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698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包括:当私网终端和公网终端之间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通信建立之后,所述私网终端通过SIP信令与所述公网终端确定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所述私网终端的预置通信端口,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所述公网终端预置的通信端口;当所述私网终端需要向所述公网终端发送媒体码流时,所述私网终端复用所述第一通信端口向所述公网终端的所述第二通信端口发送码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数量、以及安全问题,现有的IP网络上,存在大量的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form)设备和防火墙设备。为了简化说明,将公共网络简称为公网,具有公网地址的设备间可以透明的相互访问,例如:因特网Internet。通过NAT设备或者防火墙设备,与公网隔离的网络称为私网。NAT设备和防火墙通常允许将私网终端发往公网终端的数据包映射到公网地址,并且在NAT设备上建立如下三元组(私网地址,私网地址经过NAT转换后的地址,公网地址)的映射关系;而对于反向由公网发往私网的包,只有存在如下三元组(私网地址,私网地址经过NAT转换后的地址,公网地址)映射关系的,才能被反向映射到私网。在现有技术中,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1n Initiat1n Protocol)中解决媒体流穿越NAT设备的问题的方式具体如下所述:当私网终端通过NAT设备向公网终端发送码流时,源地址为私网地址ipl,目的地址为公网地址ip3。NAT设备将该码流的源地址由私网地址ipl转换为公网地址ip2,ip2是NAT设备是采用静态映射、动态映射、动态端口映射方式生成的,同时建立了私网地址与公网地址的映射关系(ipl,ip2,ip3)。NAT设备的处理为:(src_ipl,dst_ip3)的包转换为(src_ip2,dst_ip3),转发到公网。而公网终端在收到(SrC_ip2,dst_ip3)包之后,可以获得私网终端被转换后的公网地址ip2,公网终端向私网终端发送码流时,会向NAT设备的公网地址发送,由于已经存在映射关系,NAT设备会将该码流转发到私网终端,从而实现公网终端的码流穿越NAT设备向私网终端传输。但在实际应用的媒体通话中,存在只有公网终端向私网终端发送码流,而私网终端则不向公网终端发送码流的单向码流传输的情况,如:点对点的辅流传输;或者在双向码流媒体通话中,为了实现某些业务,关闭或暂停一个方向的码流,由于NAT设备上的私网地址和公网地址映射关系,通常会有一个失效时间,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没有该私网终端发往该公网终端的码流,就会导致映射关系失效。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单向码流或间歇性码流的情况,由于私网终端没有先通过NAT设备向公网终端发送码流,或私网终端在映射关系的失效时间内没有向公网终端发送码流,所以会导致在NAT设备上不存在该公网地址与私网地址的映射关系,或者是该映射关系失效,因此公网终端的单向码流或间歇性码流无法穿越NAT设备向私网终端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其系统,用于解决公网终端的单向码流或间歇性码流穿越NAT设备向私网终端传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私网终端和公网终端之间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通信建立之后,所述私网终端获取公网发送地址,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为所述公网终端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码流的地址;所述私网终端每隔预置周期,通过NAT设备向所述公网发送地址发送存活包,使得所述NAT设备根据所述存活包建立或保持所述私网终端的私网地址与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预置周期小于所述映射关系的失效时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私网终端和公网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所述公网终端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公网发送地址,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为所述公网终端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码流的地址;所述公网终端通过所述公网发送地址接收所述私网终端发送的存活包;所述公网终端丢弃所述接收到的存活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私网终端和公网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所述私网终端通过SIP信令与所述公网终端确定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所述私网终端的预置通信端口,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所述公网终端预置的通信端口 ;当所述私网终端需要向所述公网终端发送各种媒体类型的码流时,所述私网终端复用所述第一通信端口向所述公网终端的所述第二通信端口发送码流;当所述公网终端需要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各种媒体类型的码流时,所述公网终端复用所述第二通信端口向所述私网终端的所述第一通信端口发送码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当本终端和公网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获取公网发送地址,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为所述公网终端向本终端发送码流的地址;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每隔预置周期通过NAT设备,向所述公网发送地址发送存活包,使得所述NAT设备根据所述存活包建立或保持本终端的私网地址与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预置周期小于所述映射关系的失效时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地址发送单元,用于当私网终端和本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公网发送地址,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为本终端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码流的地址;接收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公网发送地址接收所述私网终端发送的存活包,并丢弃所述接收到的存活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私网终端,用于当和公网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获取公网发送地址,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为所述公网终端向本终端发送码流的地址,每隔预置周期,向所述公网发送地址发送存活包,使得NAT设备根据所述存活包建立或保持本终端的私网地址与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预置周期小于所述映射关系的失效时间;NAT设备,用于对所述私网终端与所述公网终端之间的网络地址进行转换,接收所述私网终端发送的存活包,根据所述存活包建立或保持所述私网终端的私网地址与所述公网发送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公网终端,用于当本终端和私网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公网发送地址,通过所述公网发送地址接收所述私网终端发送的所述存活包,并丢弃所述接收到的存活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私网终端,用于当本终端和公网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与所述公网终端确定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本终端的预置通信端口,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所述公网终端预置的通信端口,当需要向所述公网终端发送各种媒体类型的码流时,复用所述第一通信端口向所述公网终端的所述第二通信端口发送码流;NAT设备,用于对所述私网终端与所述公网终端之间的网络地址进行转换;公网终端,用于当本终端和私网终端之间的SIP通信建立之后,与所述私网终端确定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当需要向所述私网终端发送各种媒体类型的码流时,复用所述第二通信端口向所述私网终端的所述第一通信端口发送码流。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私网终端与公网终端建立SIP通信后,私网终端获取公网发送地址,并通过NAT设备向该公网发送地址发送存活包,该存活包可以使得NAT设备建立或保持私网终端的私网地址与该公网发送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公网终端在进行单向码流或间歇性码流传输时,能够在NAT设备中找到对应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公网终端的码流穿越NAT设备向私网终端的传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私网终端和公网终端之间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通信建立之后,所述私网终端通过SIP信令与所述公网终端确定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所述私网终端的预置通信端口,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为协商后所述公网终端预置的通信端口;当所述私网终端需要向所述公网终端发送媒体码流时,所述私网终端复用所述第一通信端口向所述公网终端的所述第二通信端口发送码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述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