缘分别延伸形成有可向上弯折的侧片,而形成容置部,主盒体于后方侧片一端延伸有一凸出容置部的黏合片,可供黏设副盒体,又后侧片与黏合片顶缘一体延伸有一等宽的盖片,该盖片的宽度适等于主、副盒体黏合后的宽度;副盒体于一底片周缘分别一体形成有可向上弯折的侧片,副盒体对应主盒体的侧片外缘一体连接有一补强片,该补强片可弯折黏合于主盒体的侧片内侧面;如此,使主盒体可利用后方侧片凸出容置部的黏合片黏设副盒体,并利用副盒体对应的补强片黏固于主盒体侧片内表面,藉此组构成一易于制造、且结构强度佳的多格式餐盒成型结构。虽然上述已知的「多格式餐盒成型结构」可藉由黏合片及补强片于餐盒中区隔出主、副盒体,并使该餐盒的结构强度较佳,但是由于该餐盒为较柔软的纸材所制成,且二者之间并无任何止挡结构,因此当盖片与主、副盒体盖合后二者间会有缝隙产生,且主、副盒体中所盛装的食物较多或体积较大时,常会造成盖片与主、副盒体盖合后二者间无法平整贴覆情形,而形成有空间,而导致餐盒密封性的不足,进而使餐盒内的食物、汤或果汁于运送途中或拿取时,由该缝隙(或空间)渗出,或于陈列时使外部空气由该缝隙进入餐盒中,影响容器中食物的保存质量,而失去盖上盖片的意义。-->又另一已知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申请第093213844号的「纸餐盒之盒盖」,该纸餐盒设有一盒体及一连伸于该盒体一侧缘的盒盖,且该盒盖包含一连伸于该盒体的顶面,该顶面异于该盒体的各外周缘分别连伸折立设有一外层,并各外层外侧缘连伸设有一朝该顶面方向反折的补强部,且于各补强部的外侧缘分别连伸设有一黏合部,各黏合部平行黏合于相对的该顶面内侧。虽然该已知的「纸餐盒之盒盖」可解决上述密封性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该盒体为较柔软的纸材所制成,且其内部或周围并无任何补强的结构,因此导致使用者于盛装食物拿取时使该盒体产生歪斜、倾倒的现象,而无法适合实际运用时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置放盒,可藉由容器本体端缘的边框与封盖的配合,而可增加容置本体的结构强度,且使该容置本体内的食物确实加以密封,而保证食物食用时的新鲜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置放盒,其包括有一容器本体及一边框,该容器本体内部具有至少一容置部,该边框向下延伸环设置于上述容器本体的端缘,其特点是:所述边框与容器本体的外缘形成有一接合部。所述容器本体由防水纸材制成。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包覆层。所述容器本体内设置有一保温内层。所述保温内层由化学合成生分解原料或生分解原料所制成。所述边框的表面设置有一封盖,该封盖的周缘环设有与边框的接合部对应扣接的扣接部。所述边框的表面为一平面部或一弧面部。本技术所采用的另一种方案是:一种置放盒,其包括有一容器本体、一边框及一封盖,该容器本体内部具有至少一容置部,边框向下延伸环设置于该容器本体的端缘,该封盖设置于边框的表面,其特点是:所述边框与容器本体的外缘形成有一接合-->部,且所述封盖的周缘环设有与边框的接合部对应扣接的扣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可藉由容器本体端缘的边框与封盖的配合,而可增加容置本体的结构强度,且使该容置本体内的食物确实加以密封,而保证食物食用时的新鲜度;同时可由容器本体中的保温内层,使该容器本体的容置部于置放食物实时具有保温的功效,进而达到维持食物储放时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展开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图2中A展开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图2中A展开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图2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容器本体1     包覆层11容置部12      保温内层13边框2         平面部21        接合部22切口23弧面部24      距离25剖槽26        凹口27拗折线28      封盖3扣接部31      食物4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置放盒,其由一容器本体1、一边框2及一封盖3所构成,可增加容置本体的结构强度,且使该容置本体内的食物确实加以密封,进而达-->到食物食用时的新鲜度,并同时具有维持食物储放时温度的保温功效。上述所提的容器本体1由防水纸材所制成,该容器本体1的外部具有一包覆层11,该包覆层11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制成,且该容器本体1内部具有至少一容置部12,并于该容器本体1中具有一保温内层13,该保温内层13可由聚乳酸(PLA)、聚乙内脂(PCL)、脂肪族等化学合成生分解原料所制成,或由PHA微生物发酵等生分解原料所制成。该边框2向下延伸环设置于上述容器本体1的端缘,并略成一斜面状,该边框2的表面为一平面部21,且该边框2与容器本体1的外缘形成有一接合部22,而该边框2由生物可分解的塑料材质制成。该封盖3设置于上述边框2的表面,且该封盖3的周缘环设有与边框2的接合部22对应扣接的扣接部31。如是,藉由上述结构构成一全新的置放盒。请参阅图3所示,边框2由其容器本体1的四端缘往容置部12的方向开设一切口23,该切口23与容置部12的底部留有一段距离25,且于切口23其中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一与切口连通的剖槽26,而成型时可利用该切口23使其边缘的二相互重叠后施以热压,最后再向下拗折,而形成一边框2。请参阅图4所示,边框2除可为上述图3的型态外,亦可由其容器本体1的四端缘往容置部12的方向开设一凹口27,该凹口27与容置部12的底部留有一段距离25,且于凹口27二侧形成有多数拗折线28,而成型时利用该凹口27配合拗折线28,使凹口27边缘的二相互重叠后施以热压,最后再向下拗折构成一边框2,但因凹口27所以相互重叠后边框2的内外层直接接触。请参阅图5所示,边框2除无凹口27外与上述图4的型态相同,再施以热压,然后向下拗折构成一边框2,但因无凹口2-->7所以相互重叠后边框2的内外层无直接接触。请参阅图2、图6及图7所示,运用时,可依所需将该容器本体1制成一般的餐盒,如便当盒,如上述图1所示,等可供容置食物的容器本体1当使用时可将食物4依所需分别置放于该容器本体1的各容置部12中,且利用边框2形成之后与容置部12的距离25使食物4的汤汁不致外漏,并于容器本体1盖上封盖3,而当封盖3盖设时,可将封盖3对应于容器本体1一端缘的平面部21,并使该封盖3内缘的扣接部31先对应于边框2的侧边,之后再施以一外力向下压掣,此时该扣接部31则会滑过边框2的侧边,而封盖3的扣接部31与边框2的接合部22扣合,使该食物4可密封于容器本体1之中,如此,即可利用保温内层13使该容器本体1中所置放的食物4具有保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放盒,其包括有一容器本体及一边框,该容器本体内部具有至少一容置部,该边框向下延伸环设置于上述容器本体的端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与容器本体的外缘形成有一接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放盒,其包括有一容器本体及一边框,该容器本体内部具有至少一容置部,该边框向下延伸环设置于上述容器本体的端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与容器本体的外缘形成有一接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由防水纸材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包覆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内设置有一发泡成型的保温内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置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内层由化学合成生分解原料所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置放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孟秋
申请(专利权)人:苏孟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