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238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源领域,提供了一种供电/充电装置,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的一端分别与交流电提供装置的两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的两电极对应连接;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为交流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电极与交流供电连接,大大减缓整体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即使供电/充电接口不慎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仍能维持电极的导电能力和外观感受,避免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电子产品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越来越多的穿戴式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捷,由于目前的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通常使用直流电,因此大多数的电子产品需要采用的外接电源、适配器或充电器等,利用其供电/充电接口实现电能的转换和传输。然而,当供电/充电接口不慎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例如水、盐水、食物汤汁、果蔬汁液、咖啡、牛奶、汗水、唾液、尿液等液体中,供电/充电接口的接口金属电极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参照图1,电极1、2为提供直流电源的装置I的接口金属电极,电极3、4为负载装置2的接口金属电极,其中正极(电极1、3)发生电化学腐蚀,产生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或金属盐,负极(电极2、4)析出氢气或金属单质,可能导致以下缺陷:1.电极导电能力变差或丧失;2.电极外观感受变差,包括:电极色泽变化、电极部分或全部溶解缺失,电极附近出现金属氢氧化物或金属盐沉淀等;3.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充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供电/充电接口不慎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由于电极被腐蚀导致电极导电能力、电极外观变差并且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耐腐蚀供电/充电电极,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的一端分别与交流电提供装置的两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的两电极对应连接;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为交流电压。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电压的交变频率为200Hz?2MHz。更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电压波形为方波、正弦波或三角波。更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电提供装置为直流转交流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充电装置,所述供电/充电包括:直流电源、直流转交流装置以及两耐腐蚀电极;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两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两耐腐蚀电极的一端对应连接,两耐腐蚀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两电极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电压的交变频率为200Hz?2MHz。更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电压波形为方波、正弦波或三角波。更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充电装置的供电/充电效率与所述交流电压的交变频率呈反比关系。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电极与交流供电连接,大大减缓整体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即使供电/充电接口不慎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仍能维持电极的导电能力和外观感受,避免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附图说明】图1为直流电源的供电/充电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电/充电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电极与交流供电连接,大大减缓整体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即使供电/充电接口不慎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仍能维持电极的导电能力和外观感受,避免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该耐腐蚀供电/充电电极有两个,参见图2中的电极I和电极2,两供电/充电电极的一端分别与交流电提供装置的两输出端连接,两供电/充电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的两电极对应连接;两供电/充电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为交流电压。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交流电提供装置可以为直流转交流装置。优选地,交流电压的交变频率为200Hz?2MHz。优选地,交流电压波形为方波、正弦波或三角波。并且,该供电/充电电极的供电/充电效率与交流电压的交变频率呈反比关系。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电极与交流供电连接,大大减缓整体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即使供电/充电接口不慎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仍能维持电极的导电能力和外观感受,避免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可以理解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耐腐蚀供电/充电电极不是通过改进电极材料实现耐腐蚀效果,而是通过改变其连接结构,使其具有耐腐蚀的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电/充电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该供电/充电装置包括:直流电源11、直流转交流装置12以及两耐腐蚀电极(电极I和电极2);直流电源11的正/负输出端分别与直流转交流装置12的两输入端连接,直流转交流装置12的输出端分别与两耐腐蚀电极(电极I和电极2)的一端对应连接,两耐腐蚀电极(电极I和电极2)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两电极(电极3和电极4)对应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耐腐蚀电极有两个,分别为电极I和电极2,该电极I和电极2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有两种情况:—种情况为电极I与电极3接触、电极2与电极4接触;那么此时,电极I与电极3电位相等,电极2与电极4电位相等,电极I与电极2、电极3与电极4之间的电压差为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的交变频率可在200Hz?2MHz的范围,交流电压波形不限,包括但不限于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波形或与他们相似的波形,电极I和电极2的材质也不做限定。相同波形的交流电压,频率越高,整体电化学腐蚀发生的速度越慢,但通过电解液环境中的交流电流也越大,装置I的整体供电/充电效率越低。所以交流电压的频率需折中选择。装置2—侧可以根据负载的工作特性选择是否需要采取整流措施;例如:在通入交流电压为正弦波,峰峰值为10V,频率为10kHz的条件下,将电极1、电极2、电极3、电极4安置在电解液环境中通电实验48小时后,电极表面几乎无任何变化;另一种情况为,装置I与装置2的电极互不接触,此时装置I的电极1、电极2在通入上述条件的交流电压后,电极的电化学腐蚀发生的速度同样很慢。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电极与交流供电连接,大大减缓整体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即使供电/充电接口不慎处于电解液环境中时,仍能维持电极的导电能力和外观感受,避免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供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充电装置包括: 直流电源、直流转交流装置以及两耐腐蚀电极; 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两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两耐腐蚀电极的一端对应连接,两耐腐蚀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两电极对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压的交变频率为200Hz ?2MHz。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压波形为方波、正弦波或三角波。【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电源领域,提供了一种供电/充电装置,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的一端分别与交流电提供装置的两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的两电极对应连接;所述两供电/充电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为交流电压。本技术通过将电极与交流供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充电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直流转交流装置以及两耐腐蚀电极;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两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两耐腐蚀电极的一端对应连接,两耐腐蚀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两电极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