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307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它包括托架本体、固定底座、轴轮、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本体的调节支架,所述托架本体的顶部设有衬垫,所述托架本体的一端通过轴轮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相连,所述托架本体可沿所述轴轮旋转0~90度;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在所述托架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调节支架的上下两端至少有一端与所述托架本体或固定底座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利于患者肢体的血液回流,减轻手部肿胀,加快患者的康复,避免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托架,特别是公开一种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
技术介绍
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心血管疾病预防基础薄弱以及患病年龄年轻化的三重压力下,中国心血管病呈爆发趋势,成为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目前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且患病率仍在持续增加。现今,随着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等治疗方式的发展、降低了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情况,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信息,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术后,患者需要将术侧的肢体进行抬高,以便观察患者肢体穿刺部位的局部情况,同时有利于血液回流,促进康复。但是,由于目前尚无专门用于抬高患者术侧肢体的工具,因此,临床上经常用枕头来对肢体进行抬高。其缺点是枕头高度无法调节,抬高时肢体不稳定,容易出现滑脱、使用不灵活等情况。无法满足患者的灵活调节高度及舒适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灵活调节、舒适安全、使用方便的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本体、固定底座、轴轮、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本体的调节支架,所述托架本体的顶部设有衬垫,所述托架本体的一端通过轴轮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相连,所述托架本体可沿所述轴轮旋转0~90度;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在所述托架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调节支架的上下两端至少有一端与所述托架本体或固定底座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托架本体的底面设有I?6个支架连接插槽,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I?6个定位插槽,所述调节支架的顶端与一个所述支架连接插槽相插接,所述调节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所述定位插槽相连。所述调节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定位插槽相插接或通过旋转销轴相连。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支架收纳槽。所述调节支架的数量为I?6个。所述调节支架的数量为I个时,所述调节支架为伸缩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灵活调节、舒适安全、方便储存、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易于推广;本技术利于患者肢体的血液回流,减轻手部肿胀,加快患者的康复,避免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护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托架本体改变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托架本体;2、固定底座;3、轴轮;4、调节支架;5、衬垫;11、支架连接插槽;21、定位插槽;22、支架收纳槽。【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本技术包括托架本体1、固定底座2、轴轮3、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本体I的调节支架4,所述托架本体I的顶部设有衬垫5,所述托架本体I的一端通过轴轮3与所述固定底座2的一端相连,所述托架本体I可沿所述轴轮旋转0~90度;所述调节支架4连接在所述托架本体I与所述固定底座2之间,所述调节支架4的上下两端至少有一端与所述托架本体I或固定底座2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当所述调节支架4的一端与托架本体I或固定底座2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时,所述调节支架4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2或托架本体I可通过铰链或旋转销轴相连(优选所述调节支架4的底端与所述固定底座2通过旋转销轴相连),以实现所述调节支架4的一端相对于托架本体I或固定底座2的旋转或折叠,方便调节托架本体I与固定底座2之间的夹角,以及调节支架4的收纳。所述调节支架4的数量为I?6个;优选5个不同长度的调节支架4 ;所述调节支架4的长度按照所述托架本体I与所述固定底座2之间的夹角确定;例如,当所述调节支架4为5个不同长度的支架时,每个所述调节支架4可以分别使得所述托架本体I与固定底座2之间的夹角在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的五个位置分别定位,每个角度使用一个调节支架4。所述调节支架4为支撑杆体或支撑面板。当所述调节支架4的数量为I个时,所述调节支架4为伸缩支架。本技术以所述调节支架4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架本体1、固定底座2均为可拆卸式连接为例,根据图1,所述托架本体I的底面设有I?6个支架连接插槽11,图中为5个,所述固定底座2上设有I?6个定位插槽21,图中为5个,所述调节支架4的数量为5个或I个伸缩支架,所述调节支架4的顶端与一个所述支架连接插槽11相插接,所述调节支架4的底端与一个所述定位插槽21相连。所述调节支架4的底端与所述定位插槽21相插接。所述固定底座2上设有支架收纳槽22。所述支架收纳槽22用于收纳不用的调节支架4。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所述调节支架4调节好所述托架本体I与固定底座2之间的角度并固定,然后将患者需要支撑的一侧肢体放置于所述托架本体I的衬垫5上,以达到抬高和支撑患者术侧肢体的目的,利于血液回流,促进康复。【主权项】1.一种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本体、固定底座、轴轮、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本体的调节支架,所述托架本体的顶部设有衬垫,所述托架本体的一端通过轴轮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相连,所述托架本体可沿所述轴轮旋转0~90度;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在所述托架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调节支架的上下两端至少有一端与所述托架本体或固定底座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的底面设有I?6个支架连接插槽,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I?6个定位插槽,所述调节支架的顶端与一个所述支架连接插槽相插接,所述调节支架的底端与一个所述定位插槽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定位插槽相插接或通过旋转销轴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支架收纳槽。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的数量为I?6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的数量为I个时,所述调节支架为伸缩支架。【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它包括托架本体、固定底座、轴轮、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本体的调节支架,所述托架本体的顶部设有衬垫,所述托架本体的一端通过轴轮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相连,所述托架本体可沿所述轴轮旋转0~90度;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在所述托架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调节支架的上下两端至少有一端与所述托架本体或固定底座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本技术使用方便,利于患者肢体的血液回流,减轻手部肿胀,加快患者的康复,避免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护理。【IPC分类】A61B19/00【公开号】CN204839758【申请号】CN201520529583【专利技术人】王子迎, 吴颖燏, 周嫣, 彭幼清, 江会, 张玲, 徐凤, 侯霞, 程敏, 许颖, 袁美萍, 廖梦晗, 倪婷, 王妤杰, 董严芬, 徐川, 华丽 【申请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冠脉造影患者术侧肢体可调节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本体、固定底座、轴轮、用于支撑所述托架本体的调节支架,所述托架本体的顶部设有衬垫,所述托架本体的一端通过轴轮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相连,所述托架本体可沿所述轴轮旋转0~90度;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在所述托架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调节支架的上下两端至少有一端与所述托架本体或固定底座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迎吴颖燏周嫣彭幼清江会张玲徐凤侯霞程敏许颖袁美萍廖梦晗倪婷王妤杰董严芬徐川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