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开春专利>正文

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651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属于水处理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池集污能力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池体,池体两个相对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体底部具有V形槽,且V形槽槽底具有排泥口,还包括刮泥块,池体外部设有与刮泥块连接的推动气缸,刮泥块为四面体结构,且具有两个与V形槽槽壁贴合的刮泥块底面,以及两个引泥斜面,且刮泥块通过刮泥块底面与V形槽槽壁贴靠配合置于V形槽内,并能通过推动气缸使刮泥块沿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通过刮泥块沿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清除V形槽槽壁上的污泥,同时由于刮泥块具有两个引泥斜面,在挂泥过程中,通过引泥斜面还具有很好的汇聚污泥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易清污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但众多形式的沉淀池均具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池底一般为平面结构,使集污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V形池底且方便清污的易清污污水处理池。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池体两个相对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高度大于出水口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底部具有V形槽,且V形槽槽底具有排泥口,还包括刮泥块,池体外部设有与刮泥块连接的推动气缸,所述的刮泥块为四面体结构,且具有两个与V形槽槽壁贴合的刮泥块底面,以及两个引泥斜面,且所述的刮泥块通过刮泥块底面与V形槽槽壁贴靠配合置于所述的V形槽内,并能通过所述的推动气缸使刮泥块沿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由于池体底部具有V形槽,且V形槽槽底具有排泥口,因此通过V形槽的设计,使得污泥能汇聚到V形槽槽底的排泥口上,使排污效果变好,但由于具有V形槽,使得清理池底变得复杂困难,因此设置刮泥块,通过推动气缸使刮泥块沿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清除V形槽槽壁上的污泥,而且由于刮泥块具有两个引泥斜面,因此在挂泥过程中,通过引泥斜面还具有很好的汇聚污泥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泥口设在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上。因此刮泥块来回移动时,能通过V形槽槽壁和引泥斜面汇聚污泥到排泥口上。作为优选,所述的池体底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V形槽,且每个V形槽内均设有与推动气缸连接的刮泥块。因此具有逐级沉淀的效果。作为优选,池体顶部还设有防尘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池体底部具有V形槽,且V形槽槽底具有排泥口,因此通过V形槽的设计,使得污泥能汇聚到V形槽槽底的排泥口上,使排污效果变好,但由于具有V形槽,使得清理池底变得复杂困难,因此设置刮泥块,通过推动气缸使刮泥块沿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清除V形槽槽壁上的污泥,而且由于刮泥块具有两个引泥斜面,因此在挂泥过程中,通过引泥斜面还具有很好的汇聚污泥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池体;11、池壁;12、进水口 ;13、出水口 ;14、V形槽;15、排泥口 ;2、刮泥块;21、刮泥块底面;22、引泥斜面;23、推动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1,池体I两个相对的池壁11上分别设有进水口 12和出水口 13,进水口 12高度大于出水口 13高度,池体I底部具有V形槽14,且V形槽14槽底具有排泥口 15,还包括刮泥块2,池体I外部设有与刮泥块2连接的推动气缸23,刮泥块2为四面体结构,且具有两个与V形槽14槽壁贴合的刮泥块底面21,以及两个引泥斜面22,且刮泥块2通过刮泥块底面21与V形槽14槽壁贴靠配合置于V形槽14内,并能通过推动气缸23使刮泥块2沿V形槽14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进一步的,排泥口 15设在V形槽14槽底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上。池体I底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V形槽14,且每个V形槽14内均设有与推动气缸23连接的刮泥块2。池体I顶部还设有防尘盖。由于池体I底部具有V形槽14,且V形槽14槽底具有排泥口 15,因此通过V形槽14的设计,使得污泥能汇聚到V形槽14槽底的排泥口 15上,使排污效果变好,但由于具有V形槽14,使得清理池底变得复杂困难,因此设置刮泥块2,通过推动气缸23使刮泥块2沿V形槽14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清除V形槽14槽壁上的污泥,而且由于刮泥块3具有两个引泥斜面22,因此在挂泥过程中,通过引泥斜面22还具有很好的汇聚污泥能力。【主权项】1.一种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1),池体(I)两个相对的池壁(11)上分别设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进水口(12)高度大于出水口(13)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I)底部具有V形槽(14),且V形槽(14)槽底具有排泥口(15),还包括刮泥块(2),池体(1)外部设有与刮泥块(2)连接的推动气缸(23),所述的刮泥块(2)为四面体结构,且具有两个与V形槽(14)槽壁贴合的刮泥块底面(21),以及两个引泥斜面(22),且所述的刮泥块(2)通过刮泥块底面(21)与V形槽(14)槽壁贴靠配合置于所述的V形槽(14)内,并能通过所述的推动气缸(23)使刮泥块(2)沿V形槽(14)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口(15)设在V形槽(14)槽底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I)底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V形槽(14),且每个V形槽(14)内均设有与推动气缸(23)连接的刮泥块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池体(I)顶部还设有防尘至ΠΠ ο【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属于水处理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池集污能力差的问题。本技术包括池体,池体两个相对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体底部具有V形槽,且V形槽槽底具有排泥口,还包括刮泥块,池体外部设有与刮泥块连接的推动气缸,刮泥块为四面体结构,且具有两个与V形槽槽壁贴合的刮泥块底面,以及两个引泥斜面,且刮泥块通过刮泥块底面与V形槽槽壁贴靠配合置于V形槽内,并能通过推动气缸使刮泥块沿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通过刮泥块沿V形槽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清除V形槽槽壁上的污泥,同时由于刮泥块具有两个引泥斜面,在挂泥过程中,通过引泥斜面还具有很好的汇聚污泥能力。【IPC分类】B01D21/24, B01D21/02【公开号】CN204798906【申请号】CN201520420905【专利技术人】陈开春 【申请人】陈开春【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申请日】2015年6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清污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1),池体(1)两个相对的池壁(11)上分别设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进水口(12)高度大于出水口(13)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1)底部具有V形槽(14),且V形槽(14)槽底具有排泥口(15),还包括刮泥块(2),池体(1)外部设有与刮泥块(2)连接的推动气缸(23),所述的刮泥块(2)为四面体结构,且具有两个与V形槽(14)槽壁贴合的刮泥块底面(21),以及两个引泥斜面(22),且所述的刮泥块(2)通过刮泥块底面(21)与V形槽(14)槽壁贴靠配合置于所述的V形槽(14)内,并能通过所述的推动气缸(23)使刮泥块(2)沿V形槽(14)槽底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春
申请(专利权)人:陈开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