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3150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属于软管检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凸柱Ⅰ(2)、凸柱Ⅱ(3)、凹槽Ⅰ(4)及凹槽Ⅱ(5),所述凸柱Ⅱ(3)位于凸柱Ⅰ(2)的外侧,且所述凸柱Ⅰ(2)的底面直径大于凸柱Ⅱ(3),所述凹槽Ⅰ(4)位于凹槽Ⅱ(5)的外侧,且所述凹槽Ⅰ(4)的底面直径大于凹槽Ⅱ(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快速对软管内外管径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密度,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软管变形及人为检测操作所带来的误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以降低检测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是一种高效、高精度、易操作、省时省力的软管管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软管检测
,具体为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软管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部件,按材质可以分为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波纹软管、橡胶软管及塑料软管。为了保证软管大小底面直径的合格性,需要对软管的内外径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对于具有一定硬度的不锈钢及金属软管,可以直接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但对于硬度较差的橡胶及塑料软管,特别是目前医疗领域中用到的软管,由于软管的材质采用的是软聚氯乙烯,这样的软管既软又具有一定的弹性,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时,很难将软管的内外径平稳地固定在游标卡尺上,造成操作不便,降低工作效率,加重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且很难对软管的内外径进行准确检测,不利于后续过程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医疗软管内外径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降低检测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本技术提供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对软管的内外管径进行检测,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凸柱1、凸柱I1、凹槽I及凹槽II,所述凸柱II位于凸柱I的外侧,且所述凸柱I的底面直径大于凸柱II,所述凹槽I位于凹槽II的外侧,且所述凹槽I的底面直径大于凹槽II。凸柱I及凸柱II用来对软管的内径进行检测,凹槽I及凹槽II用来对软管的外径进行检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凸柱1、凸柱I1、凹槽1、凹槽II为圆柱状。将凸柱及凹槽设计成为圆柱状是为了与待检软管的形状相符合,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装置本体与凸柱I之间设置有倒角I,且倒角I与装置本体的倾斜夹角为30°。倒角I的设置能提升整个装置的美观,使装置本体与凸柱I的连接有一个平滑的过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凸柱I与凸柱II之间设置有倒角II,且倒角II与凸柱I的倾斜夹角为45°。倒角II为凸柱I与凸柱II的连接提供一个平滑的过渡,方便软管内径检测时软管的导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凸柱II的外侧设置有倒角III,且倒角III与凸柱II的倾斜夹角为45°。倒角III更便于软管内径检测时软管的导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装置本体可以为圆柱形、方形或圆形。为了方便对软管内外管径的检测,优选地,将凸柱及凹槽分别设置在装置本体的两侧,凸柱I及凸柱II为与软管内径形状相符合的圆柱状,用来对软管的内径进行检测,其底面直径大小应根据待测软管的内径范围来设置。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生产及检测存在的误差,对于软管内径的检测一般都是用范围值来确定,即上限值及下限值,只有在上限及下限值之间才能为合格。凸柱I底面直径为软管内径的上限值,即软管内径的最大值,如果软管内径大于凸柱I底面直径,则软管内径为不合格;凸柱II底面直径为软管内径的下限值,即软管内径的最小值,如果软管内径小于凸柱II底面直径,则软管内径为不合格,只有当软管内径大小在凸柱II及凸柱I的底面直径之间,其内径大小检测才合格。凹槽I及凹槽II为与软管外径形状相符合的圆柱状,用来对软管的外径进行检测,其底面直径大小应根据待测软管的外径范围来设置。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生产及检测存在的误差,对于软管外径的检测一般都是用范围值来确定,即上限值及下限值,只有在上限及下限值之间才能为合格。凹槽I底面直径为软管外径的上限值,即软管外径的最大值,如果软管外径大于凹槽I底面直径,则软管外径为不合格;凹槽II底面直径为软管外径的下限值,即软管外径的最小值,如果软管外径小于凹槽II底面直径,则软管外径为不合格,只用当软管外径大小在凹槽I及凹槽II的底面直径之间,其外径大小检测才合格。本技术通过在检测装置本体上的凸柱及凹槽分别对软管的内外管径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只需要将软管套在凸柱上对比其内径是否在凸柱I及凸柱II的底面直径之间,即可判断其内径是否合格;再将软件放入凹槽内对比其外径是否在凹槽I及凹槽II的底面直径之间,即可判断其外径是否合格,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只有当软管内外径检测都合格才算是合格的软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用来对软管的内外径进行检测,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对比既能实现对软管内外管径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密度,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软管变形及人为检测操作所带来的误差。本技术装置可以降低检测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是一种高效、高精度、易操作、省时省力的软管管径检测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待检软管管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剖面图。【附图说明】:1_装置本体,2-凸柱I,3-凸柱II,4-凹槽I,5-凹槽II,6-倒角I,7-倒角II,8-倒角III,9-软管,10-软管内径,11-软管外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凸柱I 2、凸柱II 3、凹槽I4及凹槽II 5,所述凸柱II 3位于凸柱I 2的外侧,且所述凸柱I 2的底面直径大于凸柱II3,所述凹槽I 4位于凹槽II 5的外侧,且所述凹槽I 4的底面直径大于凹槽II 5。凸柱I 2及凸柱II 3用来对软管的内径进行检测,凹槽I 4及凹槽II 5用来对软管的外径进行检测。为了能更好地对软管内径10进行检测,优选地,将凸柱I 2及凸柱II 3设置成与软管内径1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管径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凸柱Ⅰ(2)、凸柱Ⅱ(3)、凹槽Ⅰ(4)及凹槽Ⅱ(5),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Ⅱ(3)位于凸柱Ⅰ(2)的外侧,且所述凸柱Ⅰ(2)的底面直径大于凸柱Ⅱ(3),所述凹槽Ⅰ(4)位于凹槽Ⅱ(5)的外侧,且所述凹槽Ⅰ(4)的底面直径大于凹槽Ⅱ(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发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