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365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箱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将所述箱体空腔分隔形成位于所述进风口侧的负压腔和位于所述出风口侧的正压腔;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进风段组件,所述进风段组件包括与所述进风口匹配的盖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正向进风百叶以及围设于所述盖板与进风口连接处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侧向进风百叶;所述负压腔内设有净化段组件,所述净化段组件与进风段组件之间设有一定的气体缓存空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保证高效的净化效果,又能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
,尤其涉及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在进风口处直接嵌入过滤器,装置吸入空气时,进风口聚风形成高速气流,但由于该高速气流直接被过滤器阻挡,风速突然变化导致噪音大。此外,由于这种装置结构空间的限制,过滤器的受风面积难以在局限空间内实现最大化,净化效果比较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高效的净化效果,又能降低噪音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箱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将所述箱体空腔分隔形成位于所述进风口侧的负压腔和位于所述出风口侧的正压腔;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进风段组件,所述进风段组件包括与所述进风口匹配的盖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正向进风百叶以及围设于所述盖板与进风口连接处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侧向进风百叶;所述负压腔内设有净化段组件,所述净化段组件与进风段组件之间设有一定的气体缓存空间。作为优选的,设有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箱体的板面为内凹面。作为优选的,所述正向进风百叶包括多条沿所述正向进风百叶圆周方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长条孔。作为优选的,所述侧向进风百叶包括多条沿所述侧向进风百叶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长条孔。作为优选的,所述正向进风百叶通过固定框安装在所述盖板上。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包括固设于所述盖板上的后框以及与所述后框连接的前框,所述正向进风百叶被夹紧在所述前框和后框之间。作为优选的,所述前框设有第一沟槽,所述后框设有与所述第一沟槽连接的第二沟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上设有摆动合页。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接通电源后,以风机为动力,使箱体内形成循环正负压气流,随着负压腔的负压增大,使进风段组件附近产生强大的吸力,通过正向进风百叶将外界空气高速均匀地吸入设备内,同时通过侧向进风百叶将净化器前方四周更大范围的空气高速吸入,加快净化速度。当气体吸入箱体后,由于净化段组件与进风段组件之间形成一个大静压空腔(即气体缓存空间),促使高速进入的空气的速度下降,并流向净化段组件,这时,净化段组件的受风面积也达到合理化和最大化,使外界空气以极其缓慢的风速缓缓地通过净化段组件,从而保证了高效的净化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的爆炸图;图2是正向进风百叶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A-A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包括箱体I和风机,所述箱体I开设有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所述风机将所述箱体I空腔分隔形成位于所述进风口 11侧的负压腔13和位于所述出风口 12侧的正压腔14 ;所述进风口 11上设有进风段组件3,所述进风段组件3包括与所述进风口 11匹配的盖板31、设置于所述盖板31上且与所述负压腔13相通的正向进风百叶32以及围设于所述盖板31与进风口 11连接处且与所述负压腔13相通的侧向进风百叶33 ;所述负压腔13内设有净化段组件4,所述净化段组件4与进风段组件3之间设有一定的气体缓存空间15。其中,所述正向进风百叶32包括多条沿所述正向进风百叶32圆周方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长条孔。所述侧向进风百叶33包括多条沿所述侧向进风百叶33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长条孔。当接通电源后,以风机为动力,使箱体I内形成循环正负压气流,随着负压腔13的负压增大,使进风段组件3附近产生强大的吸力,通过正向进风百叶32将外界空气高速均匀地吸入设备内,同时通过侧向进风百叶33将净化器前方四周更大范围的空气高速吸入,加快净化速度。当气体吸入箱体I后,由于净化段组件4与进风段组件3之间形成一个大静压空腔(即气体缓存空间15),使高速进入的空气的速度下降,并流向净化段组件4,这时,净化段组件4的受风面积也可以达到合理化和最大化,使外界空气以极其缓慢的风速缓缓地通过净化段组件4,从而保证了高效的净化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噪音。更佳地,设有所述进风口 11的所述箱体I的板面为内凹面16。由此,该内凹面16能使进风段组件3四周形成倾斜的聚风结构,从而有利于收集更大范围的空气,进一步加快外界空气吸入箱体I。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正向进风百叶32通过固定框34安装在所述盖板31上。具体的,所述固定框34包括固设于所述盖板31上的后框341以及与所述后框341连接的前框342,所述正向进风百叶32被夹紧在所述前框342和后框341之间。所述前框342设有第一沟槽343,所述后框341设有与所述第一沟槽343连接的第二沟槽344。由此,通过第一沟槽343和第二沟槽344的相互连接,将正向进风百叶32夹紧,以实现可拆式连接。更佳地,所述出风口 12上设有摆动合页17。净化设备未运行时,可以闭合摆动合页17来封闭出风口 12,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箱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将所述箱体空腔分隔形成位于所述进风口侧的负压腔和位于所述出风口侧的正压腔;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进风段组件,所述进风段组件包括与所述进风口匹配的盖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正向进风百叶以及围设于所述盖板与进风口连接处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侧向进风百叶;所述负压腔内设有净化段组件,所述净化段组件与进风段组件之间设有一定的气体缓存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箱体的板面为内凹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进风百叶包括多条沿所述正向进风百叶圆周方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长条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进风百叶包括多条沿所述侧向进风百叶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长条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进风百叶通过固定框安装在所述盖板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固设于所述盖板上的后框以及与所述后框连接的前框,所述正向进风百叶被夹紧在所述前框和后框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设有第一沟槽,所述后框设有与所述第一沟槽连接的第二沟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上设有摆动合页。【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箱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风与净化风速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风机,所述箱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将所述箱体空腔分隔形成位于所述进风口侧的负压腔和位于所述出风口侧的正压腔;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进风段组件,所述进风段组件包括与所述进风口匹配的盖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正向进风百叶以及围设于所述盖板与进风口连接处且与所述负压腔相通的侧向进风百叶;所述负压腔内设有净化段组件,所述净化段组件与进风段组件之间设有一定的气体缓存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韦峰胥麟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田瑞麟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