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50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伪瓶盖,由瓶塞(1)和外盖(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塞(1)上部是呈圆柱形的上瓶颈(3),上瓶颈(3)下端设有一颈圈(4),颈口有一压盖(5),颈圈(4)下部设有底部装有薄膜(6)的内塞(7)。(*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具体地说是一种防伪瓶盖。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防伪瓶是在瓶口上用粘合剂粘合一玻璃盖,以此防伪,虽易开启,但使用中容易伤手,不安全且防伪效果不佳。申请日为95年11月8日,专利号为95225490.5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柱式防伪瓶,即将内瓶盖盖于瓶口,再将封盖上两圆孔套于瓶口上设有的两根对应的立柱上,使其置于瓶盖上,用高温熔化立柱顶端,使其铆于封盖,可使瓶封口防伪。虽防伪效果善好,但封口时不便且开启也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重防伪效果且开启、封装操作简单的防伪瓶盖。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由瓶塞和外盖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塞上部呈圆柱形的上瓶颈,上瓶颈下端设有一颈圈,颈口有一压盖,颈圈下部设有底部装有薄膜的内塞。外盖上有一圈拧断点线,其内设有与瓶塞上部的上瓶颈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若将瓶塞下部的内塞外侧涂摸一层专用胶后插入装有名酒的瓶体颈部,使瓶塞的上瓶颈下端的颈圈盖合于瓶口上,盖紧上瓶颈颈口上的压盖,将外盖的拧断点线以下部分内侧涂摸一层专用胶后再将其拧盖于上瓶颈部,待专用胶干后瓶塞、外盖均与瓶体上口部内外连成一体,即可封装防伪。需启用瓶内名酒时,只要拧动外盖,使其沿拧断点线断开,拧下外盖,开启压盖,用筷子、竹签等捣烂内塞底部的防伪簿膜即可倒出酒饮用。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外盖拧断点线以下部分粘结于瓶体上难以剥离,因此可作防伪,又由于内塞与瓶体连成一体,难以分离,因此也可作防伪,再则利用防伪薄膜防伪,所以本技术具有多重有效的防伪性能。本技术的另一优点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开启、封装操作简单,利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瓶塞结构示意图。图2为外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瓶体上部示意图。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2,3)将用无毒塑料制作的瓶塞1上部加工呈圆柱形的上瓶颈3,上瓶颈3下端加工一颈圈4使其与瓶体上口匹配,颈口配一塑料压盖5,颈圈下部加工有内塞7,使其与瓶口内径匹配,内塞7底部装一防伪薄膜6。外盖2下部10cm高处加工一圈拧断点线8,外盖2内加工有与瓶塞1上部的上瓶颈3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瓶盖,由瓶塞(1)和外盖(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塞(1)上部是呈圆柱形的上瓶颈(3),上瓶颈(3)下端设有一颈圈(4),颈口有一压盖(5),颈圈(4)下部设有底部装有薄膜(6)的内塞(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2)上有一圈拧断点线(8),其内设有与瓶塞(1)上部的上瓶颈(3)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由瓶塞和外盖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塞上部是圆柱形的上瓶颈,其下端设有一颈圈,颈口有一压盖,颈圈下部设有底部装有薄膜的内塞。本技术具有多重有效的防伪性能,且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开启、封装操作简单,利于广泛推广。文档编号B65D41/32GK2280676SQ9625091公开日1998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段兆发, 柳照坤 申请人:安徽省沙河酒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兆发柳照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沙河酒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