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炜慷专利>正文

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4131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构建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包括呈矩阵排列的显示屏所构成的显示幕墙,所有相邻显示屏之间的拼缝均由带有像素的显示条覆盖,即“像素全覆盖”,显示条不仅覆盖了“屏间拼缝”,同时覆盖了“屏面拼缝”、显示条为一个“合并”处理“合体”显示的区域,即,既使分属于两个相邻显示屏的两条“屏面拼缝”与一条“屏间拼缝”的性质、位置、附属屏体不同也不将其分开处理、分开显示,也即,显示屏“显示面域”之间只通过唯一一个“合体”显示条而将其有效地融接,构成一幅原始视频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构建一种显示幕墙系统,该系统由单体显示屏拼接而成,拼接后的显示幕墙为“全无缝”,即在显示幕墙的任何显示区域内实现“像素全覆盖”,成为一个既无“屏面拼缝”,又无“屏间拼缝”的显示系统;用本技术构建的显示屏是一种“拼后无缝屏”:即“拼前有缝” “拼后全无缝”显示屏。
技术介绍
今天,显示技术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中了。如手机、iPad、电脑、电视以及休闲、娱乐器材;在交通工具上、商场中、公共场所的指示、告知系统中;在办公、监控、各类设备中。由不同显示技术构成的显示屏种类很多,如投影、等离子、LED、液晶、0LED、以及QLED (量子点)显示屏。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是液晶显示屏,它的发展确立了数字高清(1920 X 1080)的视频标准;同时使4K超高清(3820 x 2160)成为现实。在数字高清技术中,0LED、QLED (量子点)显示屏是后起之秀,它们的面世将引领新一代的显示技术蓬勃发展。数字高清、超高清目前主要体现在液晶屏、OLED、QLED (量子点)显示屏上(本文所指的“显示屏”涵盖液晶屏、OLED屏、QLED量子点显示屏,本技术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到这些“显示屏”上。其中,QLED是纳米级量子发光“显示屏”)。过去,显示屏主要用于电视机、个人电脑,限于单台使用。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屏突破了单台使用的局限,走向利用单体液晶屏拼接成显示幕墙的应用,液晶屏的应用领域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当人们需要更大尺寸的数字高清显示屏的时候,比如几百英吋(高几米,长几十米的)数字高清显示屏时遇到了困难。一般大于120英吋的液晶屏不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这是由于原材料、生产设备、厂房、良品率、运输及其风险都会使得它的价格急剧上升,这种成本的增加按其面积的大小是以级数形式上升的,以至于它失去合理的经济性而不被市场广泛接受。本世纪初,出现了“液晶拼接屏”,与普通电视机不一样的是它的“边框”非常“窄”,一般在几毫米左右,这就可以用数台“液晶拼接屏”拼接出比其单体面积大很多的显示幕墙,满足市场需求。“液晶拼接屏”除“边框”非常“窄”以外,另一个特点是用“液晶拼接屏”拼接出来的显示幕墙的价格与其面积大小呈线性关系,即单位面积价格一般是不变的。这就具备了良好的经济性,被广泛接受,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数字高清,超高清的液晶、OLED、QLED显示屏都需要向“显示面域”内的像素传输视频信号,因此需要在“显示面域”周边留出传输信号的“传输边缘”,无论这些“边缘”多么“窄”,它不能显示视频图像。同时,显示屏的“显示面域”需要结构来支撑,因此还会留有“结构边框”。“传输边缘”与“结构边框”通常不会完全重叠,同时它们都没有像素,不显示视频图像,本文将“传输边缘”与“结构边框”叠加后没有像素,不显示视频图像的“边”称为“屏面拼缝”,即由于传输信号与结构固定而“与生倶来”的、会在显示幕墙中产生“拼缝”的“边框”。既使不用于拼接,这种不显示视频图像的“边框”在显示屏表面也是实际存在的,本文将这类显示屏称为“有缝拼接屏”或“有缝显示屏”,将这类“拼缝”称之为“屏面拼缝”。另一方面,由于“屏面拼缝”占据了显示幕墙中的像素位置,因此,在向各个单体“有缝显示屏”输入视频图像时,首先需要“假定” “屏面拼缝”是能够显示视频图像、然后再把要输入到这些“屏面拼缝”上的视频信号“裁切”掉的;即首先“假定”在显示幕墙上是没有“屏面拼缝”、可以“完整”播放视频图像的,然后这些“屏面拼缝”上因没有像素、无法显示视频图像而“丢失”了的。否则,原始视频图像会被“屏面拼缝” “挤开”,造成视频图像的“分裂”与变形。如图1所示的“有缝显示屏”101,它由“显示面域”102,没有像素的“屏面拼缝” 103a、103b、103c和103d构成,“有缝显示屏” 101的外径边界如104所示。如果“有缝显示屏” 101单独使用,用来显示图2的视频图像,结果如图3所示:该视频图像充满整个“显示面域” 102,没有视频信号“丢失”;但是如果该“有缝显示屏” 101用于拼接,原始视频图像应该放大充满显示屏外径边界104内所包含的“显示面域”102与“屏面拼缝” 103a、103b、103c和103d,而不仅仅是充满“显示面域” 102本身,如图4所示。图4中的108、109、110、111、112、113、114位置上的视频图像与“屏面拼缝” 103a、103b、103c、103d重叠,在输入信号时需要“裁切”掉,以防止显示幕墙上的原始视频图像“分裂”。这种没有像素、不显示视频图像的“屏面拼缝” 103a、103b、103c、103d在显示幕墙中形成了 “黑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缝拼接”。因此,用“有缝显示屏”拼接出来的显示幕墙在显示视频图像时,只能在丢失“屏面拼缝”上原始视频图像与“分裂”原始视频图像两者中选择其一。同时,不管选择那一种,没有像素、无视频图像的“屏面拼缝” 103都将出现在显示幕墙中。目前,有一些解决这种“屏面拼缝”的方法,一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被动式(光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拼接后)在拼接边缘上另行叠加“光学棱镜”。当人们“垂直”于“显示面域”观看显示幕墙时,“屏面拼缝”103被“光学棱镜”缩小(变窄,但仍然会有)。但是,这种方法无法避免当人们不“垂直”于“显示面域”而斜着观看时,“屏面拼缝”103会被放大(变宽,比原始“拼缝”更宽)的缺点。关键是:无论“光学棱镜”如何将“屏面拼缝” 103 “变窄”或“变宽”,都无法恢复“屏面拼缝” 103上“丢失” 了的视频图像108 ~ 114,或防止视频图像分裂。2.主动式(电子)方法:直接在“有缝显示屏”的“屏面拼缝” 103a、103b、103c、103d上“覆盖”像素,将没有像素、无法显示视频图像的“屏面拼缝”103构建成可以显示视频图像的115a、115b、115c、115d,如图5所示,来“恢复”显示“丢失”的视频图像108 ~114的。本文将该显示屏称为“拼前无缝屏”。这种“拼前无缝屏”最大特点是在单独显示屏外径内的任何区域都有像素对应着原始视频图像的显示,使得原始视频图像可以充满显示屏外径内的任何区域完整地显示出来。显然,主动式(电子)方法很好地解决了 “有缝显示屏”的“屏面拼缝”问题。但是,这种“拼前无缝屏”无法解决显示屏在“拼接”成显示幕墙时遇到的“拼接间隙”问题,因为它是以单体显示屏为对象解决“无缝”问题的,是“假定” “拼前无缝屏”之间的显示边界可以通过“拼接”实现“无缝啮合”而不易被察觉到,事实上这是不实现的。如图6所示,“拼接间隙”是指:在几个单独显示屏用于拼接成显示幕墙时,单独显示屏与屏之间的边界104无法完全“贴紧啮合”而产生的“拼缝”,如图6中的105阴影部分所示。这些“拼缝”或者是因为拼接幕墙尺寸过大(少则十几台,多则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单独显示屏的拼接)产生的间隙,或者是因为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预留的间隙,也可能因为单独显示屏外径边界的误差产生的间隙等。这种“拼接间隙”显然没有像素、不会显示视频图像,通常也以“黑缝”形式表现出来。本文将这种“拼接间隙”称为“屏间拼缝”,以区别“屏面拼缝”。这种“屏间拼缝”在用“有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包括呈矩阵排列的显示屏所构成的显示幕墙,其特征在于:所有相邻显示屏之间的拼缝均由带有像素的显示条覆盖,即“像素全覆盖”,显示条不仅覆盖了“屏间拼缝”,同时覆盖了“屏面拼缝”、显示条为一个“合并”处理“合体”显示的区域,即,既使分属于两个相邻显示屏的两条“屏面拼缝”与一条“屏间拼缝”的性质、位置、附属屏体不同也不将其分开处理、分开显示,也即,显示屏“显示面域”之间只通过唯一一个“合体”显示条而将其有效地融接,构成一幅原始视频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炜慷夏展敏
申请(专利权)人:丁炜慷夏展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