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5689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装置加热效果差的问题,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槽,内部设有待加热的液体;用于放置所述加热槽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口与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槽体的内侧和所述加热槽的外侧形成容置空间;电磁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加热槽底端,且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电磁加热机构位于加热槽的外部,方便维修和替换,加热是利用感应线圈产生的电磁能使加热工件直接发热,节约能源,且导磁铁芯的末端连接有补偿加热线圈,使得无线圈的位置也能加热,达到全方位加热的模式,加热快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加热
,特别是指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对液体进行恒温加热时,加热装置一般采用电加热的方式,电加热普遍存在加热效果差、耗费能源,不符合目前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新形势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装置加热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槽,内部设有待加热的液体;用于放置所述加热槽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口与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槽体的内侧和所述加热槽的外侧形成容置空间;电磁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加热槽底端,且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电磁加热机构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两个导磁铁芯、缠绕在两个所述导磁铁芯外表面的感应线圈,两个所述导磁铁芯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磁铁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补偿加热线圈,所述外壳底端设有封板,所述感应线圈、补偿加热线圈均穿过封板与导线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外槽边,水平设置在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外周;内槽边,水平设置在所述槽体的槽口的内周,所述内槽边与所述外槽边对应密封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槽的一个侧面上设有进液口,另一侧面上设有溢水口,且所述溢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液口的高度,其底部设有出液口。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槽边设置在所述内槽边的上方,便于所述加热槽和所述槽体的安装和拆卸。本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电磁加热机构位于加热槽的外部,方便维修和替换,加热是利用感应线圈产生的电磁能使加热工件直接发热,节约能源,且导磁铁芯的末端连接有补偿加热线圈,使得无线圈的位置也能加热,达到全方位加热的模式,加热快且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磁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加热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槽;2_槽体;3-电磁加热机构;4_外壳;5_导磁铁芯;6_感应线圈;7-补偿加热线圈;8-封板;9-内槽边;10-外槽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槽1,内部设有待加热的液体,加热槽I的一个侧面上设有进液口,另一侧面上设有溢水口,且溢水口的高度大于进液口的高度,其底部设有出液口 ;用于放置加热槽I的槽体2,槽体2的槽口与加热槽I的槽口的外周连接,且槽体2的内侧和加热槽I的外侧形成容置空间;电磁加热机构3,位于加热槽I底端,且置于容置空间内。电磁加热机构3包括:外壳4、设置于外壳4内的两个导磁铁芯5、缠绕在两个导磁铁芯5外表面的感应线圈6,两个导磁铁芯5平行设置,两个导磁铁芯5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补偿加热线圈7,外壳底端设有封板8,感应线圈6、补偿加热线圈7均穿过封板8与导线连接。—种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外槽边10,水平设置在加热槽I的槽口的外周;内槽边9,水平设置在槽体2的槽口的内周,内槽边9与外槽边10对应密封设置,外槽边10设置在内槽边9的上方,便于加热槽I和槽体2的安装和拆卸。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槽,内部设有待加热的液体; 用于放置所述加热槽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口与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槽体的内侧和所述加热槽的外侧形成容置空间; 电磁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加热槽底端,且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加热机构包括: 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两个导磁铁芯、缠绕在两个所述导磁铁芯外表面的感应线圈,两个所述导磁铁芯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磁铁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补偿加热线圈,所述外壳底端设有封板,所述感应线圈、补偿加热线圈均穿过封板与导线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槽边,水平设置在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外周; 内槽边,水平设置在所述槽体的槽口的内周,所述内槽边与所述外槽边对应密封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槽的一个侧面上设有进液口,另一侧面上设有溢水口,且所述溢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进液口的高度,其底部设有出液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槽边设置在所述内槽边的上方,便于所述加热槽和所述槽体的安装和拆卸。【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装置加热效果差的问题,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槽,内部设有待加热的液体;用于放置所述加热槽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口与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槽体的内侧和所述加热槽的外侧形成容置空间;电磁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加热槽底端,且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电磁加热机构位于加热槽的外部,方便维修和替换,加热是利用感应线圈产生的电磁能使加热工件直接发热,节约能源,且导磁铁芯的末端连接有补偿加热线圈,使得无线圈的位置也能加热,达到全方位加热的模式,加热快且效率高。【IPC分类】F24H1/10【公开号】CN204943860【申请号】CN201520643835【专利技术人】肖锡 【申请人】中山市双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槽,内部设有待加热的液体;用于放置所述加热槽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口与所述加热槽的槽口的外周连接,且所述槽体的内侧和所述加热槽的外侧形成容置空间;电磁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加热槽底端,且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锡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双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