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锦昌专利>正文

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111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包括相互枢设的一盒体、一盖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与盖体枢接部的阻尼开合装置,其中,该盒体与盖体的枢接部设有同轴的凹孔,以供所述的阻尼开合装置插置固定在两凹孔之间,所述的阻尼开合装置包括相向开口并且呈内外套接状的一内转体、一外转体、一固定在内、外转体轴心之间的扭力弹簧、以及一夹设在内转体与外转体周壁之间的阻尼层,当盖体开启时,是同时受到扭力弹簧的弹力开启以及阻尼层的阻尼缓冲作用,以避免突然弹开。(*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容器领域的小型包装盒,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有盒体与盖体,盒体及盖体并且局部枢设一起,使盖体可以自动打开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
技术介绍
包装盒的功用是将散状物集中一起,以利运输及存放,而包装盒的形式因应不同包装物的体积以及性质而有所不同,其中,用以包装散装物的小型包装盒大抵设有一盒体以及一盖体,为了避免盖体打开以后遗失,因此,有些包装盒会将盒体与盖体局部枢设一起,相对于枢接部的另一端则设有扣部以相互扣结一起,又,为了使盖体具有自动弹开的功能,因此,有些业者进一步在包装盒的枢接部上加装一扭力弹簧,当欲打开盖体而释去扣部的扣合状态时,盖体即会因为扭力弹簧的弹力作用而自动弹开。然而,此种藉由扭力弹簧使盖体自动弹开的结构设计,经常出现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扭力弹簧的弹力太大,以至于冷不防地突然打开,造成震动。第二种情形是扭力弹簧的弹力太小,仅足够盖体打开一小缝,还是要使用者再打开盖体,而在使用上颇为不便。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包装盒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包装盒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包装盒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包装盒,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包装盒存在的不便与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使包装盒的盖体能够自动地完全打开,又不会产生震动,而具有缓冲功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包括一盒体、一盖体,盒体与盖体的周缘设有凹凸配合并且相互枢设的枢接部,相对于枢接部另一端则设有相互扣结的扣合部,该两枢接部之间设有同轴对合的凹孔;以及设置有一阻尼开合装置,其包括一内转体、一外转体、一扭力弹簧以及一阻尼层,其中,该内、外转体,为相向开口,并且呈内、外套接状;该阻尼层,即夹设于内、外转体相互套设的周缘之间;及该扭力弹簧,其是穿置在内、外转体内部之间,扭力弹簧的两端并且分别固定在内转体、外转体的底部,内、外转体是穿置在相互对合的两凹孔内,并且内、外转体相互远离该端与凹孔的槽底设有呈凹凸配合的卡制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设置在凹孔内的卡制部是为凹入状,而设置在内、外转体端面上的卡制部则相应设置为突出状。前述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阻尼层是设置在内转体的外周缘上。前述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阻尼层是为不会凝固的粘着胶状物。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包括一盒体、一盖体,盒体与盖体的周缘设有凹凸配合并且相互枢设的枢接部,相对于枢接部另一端则设有相互扣结的扣合部,该两枢接部之间设有同轴对合的凹孔;以及设置有一阻尼开合装置,其包括一内转体、一扭力弹簧以及一阻尼层,其中,该内转体,是朝向盖体的凹孔内部开口,并且相应插置于两凹孔之间,内转体远离开口该端与盒体的凹孔底部之间设有呈凹凸配合的卡制部;该扭力弹簧,是穿置于内转体内部与盖体的凹孔之间,扭力弹簧的两端并且分别固定内转体与凹孔的底部;及该阻尼层,是夹设于内转体外周壁与盖体的凹孔内周壁之间。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设置在凹孔内的卡制部是为凹入状,而设置在内转体端面上的卡制部则相应设置为突出状。前述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阻尼层是设置在内转体的外周缘上。前述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阻尼层是为不会凝固的粘着胶状物。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包括一盒体、一盖体,盒体与盖体周缘设有凹凸配合并且相互枢设的枢接部,相对于枢接部的另一端则设有相互扣结的扣合部,其中,两枢接部之间设有同轴对合的凹孔;设一阻尼开合装置,其包括一内转体、一外转体、一扭力弹簧、一阻尼层,其中,内、外转体为相向开口,并且呈内、外套接状,阻尼层即夹设于内、外转体相互套设的周缘之间,而扭力弹簧是穿置于内、外转体内部之间,扭力弹簧的两端并且分别固定于内转体、外转体的底部,内、外转体是穿置于相互对合的两凹孔内,并且内、外转体相互远离该端与凹孔的槽底设有呈凹凸配合的卡制部。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平时,盖体与盒体相互盖合时,是以扣部相互扣合固定,而扭力弹簧则被扭转而蓄积弹力,当欲打开盖体而释去盖体的扣合状态时,其即会受到扭力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完全打开,盖体旋转打开的过程中同时受到阻尼层的阻尼作用而形成一缓冲效果,而会减缓扭力弹簧的回复力道,不至于因为开启过快而震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包括相互枢设的一盒体、一盖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与盖体枢接部的阻尼开合装置,其中,该盒体与盖体的枢接部设有同轴的凹孔,以供所述的阻尼开合装置插置固定在两凹孔之间,所述的阻尼开合装置包括相向开口并且呈内外套接状的一内转体、一外转体、一固定在内、外转体轴心之间的扭力弹簧、以及一夹设在内转体与外转体周壁之间的阻尼层,当盖体开启时是同时受到扭力弹簧的弹力开启以及阻尼层的阻尼缓冲作用,以避免突然弹开,可以使包装盒的盖体能够自动地完全打开,又不会产生震动,而具有缓冲功能。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包装盒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开启状态的外观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型态的外观分解立体示意图。10盒体11容置槽12枢接部 13、23、23’凹孔14、24卡制部 15、25扣部20、20’盖体 22枢接部26卡沟30阻合开合装置31内转体 310卡沟311卡制部 32外转体320卡沟 321卡制部33扭力弹簧34阻尼层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其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缓冲开启的包装盒,包括一盒体、一盖体,盒体与盖体的周缘设有凹凸配合并且相互枢设的枢接部,相对于枢接部的另一端则设有相互扣结的扣合部,其特征在于:该两枢接部之间设有同轴对合的凹孔;以及设置有一阻尼开合装置,其包括一内转体 、一外转体、一扭力弹簧以及一阻尼层,其中,该内、外转体,为相向开口,并且呈内、外套接状;该阻尼层,即夹设于内、外转体相互套设的周缘之间;及该扭力弹簧,是穿置在内、外转体内部之间,扭力弹簧的两端并且分别固定在内转体、外 转体的底部,内、外转体是穿置在相互对合的两凹孔内,并且内、外转体相互远离该端与凹孔的槽底设有呈凹凸配合的卡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锦昌
申请(专利权)人:吴锦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