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所述装置用于拼接搭建时调节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装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盘,所述底座由复数个角钢依次拼接组成,所述底座一侧面与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侧面抵设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边连接框下方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下方对应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盘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盘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并与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盘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有效调平建筑模板的高度,保证墙体模板的水平度,操作方便,延长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装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模板进行拼装搭建时,是先将下一层的建筑模板搭建完并浇筑水泥,待水泥凝固后再进行上一层建筑模板的拼装搭建。而当下层水泥面浇捣得不平整(平整度一般偏差l_5cm)时,就需要对上层建筑模板自身的高度进行调节,才能使上层建筑模板可以顺畅拼装完成,不会出现连接孔位无法对齐等问题。目前,传统建筑模板遇到下层水泥面不平整时的处理方式是:低的地方加用其它建筑模板垫高,高的地方将现有建筑模板截短补齐,这样每当遇到下一层水泥面高低不平时,都得重新对建筑模板的尺寸进行调整,不仅过程繁琐,耗费工时,而且也加速了建筑模板的损耗,缩短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通过螺栓、底座和受力托盘的共同配合,有效调平建筑模板的高度,即使在下层水泥面不平整的情况下上层建筑模板也能在同一高度下进行拼装,从而保证墙体模板的水平度,操作方便,延长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所述建筑模板四周包覆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上分布有复数个第一连接通孔,所述装置用于拼接搭建时调节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装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盘,所述底座由复数个角钢依次拼接组成,所述底座一侧面与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侧面抵设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边连接框下方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下方对应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盘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盘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并与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盘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较佳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垫片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锁付于所述螺栓上并与所述垫片上端面贴合,所述垫片中心设有圆孔,所述垫片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上方且所述圆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重叠,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圆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螺栓、底座和受力托盘的共同配合,能有效地调平建筑模板的高度,即使在下层水泥面不平整的情况下上层建筑模板也能在同一高度下进行拼装,从而保证墙体模板的水平度,操作简单方便,节约工时,延长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2、第二螺母锁付于螺栓上并与垫片贴合,既通过垫片增大了螺栓的受力面积,又能使得建筑模板的连接框与底座连接更紧密。【【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底座结构不意图。附图标注100-建筑模板1-连接框11-短边连接框12-长边连接框13-第一连接通孔2-底座21-角钢22-第二连接通孔23-第一螺母3-螺栓4-受力托盘 41-螺纹孔5_塾片6_第二螺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所述建筑模板100四周包覆有连接框I (包括短边连接框11和长边连接框12,下同),所述连接框I上分布有复数个第一连接通孔13,所述装置用于拼接搭建时调节建筑模板100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装置包括底座2、螺栓3和受力托盘4,所述底座2由复数个角钢21依次拼接组成,所述底座2 —侧面与所述建筑模板100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侧面抵设在所述建筑模板100的任一短边连接框11下方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通孔22,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2下方对应焊接有第一螺母23,所述受力托盘4置于所述底座2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盘4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41,所述螺栓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3和第二连接通孔22并与第一螺母23及所述受力托盘4的螺纹孔41螺纹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垫片5和第二螺母6,所述第二螺母6锁付于所述螺栓3上并与所述垫片5上端面贴合,所述垫片5中心设有圆孔(未图示,下同),所述垫片5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3上方且所述圆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3重叠,所述螺栓3穿设于所述圆孔。本技术,当下层水泥面浇筑不平整时,先在不平整处放置受力托盘4,其次将底座2侧面的第二连接通孔22对准建筑模板100任一短边连接框11上的第一连接通孔13 (此时底座2另一侧面将与建筑模板100工作面保持同一平面,这样调整好建筑模板100的高度进行水泥浇筑时,底座2相当于建筑模板100的一部分,保证了浇筑后的墙体平整),再在第一连接通孔13上放置垫片5且将垫片5上的圆孔与第一连接通孔13对齐,最后将螺栓3依次穿过圆孔、第一连接通孔13、第二连接通孔22与第一螺母23与受力托盘4的螺纹孔41螺纹连接,当下层水泥面略低时,则将螺栓3向下旋转,此时由于螺栓3与第一螺母23及受力托盘4螺纹连接将会顶住受力托盘4使得建筑模板100升起,当下层水泥面略低时,则将螺栓3向上旋转,同样顶住受力托盘4使得建筑模板100下降,从而实现调节建筑模板100高度的目的,使建筑模板100能继续组合装配,保证墙体模板的水平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所述建筑模板四周包覆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上分布有复数个第一连接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拼接搭建时调节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装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盘,所述底座由复数个角钢依次拼接组成,所述底座一侧面与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侧面抵设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边连接框下方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下方对应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盘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盘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并与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盘的螺纹孔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垫片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锁付于所述螺栓上并与所述垫片上端面贴合,所述垫片中心设有圆孔,所述垫片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上方且所述圆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重叠,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圆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所述装置用于拼接搭建时调节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装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盘,所述底座由复数个角钢依次拼接组成,所述底座一侧面与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侧面抵设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边连接框下方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下方对应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盘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盘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并与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盘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能有效调平建筑模板的高度,保证墙体模板的水平度,操作方便,延长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IPC分类】E04G17/00【公开号】CN204876567【申请号】CN201520600612【专利技术人】杨翔 【申请人】杨翔【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8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的调节装置,所述建筑模板四周包覆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上分布有复数个第一连接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拼接搭建时调节建筑模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装置包括底座、螺栓和受力托盘,所述底座由复数个角钢依次拼接组成,所述底座一侧面与所述建筑模板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另一侧面抵设在所述建筑模板的任一短边连接框下方且设有复数个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下方对应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受力托盘置于所述底座下方且所述受力托盘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并与第一螺母及所述受力托盘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翔,
申请(专利权)人:杨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