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595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支撑立柱、方位转回转支承以及电动推杆,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由上、下两层光伏组件组成,所述上、下两层光伏组件分别位于光伏组件相对于举臂转动的回转中心位置的上下两侧,所述光伏组件的整体重心位置偏离其回转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双轴太阳跟踪器中的方位角回转支承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同时采用上、下两层结构的光伏组件,能够实现上层光伏组件结构重心位置相对于光伏组件回转中心位置尺寸A和B的精确调整,使电动推杆在高度角跟踪整个过程中始终承受一定值的预紧拉力,从而实现了高度角及方位角无间隙无积累误差跟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传统双轴太阳跟踪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方位角跟踪通过单蜗杆回转支承10实现,高度角跟踪通过电动推杆4实现,其光伏组件I为单层结构且相对于主横梁11左右对称,目的是将光伏组件I的重心落在回转中心位置6上,以使电动推杆4驱动力最小。但是,传统的双轴太阳跟踪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单蜗杆回转支承以及电动推杆会因磨损而产生间隙,不能持久的保证跟踪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度角及方位角无间隙无积累误差跟踪的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支撑立柱、方位转回转支承以及电动推杆,所述光伏组件与举臂上部铰接,所述举臂下部通过方位转回转支承与支撑立柱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举臂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与光伏组件上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的壳体与举臂连接固定,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内的回转支承内圈与支撑立柱连接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由上、下两层光伏组件组成,所述上、下两层光伏组件分别位于光伏组件相对于举臂转动的回转中心位置的上下两侧,所述光伏组件的整体重心位置偏离其回转中心位置,以使电动推杆在高度角跟踪过程中始终承受预紧拉力。本技术所述的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其所述光伏组件整体呈品字形,其中部部分为上层光伏组件,两侧部分为下层光伏组件,所述上层光伏组件和下层光伏组件通过安装支架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举臂上部与上层光伏组件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其在所述光伏组件的回转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高度角零位传感器,在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处设置有方位角零位传感器。本技术将现有双轴太阳跟踪器中的方位角回转支承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实现了方位角无间隙无积累误差跟踪,同时将光伏组件设计为上、下两层结构且分别位于回转中心位置的上下侧,这样,能够实现上层光伏组件结构重心位置相对于光伏组件回转中心位置尺寸A和B的精确调整,从而使电动推杆在高度角跟踪整个过程中始终承受一定值的预紧拉力,而且在每天完成跟踪后回到高度角零位传感器处对误差清零,从而实现了高度角无间隙无积累误差跟踪。【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双驱动双轴太阳跟踪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为光伏组件,Ia为上层光伏组件,Ib为下层光伏组件,2为支撑立柱,3为方位转回转支承,4为电动推杆,5为举臂,6为回转中心位置,7为重心位置,8为高度角零位传感器,9为方位角零位传感器,10为单蜗杆回转支承,11为主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3和4所示,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包括光伏组件1、支撑立柱2、方位转回转支承3以及电动推杆4,所述光伏组件I与举臂5上部铰接,所述举臂5下部通过方位转回转支承3与支撑立柱2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与举臂5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动力输出端与光伏组件I上部连接,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3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其具体结构为专利201110115731.7中公开的结构,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的壳体与举臂5连接固定,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内的回转支承内圈与支撑立柱2连接固定,在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3处设置有方位角零位传感器9,每天完成跟踪后回到方位角零位传感器处对误差清零,从而实现方位角无间隙无积累误差的跟踪。其中,所述光伏组件I由上层光伏组件Ia和下层光伏组件Ib组成,所述上、下两层光伏组件分别位于光伏组件I相对于举臂5转动的回转中心位置6的上下两侧,所述光伏组件I的整体重心位置7偏离其回转中心位置6,以使电动推杆4在高度角跟踪过程中始终承受预紧拉力,经实验比较,电动推杆承受拉力的受力情况比承受压力好很多,在所述光伏组件I的回转中心位置6处设置有高度角零位传感器8,每天完成跟踪后回到高度角零位传感器处对误差清零,从而实现高度角无间隙无积累误差的跟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I整体呈品字形,其中部部分为上层光伏组件la,两侧部分为下层光伏组件lb,所述上层光伏组件Ia和下层光伏组件Ib通过安装支架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举臂5上部与上层光伏组件Ia连接,品字形的上层光伏组件结构实现对上层光伏组件结构重心位置相对于上层光伏组件回转中心点位置尺寸A和B的精确调整,从而使电动推杆在高度角跟踪整个过程中始终承受一定值的预紧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包括光伏组件(I)、支撑立柱(2)、方位转回转支承(3 )以及电动推杆(4),所述光伏组件(I)与举臂(5 )上部铰接,所述举臂(5 )下部通过方位转回转支承(3)与支撑立柱(2)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与举臂(5)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动力输出端与光伏组件(I)上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3)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的壳体与举臂(5)连接固定,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内的回转支承内圈与支撑立柱(2)连接固定,所述光伏组件(I)由上、下两层光伏组件(la、Ib )组成,所述上、下两层光伏组件(la、Ib )分别位于光伏组件(I)相对于举臂(5)转动的回转中心位置(6)的上下两侧,所述光伏组件(I)的整体重心位置(7)偏离其回转中心位置(6),以使电动推杆(4)在高度角跟踪过程中始终承受预紧拉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I)整体呈品字形,其中部部分为上层光伏组件(la),两侧部分为下层光伏组件(lb),所述上层光伏组件(Ia)和下层光伏组件(Ib )通过安装支架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举臂(5 )上部与上层光伏组件(Ia)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伏组件(I)的回转中心位置(6 )处设置有高度角零位传感器(8 ),在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3 )处设置有方位角零位传感器(9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支撑立柱、方位转回转支承以及电动推杆,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由上、下两层光伏组件组成,所述上、下两层光伏组件分别位于光伏组件相对于举臂转动的回转中心位置的上下两侧,所述光伏组件的整体重心位置偏离其回转中心位置。本技术将现有双轴太阳跟踪器中的方位角回转支承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同时采用上、下两层结构的光伏组件,能够实现上层光伏组件结构重心位置相对于光伏组件回转中心位置尺寸A和B的精确调整,使电动推杆在高度角跟踪整个过程中始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驱动双轴太阳跟踪装置,包括光伏组件(1)、支撑立柱(2)、方位转回转支承(3)以及电动推杆(4),所述光伏组件(1)与举臂(5)上部铰接,所述举臂(5)下部通过方位转回转支承(3)与支撑立柱(2)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与举臂(5)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动力输出端与光伏组件(1)上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位转回转支承(3)采用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的壳体与举臂(5)连接固定,所述双电机双蜗杆回转支承内的回转支承内圈与支撑立柱(2)连接固定,所述光伏组件(1)由上、下两层光伏组件(1a、1b)组成,所述上、下两层光伏组件(1a、1b)分别位于光伏组件(1)相对于举臂(5)转动的回转中心位置(6)的上下两侧,所述光伏组件(1)的整体重心位置(7)偏离其回转中心位置(6),以使电动推杆(4)在高度角跟踪过程中始终承受预紧拉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钟顺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