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0592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入口混合室、壳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电颗粒物质、收集室和电动搅拌机;入口混合室设有附着于入口混合室底部和入口混合室顶部的管状室壁;管状室壁上设有废水入口和气体入口;壳体紧接于入口混合室的上方,其设置有外壳壁、壳体顶部和壳体底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排列于壳体的内部,其与电源耦合连接;导电颗粒物质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的空隙;收集室紧接于壳体上方,收集室底部一端设置有废水出口,收集室底部设置有气体出口;电动搅拌机设置有轮轴,轮轴上设有至少一个回旋叶片,回旋叶片位于导电颗粒物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对地下水体进行净化和污水处理时,相关技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在两块电极板间施加高能量的电压,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进行水体净化,然而,相关技术中存在高能量电压穿过电极板之间的空隙时,电极板容易迅速地被侵蚀和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入口混合室、壳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电颗粒物质、收集室和电动搅拌机。入□混合室;其设置有管状室壁,所述管状室壁附着于入口混合室底部和入口混合室顶部,所述管状室壁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废水的废水入口和用于接收加压气体的气体入口,所述废水入口和气体入口相对间隔设置;入口混合室顶部为敞口形状。壳体;其紧接于所述入口混合室上方,其横截面为两端开口的竖直的矩形,其设置有所述壳体形状匹配的外壳壁、壳体顶部和壳体底部,所述壳体顶部和壳体底部为开口,所述外壳壁和入口混合室顶部相连。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排列于壳体的内部,且与电源耦合连接。导电颗粒物质;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且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的空隙,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发生放电产生电弧。收集室;其底部为开口的收集室底部,其紧接于所述壳体上方,收集室底部一端设置有废水出口,收集室与所述收集室底部相对位置设置有气体出口。电动搅拌机;其位于收集室顶部,其设置有贯穿所述入口混合室、壳体和收集室的中央的轮轴,沿所述轮轴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回旋叶片,所述回旋叶片位于所述导电颗粒物质中。优选地,所述入口混合室设置有一个旋风搅拌机。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一穿孔导电板;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底部且与第一穿孔导电板平行的第二穿孔导电板;所述导电颗粒物质的粒径大小范围为3mm?5mm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是栅电极。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壳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极紧邻的导电内表面;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一个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管子件,所述管子件有空腔,所述轮轴穿过空腔。优选地,所述废水入口连接有废水入口歧管,所述废水入口歧管上设置有可控废水入口阀;所述气体入口连接有气体入口歧管,所述气体入口歧管设置有空气体入口阀;所述废水出口连接有废水出口歧管,所述废水出口歧管设置有可控废水出口阀。优选地,所述电动搅拌机包括一个用于旋转所述轮轴的电子驱动器;所述电子驱动器位于所述收集室的收集室顶部;所述轮轴由位于入口混合室底部的支承轴承支撑。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在两块电极板间设置有导电颗粒物质,在电极板上施加电压能量,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进行水体净化,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极板被侵蚀和烧毁的技术难题。【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污水处理装置,11-入口混合室,110-支承轴承,111-管状室壁,112-入口混合室底部,113-入口混合室顶部,114-废水入口,115-气体入口,116-废水入口歧管,117-可控废水入口阀,118-气体入口歧管,119-可控气体入口阀,12-壳体,121-外壳壁,123-壳体顶部,124-壳体底部,125-导电内表面,126-管子件,127-外壳壁外表面,128-空腔,13-第一电极,14-第二电极,15-电源,16-导电颗粒物质,17-收集室,171-废水出口,172-气体出口,173-可控废水出口阀,174-收集室顶部,175-收集室底部,176-收集室入口,178-废水出口歧管,18-电动搅拌机,181-轮轴,182-回旋叶片,183-电子驱动器。【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10,如图1所示,包括:入口混合室11、壳体12、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14极、导电颗粒物质16、收集室17和电动搅拌机18。入口混合室11 ;其设置有管状室壁111,所述管状室壁111附着于入口混合室底部112和入口混合室顶部113,所述管状室壁111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废水的废水入口 114和用于接收加压气体的气体入口115,所述废水入口 114和气体入口 115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入口混合室顶部113为敞口形状。壳体12 ;其紧接于所述入口混合室11上方,其横截面为两端开口的竖直的矩形,其设置有所述壳体12形状匹配的外壳壁121、壳体顶部123和壳体底部124,所述壳体顶部123和壳体底部124为开口,所述外壳壁121和所述入口混合室11的入口混合室顶部113相连,使所述入口混合室11和所述壳体12间具有液压。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 ;其排列于壳体12的内部,且与电源15耦合连接。导电颗粒物质16 ;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之间,且填充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间的空隙,使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连接发生放电产生电弧,作用于穿过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之间的废水中的颗粒物质。收集室17 ;其底部为开口的收集室底部175,其紧接于所述壳体12上方,使所述收集室17和所述壳体12间产生液压,所述收集室底部175 —端设置有用于经处理的废水的排放的废水出口 171,与所述收集室底部175相对位置设置有气体出口 172。电动搅拌机18 ;其位于收集室顶部,其设置有贯穿所述入口混合室11、壳体12和收集室17的中央的轮轴181,沿所述轮轴18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回旋叶片182,所述回旋叶片182位于所述导电颗粒物质16中。优选地,所述入口混合室11设置有一个旋风搅拌机。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13位于所述壳体底部124的第一穿孔导电板;所述第二电极14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底部且与第一穿孔导电板平行的第二穿孔导电板。优选地,所述第一穿孔导电板和第二穿孔导电板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导电颗粒物质16的尺寸;所述导电颗粒物质16的粒径大小范围为3mm?5mm。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是栅电极。优选地,所述壳体12的外壳壁外表面127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极13紧邻的导电内表面125 ;所述第二电极14包括一个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管子件126,所述管子件126有空腔128,且所述轮轴182穿过空腔128。 优选地,所述废水入口 114连接有废水入口歧管116,所述废水入口歧管116上设置有可控废水入口阀117 ;所述气体入口 115连接有气体入口歧管118,所述气体入口歧管118设置有可控气体入口阀119 ;所述废水出口 171连接有废水出口歧管178,所述废水出口歧管178设置有可控废水出口阀173。优选地,所述电动搅拌机18包括一个用于旋转所述轮轴181的电子驱动器183 ;所述电子驱动器183位于所述收集室17的收集室顶部174 ;所述轮轴181由位于入口混合室底部112的支承轴承110支撑。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混合室;其设置有管状室壁,所述管状室壁附着于入口混合室底部和入口混合室顶部,所述管状室壁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废水的废水入口和用于接收加压气体的气体入口,所述废水入口和气体入口相对间隔设置;入口混合室顶部为敞口形状;壳体;其紧接于所述入口混合室上方,其横截面为两端开口的竖直的矩形,其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形状匹配的外壳壁、壳体顶部和壳体底部,所述壳体顶部和壳体底部为开口,所述外壳壁和入口混合室顶部相连;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排列于壳体的内部,且与电源耦合连接;导电颗粒物质;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且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的空隙,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发生放电产生电弧;收集室;其底部为开口的收集室底部,其紧接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收集室底部一端设置有废水出口,所述收集室底部设置有气体出口;电动搅拌机;其位于收集室顶部,其设置有贯穿所述入口混合室、壳体和收集室的中央的轮轴,沿所述轮轴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回旋叶片,所述回旋叶片位于所述导电颗粒物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元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百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