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脸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772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6:11
一种V脸面膜,包括上V膜和下V膜,其中:所述的上V膜和下V膜呈“V”形状,所述的下V膜由人头部的左右两侧太阳穴倾斜往下延伸至下巴相交,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颌体,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所述的上V膜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与脸部贴合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妆品领域,特别是一种V脸面膜
技术介绍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外显肌肤,例如,脸、颈、手、脚等的美容保养,尤其是脸部保养。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脸部美容保养的方式是将具有特殊功效的滋养液配合面膜敷于使用者脸部,以延长滋养液停留于皮肤的时间,使滋养液能充分渗透至皮肤内层,达到涵养肌肤或改变肤质的功效。一般市面上常见的面膜样式,其形状大小只能覆盖脸部,同时多数采用平面结构,在面膜的边缘设置有开缝,由于面膜是平面结构,在使用时面膜与脸部贴合不好,使用很不方便,鼻翼两侧的面膜不贴合,营养成份不能够更好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脸面膜,包括上V膜和下V膜,其中:所述的上V膜和下V膜呈“V”形状,所述的下V膜由人头部的左右两侧太阳穴倾斜往下延伸至下巴相交,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颂体,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所述的上V膜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膜体由展开区域折叠或收卷成“V”形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V膜向内展开区域的边缘设有半个鼻部的凸状和半个嘴部的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和图2,一种V脸面膜,包括上V膜I和下V膜2,其中:所述的上V膜I和下V膜2呈“V”形状,所述的下V膜2由人头部的左右两侧太阳穴倾斜往下延伸至下巴相交,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颂体为展开区域一 21,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的为展开区域二 22,所述的上V膜I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所述的展开区域一 21和展开区域二 22经过折叠或收卷向倾斜膜体收缩,所述的展开区域二 22的鼻部和嘴部均设有置长于中心线,满足不同大小鼻子和嘴巴的人群,充分地使面膜贴合脸面各部位。。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技术文件后,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V脸面膜,包括上V膜和下V膜,其特征是:所述的上V膜和下V膜呈“V”形状,所述的下V膜由人头部的左右两侧太阳穴倾斜往下延伸至下巴相交,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颂体,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所述的上V膜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颂体为展开区域一,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的为展开区域二,所述的上V膜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所述的展开区域一和展开区域二经过折叠或收卷向倾斜膜体收缩,所述的展开区域二的鼻部和嘴部均设有置长于中心线。【专利摘要】一种V脸面膜,包括上V膜和下V膜,其中:所述的上V膜和下V膜呈“V”形状,所述的下V膜由人头部的左右两侧太阳穴倾斜往下延伸至下巴相交,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颌体,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所述的上V膜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本技术使用方便、与脸部贴合性好。【IPC分类】A61Q19/00, A61K8/02【公开号】CN204864138【申请号】CN201520151629【专利技术人】许康 【申请人】广州市博卡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V脸面膜,包括上V膜和下V膜,其特征是:所述的上V膜和下V膜呈“V”形状,所述的下V膜由人头部的左右两侧太阳穴倾斜往下延伸至下巴相交,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颌体,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所述的上V膜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 所述的下V膜的倾斜膜体展开往外覆盖至下颌体为展开区域一,向内覆盖至鼻部中心的为展开区域二,所述的上V膜展开覆盖额部及眉心, 所述的展开区域一和展开区域二经过折叠或收卷向倾斜膜体收缩,所述的展开区域二的鼻部和嘴部均设有置长于中心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博卡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