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荣剑专利>正文

多功能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675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把手,包括底板,该底板上枢接有换向执手头,该换向执手头上固定有位于该底板外侧的手柄,该换向执手头上还固定有位于该底板内侧的换向片,同时,该换向执手头配有复位扭簧,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1组定位装置,每组定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立的2个定位片,同组的2个定位片之间具有间隙,同时,该换向片的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头,卡头和前述间隙相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用性较强,制备成本较低,且便于消费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把手
技术介绍
门上所用的把手是门必不可少的重要配件。通常的把手包括底板,该底板上枢接有换向执手头,该换向执手头固定有位于该底板外侧的手柄,该换向执手头上还固定有位于该底板内侧的换向片,同时,该换向执手头配有复位扭簧。其中,该换向执手头和该手柄同步旋转或者均不可旋转。根据需要,把手的手柄可以具有如下几种方式:1、手柄能够向上旋转一定的角度及复位继而可反锁门,亦可向下旋转一定的角度及复位继而可开锁;2、手柄仅可向上或向下旋转一定角度及复位;3、手柄不可旋转继而把手仅可用于拉开门。同时,根据门板的打开方向,手柄应该位于底板的左侧或右侧。也就是说,前述各种把手在制备时,需要生产厂家对应的准备多种模具,从而增加了制备成本,也为消费者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把手,它具有通用性较强,制备成本较低,且便于消费者挑选使用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把手,包括底板,该底板上枢接有换向执手头,该换向执手头上固定有位于该底板外侧的手柄,该换向执手头上还固定有位于该底板内侧的换向片,同时,该换向执手头配有复位扭簧,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I组定位装置,每组定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立的2个定位片,同组的2个定位片之间具有间隙,同时,该换向片的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头,卡头和前述间隙相配。所述定位装置为对称分布于该换向执手头的旋转轴两侧的2组。所述定位片通过冲压该底板而形成。所述换向执手头的侧面上设有2个对称分布于该换向执手头的旋转轴两侧的定位槽,同时,该换向执手头上卡套有一位于该底板内侧的固定板,且该固定板上设有2个对称分布于该换向执手头的旋转轴两侧的螺孔,以及,该换向片亦套在该换向执手头上,且该换向片通过穿过该换向片且螺接在螺孔内的螺钉固定连接该固定板,该换向片上设有和定位槽相配的定位凸块。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通用性较强,制备成本较低,且便于消费者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把手采用固定于底板内侧的定位片和能够卡在定位片之间的间隙中的卡头实现换向执手头和底板能够具有不同的相对状态。即:通过使定位片立起或倒下,来实现换向片相对于底板能够进行旋转或无法旋转,继而实现该手柄能够上下旋转、仅可向上旋转、仅可向下旋转,或不可旋转的各种状态。同时,通过使固定板上的螺孔对称分布、换向执手头上的定位槽对称分布,使手柄的朝向进行180°对调后,仍然能够实现换向执手头和换向片的正常连接。综上所述,由于该把手通用性得到了极大增强,从而在制备成本上得到了降低,使用的便利性上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多功能把手的主视图(以下各个附图相对于图1均进行了放大);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多功能把手的局部主视图;图3是图2的A—O’ 一O—A向视图;图4是图2的后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换向片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多功能把手在不含换向片时的局部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板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多功能把手在不含换向片、固定板时的局部主视图;图9至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把手在手柄具有不同工作状态时的不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把手在手柄改变朝向后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图8所示:多功能把手,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通常采用铁皮加工而成。该底板10上枢接有换向执手头20,该换向执手头20的端头上具有方形或椭圆形的方孔。该换向执手头20上固定有位于该底板10外侧的手柄30,该手柄30通常为“7”字形。该换向执手头20上还固定有位于该底板10内侧的换向片40。同时,该换向执手头20配有复位扭簧50。进一步的讲,该底板10上设有至少I组定位装置。每组定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立的2个定位片60,同组的2个定位片60之间具有间隙61。此处所谓定位片60而非定位块,指的是该定位片60的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1.5mm。每组中的2个定位片60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同时,该换向片40的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头41,卡头41和前述间隙61相配。即,卡头41能够卡在对应的间隙61内。这样,见图9所示,当定位片60均立起时,卡头41被卡在间隙61内,使该换向片40相对于该底板10无法旋转,继而该换向执手头20无法旋转,表现在该手柄30无法旋转;见图11所示,当定位片60均倒下而紧贴该底板10时,卡头41不会受到任何约束,该换向片40相对于该底板10能够自由旋转,继而该换向执手头20能够自由旋转,表现在该手柄30能够向上旋转和向下旋转;见图10所示,当每组中的2个定位片60中一个立起而另一个倒下时,则该换向片40相对于该底板10仅可向一个方向旋转而后复位,继而该换向执手头20仅可向一个方向旋转而后复位,表现在该手柄30仅能够向上旋转而后复位或仅能够向下旋转而后复位。如此,仅需一套模具即可制备具有多种手柄旋转状态的把手,有效降低了把手的制备成本,而且消费者也仅需选择一种即可,极为方便。更进一步的讲,定位装置为对称分布于该换向执手头20的旋转轴两侧的2组。比如,2组定位装置分别位于该换向执手头20正上方和正下方。定位片60通过冲压该底板10而形成。这样,便于定位片60的形成。继续优化,该换向执手头20的侧面上设有2个对称分布于该换向执手头20的旋转轴两侧的定位槽21。显然,定位槽21的走向平行于换向执手头20的旋转轴。当该手柄30水平时,该2个定位槽21可以位于该换向执手头20的左侧和右侧且该2个定位槽21所在的平面呈水平。同时,该换向执手头20上卡套有一位于该底板10内侧的固定板70。其中所谓卡套指的是固定板70套在该换向执手头20上且被限位部件限位于该换向执手头20上而无法自行脱出,限位部件可以是销子或具有开口的圆形卡圈。该固定板70上设有2个对称分布于该换向执手头20的旋转轴两侧的螺孔71。当该手柄30水平时,该2个螺孔71可以位于该换向执手头20的旋转轴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以及,该换向片40亦套在该换向执手头20,且该换向片40通过穿过该换向片40且螺接在螺孔71内的螺钉72固定连接该固定板70。该换向片40上设有和定位槽21相配的定位凸块42。显然,该换向片40的中心设有通孔,而该2个定位凸块42位于该通孔的内缘上。这样,见图12所示,实现了该换向片40和该换向执手头20的同步旋转。而且,由于该2个螺孔71对称分布、该2个定位槽21对称分布,从而呈水平的手柄进行180°旋转后,仍然能够实现该换向执手头20和该换向片40的正常连接,从而消费者不必考虑手柄30的朝向是否满足门板的开启方向,较为便利。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多功能把手,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上枢接有换向执手头(20),该换向执手头(20)上固定有位于该底板(10)外侧的手柄(30),该换向执手头(20)上还固定有位于该底板(10)内侧的换向片(40),同时,该换向执手头(20)配有复位扭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把手,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上枢接有换向执手头(20),该换向执手头(20)上固定有位于该底板(10)外侧的手柄(30),该换向执手头(20)上还固定有位于该底板(10)内侧的换向片(40),同时,该换向执手头(20)配有复位扭簧(5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上设有至少1组定位装置,每组定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立的2个定位片(60),同组的2个定位片(60)之间具有间隙(61),同时,该换向片(40)的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头(41),卡头(41)和前述间隙(61)相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荣剑
申请(专利权)人:曹荣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