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启文专利>正文

一种隐型废瓶毁盖的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89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型废瓶毁盖的防伪瓶盖,它由外观盖(1)、割痕器(3)和内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外观盖(1)的内面设有槽(2)和小圆球(4),外观盖(1)的内面下部嵌有割痕器(3),外观盖(1)卡套在内盖(5)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设计合理,具有防伪功能,只能一次性使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隐型废瓶毁盖的防伪瓶盖,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外观盖上设有割痕器的防伪瓶盖。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瓶和瓶盖相继出现,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然而,现有的瓶盖在设计时,其结构大都只考虑到它们的封装功能,而没有考虑到它们的防伪作用,另外现有的瓶和瓶盖还能重复使用,这给投机者造成了可乘之机。因此,现有的瓶和瓶盖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外观盖上设有割痕器的一种隐型废瓶毁盖的防伪瓶盖,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外观盖(1)、割痕器(3)和内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外观盖(1)的内面设有槽(2)和小圆球(4),外观盖(1)的内面下部嵌有割痕器(3),外观盖(1)卡套在内盖(5)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设计合理,具有防伪功能,只能一次性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观盖,2、槽,3、割痕器,4、小圆球,5、内盖,6、瓶颈部。参见附图,本技术它由外观盖1、割痕器3和内盖5组成,其结构为外观盖1的内面设有槽2和小圆球4,外观盖1的内面下部嵌有割痕器3,外观盖1卡套在内盖5上。当取用瓶装液体时,用手拧住外观盖1逆时针旋转,外观盖1内面顶部小圆球4接触内盖5,在螺纹力的作用下,槽2开毁断裂,使外观盖1的盖顶脱落,瓶盖被毁,接着再继续逆时针旋转外观盖1时,外观盖1内面下部的割痕器3接触玻璃瓶颈部6处,在螺纹力的作用下造成瓶颈部6处产生划割痕迹,达到废瓶的目的,实施毁盖废瓶后,露出内盖5,旋开或提拉内盖5即可倒出液体。权利要求1.一种隐型废瓶毁盖的防伪瓶盖,它由外观盖(1)、割痕器(3)和内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外观盖(1)的内面设有槽(2)和小圆球(4),外观盖(1)的内面下部嵌有割痕器(3),外观盖(1)卡套在内盖(5)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隐型废瓶毁盖的防伪瓶盖,它由外观盖(1)、割痕器(3)和内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外观盖(1)的内面设有槽(2)和小圆球(4),外观盖(1)的内面下部嵌有割痕器(3),外观盖(1)卡套在内盖(5)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设计合理,具有防伪功能,只能一次性使用。文档编号B65D49/00GK2492494SQ0122727公开日2002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姚启文 申请人:姚启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型废瓶毁盖的防伪瓶盖,它由外观盖(1)、割痕器(3)和内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外观盖(1)的内面设有槽(2)和小圆球(4),外观盖(1)的内面下部嵌有割痕器(3),外观盖(1)卡套在内盖(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启文
申请(专利权)人:姚启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