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纪灵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室内空气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4705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室内空气加热系统,包括由燃烧室底座、燃烧室壁、燃烧室盖组成的壳体,通过下隔板、上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从下到上隔成燃烧室、热交换室和集气室,所述燃烧室底座下方设置燃烧器并将燃烧器出口与燃烧室连通,在所述热交换室一侧的燃烧室壁上开设车内空气进气口,在热交换室另一侧的燃烧室壁上开设车内空气出气口,热交换室内从上到下设置若干换热管且其上下端分别通到燃烧室、集气室中,所述燃烧室盖上开设排气口并在排气口上方设置防风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安装在汽车室内,利用燃气燃烧释放的热能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安全性好、舒适度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加热
,特别是一种汽车室内空气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这个时代,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非常关注的话题。最近几年,国内民众都深受雾霾天气、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2015年3月份,在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召开之际,著名媒体人柴静公开了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对最近这些年来我们所遭遇到的雾霾天气作了一个深刻的讲解,片中所揭示的问题触目惊心,让人不得不反思和警醒。在纪录片中,柴静提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命运共同体中的一份子,如果我们不珍惜环境,肆意破坏,迟早有一天会遭到来自大自然的惩罚的,谁也逃不掉。在柴静的采访调查中,通过很多实地采访记录以及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向大众揭示了工业生产、汽车都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作为汽车产业中的生产者,应当将保护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现在的很多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地改进技术,努力地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汽车的污染问题,比如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尾气处理后再排放等等,还有一些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并正在逐步将其上市推广。电动汽车通常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以电动机作为驱动设备。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无法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满足车内制暖功能,因此,需要新增加热源和制热回路并引入电加热器,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的制暖问题。目前常用的主要是水暖时电加热系统,并配备暖通管路。但是这种方式的结构布局复杂,加热速度较慢,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简化结构,提高加热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室内空气加热系统,结构简单,加热效果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种汽车室内空气加热系统,包括由燃烧室底座、燃烧室壁、燃烧室盖组成的壳体,通过下隔板、上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从下到上隔成燃烧室、热交换室和集气室,所述燃烧室底座下方设置燃烧器并将燃烧器出口与燃烧室连通,在所述热交换室一侧的燃烧室壁上开设车内空气进气口,在热交换室另一侧的燃烧室壁上开设车内空气出气口,热交换室内从上到下设置若干换热管且其上下端分别通到燃烧室、集气室中,所述燃烧室盖上开设排气口并在排气口上方设置防风帽。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还包括一个外壳,所述外壳将整个壳体、隔热体以及燃烧器包在内,壳体下方的外壳内部空间为进气整流室,所述外壳底部开设空气进气口,所述燃烧器上设置点火线路、燃气进气管并将二者伸出外壳,所述排气口伸出外壳顶部。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若不采用外壳,燃烧器则采用另一种供气方式,所述燃烧器上设置点火线路、燃气进气管以及一根空气进气管。上述两个优选方式为并列的可选方式。若采用外壳,则可以形成一个进行整流室,使进入燃烧器的空气流场更加均匀,燃烧也更加均匀稳定。若不用外壳,直接从车内引进空气,则进入燃烧器的空气流场稳定性稍差,在某些情况下燃烧的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绝大多数情况均能很好工作。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所述燃烧室底座底部还设置一层隔热垫。为了防止燃烧器受到燃烧室的高温影响,用隔热垫将二者隔开。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所述燃烧室壁外还包覆一层隔热体。为了更好地、更安全地利用产生的热量,需要将燃烧器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地封闭在壳体内。若不采用隔热体进行包覆,则安装本技术周围的温度将会很高,影响汽车室内的舒适度,而输出的加热后的空气则因为换热不够,空气加热效果稍差。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所述换热管下端与下隔板之间为焊接固定,上端与上隔板之间为活动连接并用密封圈密封。由于换热管在高温环境中会有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为了避免上隔板被热胀冷缩造成变形,因此,将换热管一端设置成活动形式并密封,结构简单有效。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各换热管上端在进入集气室之前还穿过密封盖板,密封盖板和上隔板将各密封圈夹在中间。密封盖板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对上述优选方案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换热管内部设置螺旋形内换热片,夕卜壁上设置螺旋形外换热片。螺旋形换热片具有三个作用:加大换热面积;减缓高温气体的流动速度;有利于形成涡流。螺旋形换热片的这三个作用都指向一个效果,即提高车内空气与高温气体之间的换热效率。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挡焰网。对本优选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挡焰网有两层且两层之间有间隔。若火力太大,火焰有可能会喷出装置导致意外事故,因此,设置挡焰网从根本上杜绝了火焰喷出装置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安装在汽车室内,利用燃气燃烧释放的热能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安全性好、舒适度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中标记:I为外壳,2为燃烧器,3为隔热垫,4为燃烧室,5为下隔板,6为燃烧室壁,7为热交换室,8为车内空气进气口,9为上隔板,10为集气室,11为排气口,12为防风帽,13为挡焰网,14为燃烧室盖,15为密封盖板,16为密封圈,17为换热管,18为外换热片,19为内换热片,20为车内空气出气口,21为隔热体,22为燃烧室底座,23为进气整流室,24为空气进气口,25为为点火线路,26为燃气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种汽车室内空气加热系统,包括由燃烧室底座22、燃烧室壁6、燃烧室盖14组成的壳体,通过下隔板5、上隔板9将壳体内部空间从下到上隔成燃烧室4、热交换室7和集气室10,所述燃烧室底座22下方设置燃烧器2并将燃烧器2出口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室内空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燃烧室底座(22)、燃烧室壁(6)、燃烧室盖(14)组成的壳体,通过下隔板(5)、上隔板(9)将壳体内部空间从下到上隔成燃烧室(4)、热交换室(7)和集气室(10),所述燃烧室底座(22)下方设置燃烧器(2)并将燃烧器(2)出口与燃烧室(4)连通,在所述热交换室(7)一侧的燃烧室壁(6)上开设车内空气进气口(8),在热交换室(7)另一侧的燃烧室壁(6)上开设车内空气出气口(20),热交换室(7)内从上到下设置若干换热管(17)且其上下端分别通到燃烧室(22)、集气室(10)中,所述燃烧室盖(14)上开设排气口(11)并在排气口(11)上方设置防风帽(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叶纪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