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825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5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防伪瓶盖,其盖子包括外盖和内盖,内、外盖之间轴向滑动且周向固定,内套同内盖螺纹配合,外盖底部同内套之间经可破坏式卡扣结构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内盖顶部设置有凸台,外盖顶部设置有容凸台穿过的通孔,铝筒顶面包括经顶连点连接的中心顶出部和外圈环形部,中心顶出部位于凸台上方,且中心顶出部和外圈环形部之间的顶连点沿所述凸台外缘分布。开启后,中心顶出部被顶出脱离,卡扣结构被破坏并形成轴向限位,避免外盖轴向位置的复原,保证下筒和上筒的轴向分离以及内套的外露,因此,具备多处防伪识别点,能够避免被复原,防伪性更好,适用于各类瓶装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防伪瓶盖
技术介绍
随着产品防伪越来越被厂家所重视,目前,在饮料及白酒包装领域,普遍采用防伪瓶盖进行防伪。目前的防伪瓶盖,通常为招塑结合防伪瓶盖,包括同轴组装的招筒、盖子、内套和内塞;内套上部位于盖子内并同盖子螺纹配合,内套下部同内塞固定连接,并通过内套下部和内塞将防伪瓶盖固定安装于瓶口 ;铝筒包括经侧连点连接的下筒和上筒,盖子位于上筒内,铝筒的上筒和盖子周向固定,内套外柱面上设置有环状定位槽,铝筒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环状压痕,环状压痕沿径向向内凸起,侧连点沿周向设置于环状压痕底部。开启时,上筒和盖子周向固定,通过扭动上筒旋转盖子,在螺纹作用下,盖子上升并顶起铝筒;同时,下筒和内套轴向固定,铝筒沿轴向受拉,在薄弱的侧连点处形成破坏,从而实现防伪的目的。但现有的防伪瓶盖,虽然其铝筒的侧连点断裂破坏,但只要将断裂处也即环状压痕处铝皮翻直,使下筒和上筒的相邻处重叠并贴合,便能遮挡被破坏的侧连点,因此,防伪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被复原,防伪性更好的防伪瓶盖。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伪瓶盖,包括同轴组装的铝筒、盖子、内套和内塞,所述内套上部位于盖子内并同盖子螺纹配合,所述内套下部同内塞固定连接,所述铝筒包括经侧连点连接的下筒和上筒,所述盖子位于上筒内,所述铝筒的上筒和盖子周向固定、下筒和内套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盖子包括外盖和位于外盖内的内盖,所述外盖和内盖之间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固定;所述铝筒的上筒同外盖周向固定,所述内套上部位于内盖内并同内盖螺纹配合,所述内盖的顶面和外盖的顶面之间设置有轴向间隙,所述外盖的底部同内套之间经可破坏式卡扣结构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内盖顶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外盖顶部设置有容凸台穿过的通孔,所述铝筒顶面包括经顶连点连接的中心顶出部和外圈环形部,所述中心顶出部位于凸台上方,且所述中心顶出部和外圈环形部之间的顶连点沿所述凸台外缘分布;所述凸台的顶部同中心顶出部的底部相邻。具体的,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内加强条和外加强条,所述内加强条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外盖的内柱面,所述外加强条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内盖的外柱面,且所述内加强条的径向外侧插入对应的相邻外加强条之间的间隔,所述外加强条的径向内侧插入对应的相邻内加强条之间的间隔,所述外盖和内盖之间经内加强条和外加强条轴向滑动配合并周向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内盖和外盖之间设置有轴向双向滑动限位结构。具体的,所述外盖为弹性塑料件,所述可破坏式卡扣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环状凸起和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凸起为弧形凸起并设置于外盖底部的内柱面,所述环状卡槽为沿径向内小外大的梯形槽并设置于内套的外柱面;所述铝筒的侧连点沿轴向同环状凸起相邻。具体的,所述外盖的内孔为沿轴向上小下大的台阶孔,所述环状凸起位于外盖台阶孔的大孔内;所述内盖底部的外柱面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外盖台阶孔的台阶面和环状凸起之间,所述限位环顶部同台阶孔台阶面之间的距离同轴向间隙的轴向尺寸相适应,由限位环和环状凸起构成内盖和外盖之间的轴向滑动下限位结构,由内盖的顶面和外盖的顶面构成内盖和外盖之间的轴向滑动上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底面同外盖底面共面,且所述限位环底面为平面;所述限位环的上部设置有装配斜面,所述装配斜面沿轴向由上至下半径递增;且装配斜面的最大外径大于相邻处内套的最大外径。具体的,所述环状卡槽下方的内套外柱面上设置有环状定位槽,所述铝筒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环状压痕,所述环状压痕沿径向向内凸起,所述侧连点沿周向设置于环状压痕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卡槽和定位槽之间的内套外柱面上设置有防退环。具体的,所述外盖的外柱面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轴向槽,所述铝筒的上筒上设置有分别同各轴向槽相配合的轴向压痕,所述外盖和铝筒的上筒经轴向槽和轴向压痕周向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压痕的最小内径小于外盖底部的外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开启后,首先,顶连点受拉破坏,中心顶出部脱离,形成防伪识别点;其次,被破坏后的卡扣结构形成轴向限位,避免外盖轴向位置的复原,保证下筒和上筒的轴向分离以及内套的外露,因此,本技术的防伪瓶盖,具备多处防伪识别点,能够避免被复原,防伪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防伪瓶盖的顶视不意图;图3是图1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防伪瓶盖开启过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防伪瓶盖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防伪瓶盖复原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防伪瓶盖,包括同轴组装的铝筒10、盖子、内套40和内塞50,所述内套40上部位于盖子内并同盖子螺纹配合,所述内套40下部同内塞50固定连接,所述铝筒10包括经侧连点13连接的下筒12和上筒11,所述盖子位于上筒11内,所述铝筒10的上筒11和盖子周向固定、下筒12和内套40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盖子包括外盖20和位于外盖20内的内盖30,所述外盖20和内盖30之间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固定;所述铝筒10的上筒11同外盖20周向固定,所述内套40上部位于内盖30内并同内盖30螺纹配合,所述内盖30的顶面和外盖20的顶面之间设置有轴向间隙60,所述外盖20的底部同内套40之间经可破坏式卡扣结构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内盖30顶部设置有凸台31,所述外盖20顶部设置有容凸台31穿过的通孔,所述铝筒10顶面包括经顶连点17连接的中心顶出部15和外圈环形部16,所述中心顶出部15位于凸台31上方,且所述中心顶出部15和外圈环形部16之间的顶连点17沿所述凸台31外缘分布;所述凸台31的顶部同中心顶出部15的底部相邻。上述防伪瓶盖,上筒11同外盖20周向固定,外盖20和内盖30之间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固定,内套40上部位于内盖30内并同内盖30螺纹配合,开启时,首先,扭动上筒11经外盖20带动内盖30旋转,此时,下筒12、外盖20均与内套40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因此位置不变,而内盖30经内螺纹33同内套40的外螺纹43相配合沿轴向上升,并通过内盖30的凸台31作用于铝筒10的中心顶出部15,使顶连点17被破坏,如图4所示;顶连点17破坏后,继续扭动上筒11,内盖30上升,轴向间隙60消除,内盖20同外盖20接触作用于外盖20并经外盖20作用于铝筒10,使得铝筒10侧连点13受拉,随内盖30作用,可破坏式卡扣结构和侧连点13均被破坏,如图5所示。因此,开启后,本技术的防伪瓶盖,具备多处防伪识别点。如图6所示,首先,顶连点17受拉破坏,中心顶出部15脱离,形成防伪识别点;其次,被破坏后的卡扣结构形成轴向限位,避免外盖20轴向位置的复原,保证下筒12和上筒11的轴向分离以及内套40的外露,因此,能够避免被复原,防伪性更好。上述外盖20和内盖30之间的配合可通过任意结构实现,如周向均布的导轨结构、齿轮和齿圈结构,为了简化设计和制造,同时强化可承受最大扭矩,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如图3所示,具体的,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内加强条22和外加强条32,所述内加强条22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外盖20的内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伪瓶盖,包括同轴组装的铝筒(10)、盖子、内套(40)和内塞(50),所述内套(40)上部位于盖子内并同盖子螺纹配合,所述内套(40)下部同内塞(50)固定连接,所述铝筒(10)包括经侧连点(13)连接的下筒(12)和上筒(11),所述盖子位于上筒(11)内,所述铝筒(10)的上筒(11)和盖子周向固定、下筒(12)和内套(40)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包括外盖(20)和位于外盖(20)内的内盖(30),所述外盖(20)和内盖(30)之间轴向滑动配合且周向固定;所述铝筒(10)的上筒(11)同外盖(20)周向固定,所述内套(40)上部位于内盖(30)内并同内盖(30)螺纹配合,所述内盖(30)的顶面和外盖(20)的顶面之间设置有轴向间隙(60),所述外盖(20)的底部同内套(40)之间经可破坏式卡扣结构轴向固定并转动配合;所述内盖(30)顶部设置有凸台(31),所述外盖(20)顶部设置有容凸台(31)穿过的通孔,所述铝筒(10)顶面包括经顶连点(17)连接的中心顶出部(15)和外圈环形部(16),所述中心顶出部(15)位于凸台(31)上方,且所述中心顶出部(15)和外圈环形部(16)之间的顶连点(17)沿所述凸台(31)外缘分布;所述凸台(31)的顶部同中心顶出部(15)的底部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良刘国跃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川制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