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551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包括软管和钢针,钢针同轴设置于软管内,软管端部的开口倾斜设置,以形成一椭圆形端面,椭圆形端面上密封设置有密封膜,密封膜的中间位置上沿其长轴方向开设有一缝隙,缝隙的设定满足:当软管内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时,缝隙打开,液体由缝隙流入血管内,当软管内压力消失时,缝隙关闭。该单向瓣膜式留置针避免出现回血血栓及堵管、且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单向瓣膜式留置针
技术介绍
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普通静脉留置针由于多种原因易导致堵管的发生,从而缩短了留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留置针的使用价值;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影响了正常治疗的顺利进行;为静脉炎、血栓的发生埋下隐患。普通留置针均采用导管前端圆形的开口,因此开口为持续开放状态,容易造成血液返流而堵塞导管,即使目前已不断的规范封管方法或使用正压接头等来进行预防堵管的发生,但如果患者穿刺侧肢体弯曲或用力时可使血管内压力增大致使血液返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出现回血血栓及堵管、且方便操作的单向瓣膜式留置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包括软管和钢针,钢针同轴设置于软管内,软管端部的开口倾斜设置,以形成一椭圆形端面,椭圆形端面上密封设置有密封膜,密封膜的中间位置上沿其长轴方向开设有一缝隙,缝隙的设定满足:当软管内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时,缝隙打开,液体由缝隙流入血管内,当软管内压力消失时,缝隙关闭。进一步地,该密封膜位于缝隙两侧的部分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薄。进一步地,该椭圆形端面与软管管壁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0?45度。进一步地,该钢针的头部可拆卸安装有保护帽。进一步地,该保护帽的顶部还连接有尾丝。进一步地,该软管的尾部一体式连接有套管座,套管座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保护套,套管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延长管;套管座内设置有密封塞,钢针4的尾部穿过密封塞固定安装在位于保护套内的固定件上。进一步地,该套管座下端部的管壁沿其长度方向开有“F”形槽,“F”形槽包括横向固定部和竖向滑动部,保护套的前端部设置有头端,头端设置有与“F”形槽相配合的突起,“F”形槽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通过调整突起在“F”形槽上不同横向固定部的位置,能带动钢针上下移动,进而使钢针的头部由缝隙伸出或缩回。进一步地,该固定件固定安装在保护套内。进一步地,该固定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所述固定件上固定连接有柄翼,所述保护套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柄翼位于导向槽内并沿其走向上下移动;所述保护套、导向槽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所述柄翼在导向槽内向下移动时,能带动钢针的头部缩进保护套内。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具有如下优点:1.软管的端部由密封膜密封,且开设有一缝隙,输液时,在液体的压力下,缝隙打开,输液结束后,缝隙关闭,避免了血液倒流入软管,避免了留置针堵管、静脉炎、血栓等的发生。2.缝隙两侧的密封膜额厚度壁较薄,在进行输液时,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易于缝隙打开,应形成输液通道。3.软管端部的开口倾斜设置,增加了软管的流线型,减少了血管内血流的阻力和对血管壁的摩擦。4.钢针的端部的尖锐处套有保护帽,防止钢针在穿过缝隙时,将瓣膜的边缘划伤。5.保护帽的顶端设置有尾丝,当需要去除保护帽时,医护人员直接牵拉尾丝,即可去除保护帽,避免了污染。6.提高了留置针的使用价值和患者依从性。7.设置有保护套,在拔出钢针时,使钢针缩进保护套内,避免刺伤医护人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钢针穿过缝隙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软管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软管与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软管;2.密封膜;3.保护帽;4.钢针;5.尾丝;6.延长管;7.保护套;8.柄翼;9.套管座;10.密封塞;11头端;12.“F”形槽;13.突起;14.固定件;15.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包括软管I和钢针4,钢针4同轴设置于软管I内,软管I端部的开口倾斜设置,以形成一椭圆形端面,椭圆形端面上密封设置有密封膜2,密封膜2的中间位置上沿其长轴方向开设有一缝隙2-1,缝隙2-1的设定满足:当软管I内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时,缝隙2-1打开,液体由缝隙2-1流入血管内,当软管I内压力消失时,缝隙2-1关闭。软管I端部的开口倾斜设置,保证了缝隙2-1的长度,以使液体能够顺畅地流入血管。如图3所示,椭圆形端面与软管I管壁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0?45度。密封膜2位于缝隙2-1两侧的部分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薄。钢针4的头部设置有保护帽3,当钢针4的头部由缝隙2-1穿出时,保护帽3用于防止钢针4的头部划伤缝隙2-1两侧的密封膜2。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密封膜2与软管I 一体连接,且密封膜2与软管I的连接处光滑过渡。插入人体血管时,避免伤到血管,保护帽3的顶部还设置有尾丝5,尾丝5穿过缝隙2-1,用以医护人员牵拉以去除保护帽3。人手不用直接接触保护帽3,避免了污染。如图4所示,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软管I的尾部一体式连接有套管座9,套管座9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保护套7,套管座9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延长管6 ;套管座9内设置有密封塞10,钢针4的尾部穿过密封塞10固定安装在位于保护套7内的固定件14上。套管座9下端部的管壁沿其长度方向开有“F”形槽12,“F”形槽12包括横向固定部和竖向滑动部,保护套7的前端部设置有头端11,头端11设置有与“F”形槽12相配合的突起13,“F”形槽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通过调整突起13在“F”形槽12上不同横向固定部的位置,能带动钢针4上下移动,进而使钢针4的头部由缝隙2-1伸出或缩回。固定件14固定安装在保护套7内。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转动保护套7,使突起13与相应的”F”形槽12对应,以使头端11向套管座9内移动,使钢针4穿出缝隙2-1,然后去除保护帽3,给患者穿刺,穿刺成功后,旋转保护套7并取下,钢针4被拔出。然后从软管6处输液或者注射,在压力的作用下,缝隙2-1打开,液体进入血管,外部压力消失时,缝隙2-1关闭。防止回血形成血栓,避免了患者出现静脉炎的风险。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本技术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固定件14可移动设置在所述保护套7内,所述固定件14上固定连接有柄翼8,所述保护套7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5,所述柄翼8位于导向槽15内并沿其走向上下移动;所述保护套7、导向槽15的长度满足以下条件:所述柄翼8在导向槽15内向下移动时,能带动钢针4的头部缩进保护套7内。钢针4不会刺伤到医护人员。上述单向瓣膜式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取下保护套7前,向后滑动固定件14以使钢针4缩进保护套7内。【主权项】1.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I)和钢针(4),所述钢针(4)同轴设置于软管(I)内,所述软管(I)端部的开口倾斜设置,以形成一椭圆形端面,所述椭圆形端面上密封设置有密封膜(2); 所述密封膜(2)的中间位置上沿其长轴方向开设有一缝隙(2-1),所述缝隙(2-1)的设定满足:当所述软管(I)内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时,所述缝隙(2-1)打开,液体由所述缝隙(2-1)流入血管内,当所述软管(I)内压力消失时,所述缝隙(2-1)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2)位于缝隙(2-1)两侧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单向瓣膜式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1)和钢针(4),所述钢针(4)同轴设置于软管(1)内,所述软管(1)端部的开口倾斜设置,以形成一椭圆形端面,所述椭圆形端面上密封设置有密封膜(2);所述密封膜(2)的中间位置上沿其长轴方向开设有一缝隙(2‑1),所述缝隙(2‑1)的设定满足:当所述软管(1)内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时,所述缝隙(2‑1)打开,液体由所述缝隙(2‑1)流入血管内,当所述软管(1)内压力消失时,所述缝隙(2‑1)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玲高晶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