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541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9:42
新型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包括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由切换单元、滤光片和数据线构成,切换单元安装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光线入口端上方,数据线后端和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据线前端插口位于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外壳外端,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出端和切换单元触发信号端通过导线连接,滤光片有四支安装在切换单元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作用下,能通过切换单元让四支滤光片依次经过监测仪光线入口端,从而在芯片单元电路作用配合下,自动完成监测仪测量量程、测量光程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尤其是一种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入端加装了数据线,光线入口端加装了受芯片单元电路控制的切换单元,具有四支不同滤光度的滤光片,在监测仪本体调整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时,在芯片单元电路内软件作用下,切换单元可根据使用环境实现自动切换四支不同滤光度的滤光片,从而达到自动调整监测仪本体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目的的新型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
技术介绍
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是检测环境颗粒物浓度的设备,监测仪在出厂时,仪器自身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设置都是固定的,在长期使用中,受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其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会产生飘逸现象,从而使仪器自身测量的数据不准确,当使用者需要调整仪器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时,都是通过手动在仪器光线入口端用不同滤光度的滤光片来执行仪器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的调整,由于需要人工调整,因此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在使用者调整仪器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时,都是手动通过在光线入口端用不同滤光度的滤光片来执行仪器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的调整,造成使用不便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入端加装了数据线,光线入口端加装了受芯片单元电路控制的切换单元,具有四支不同滤光度的滤光片,在监测仪本体调整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时,在芯片单元电路内软件作用下,切换单元可根据使用环境实现自动切换四支不同滤光度的滤光片,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目的的新型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包括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其特征在于由切换单元、滤光片和数据线构成,切换单元安装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光线入口端上方,数据线后端和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据线前端插口位于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外壳外端,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出端和切换单元触发信号端通过导线连接,滤光片有四支,四支滤光片刚好拼接成一个圆形,切换单元由上外壳、下外壳、触发电路和驱动机构组成,上外壳和下外壳左侧上端各有一个开孔,触发电路安装在下外壳右侧内部,驱动机构由电机、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轴杆和橡胶皮带组成,电机安装在下外壳右侧内端,主动皮带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前端,从动皮带轮安装在四支滤光片拼接成的圆形上中部,轴杆安装在下外壳中部,从动皮带轮中心开孔套入轴杆内,从动皮带轮能带动四支滤光片沿轴杆转动,橡胶皮带一端套入主动皮带轮上,橡胶皮带另一端套入从动皮带轮上,上外壳安装在下外壳上,触发电路电源输入端和220V交流电源两极通过导线连接,触发电路直流电源输出端正极和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触发电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和驱动机构的电机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触发电路直流电源输出端负极和驱动机构的电机负极电源输入端、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直流电源负极输入端通过导线接地。所述切换单元的上外壳、下外壳是塑料材质。所述切换单元上外壳安装在下外壳上后,上外壳和下外壳上的开孔刚好对准。所述切换单元安装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光线入口端上方时,上外壳和下外壳上的开孔刚好位于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光线入口端内侧。所述切换单元的触发电路由电源变压器、桥式整流器、三端固定输出稳压器、电解电容、瓷片电容、电阻、可调电阻、时基集成电路、NPN三极管和继电器组成,电解电容有两支、瓷片电容有三支,桥式整流器型号是MB6A,三端固定输出稳压器型号是7805,电源变压器电源输出端和桥式整流器两个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桥式整流器电源输出端一极和第一支电解电容正极、第一支瓷片电容一端、三端固定输出稳压器的I脚通过导线连接,三端固定输出稳压器的3脚和第二支瓷片电容一端、可调电阻一端、时基集成电路的4脚与8脚、继电器一常开触点端、继电器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桥式整流器电源输出端另一极和第一支电解电容负极、第一支瓷片电容另一端、三端固定输出稳压器的2脚、第二支瓷片电容另一端、时基集成电路的I脚、第二支电解电容负极、第三支瓷片电容一端、NPN三极管发射极通过导线接地,可调电阻另一端和第二支电解电容正极、时基集成电路的6脚与7脚通过导线连接,电阻一端和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通过导线连接,第三支瓷片电容另一端和时基集成电路的5脚通过导线连接,时基集成电路的3脚和NPN三极管基极通过导线连接,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切换单元的触发电路时基集成电路型号是NE555。所述切换单元驱动机构的电机工作电源是直流5V,功率是2W。所述切换单元驱动机构的从动皮带轮外径是主动皮带轮外径的五倍。所述四支滤光片,其滤光率分别是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八十。本技术使用前将数据线前端插口插入相应电脑上数据输入插座,通过电脑预装软件为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芯片单元电路装入所需控制软件,所装软件里含有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测量量程、测量光程最佳数据。本技术有益效果是:使用中,当需要调整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测量量程和测量光程,芯片单元电路工作时,会将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现有测量量程、测量光程的数据和软件内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测量量程、测量光程最佳数据作比较,当现有数据不足时,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出端输出触发信号使切换单元的驱动机构电机每间隔5秒钟,得电工作3秒钟,于是,切换单元驱动机构的电机在相关机构配合作用下,带动四支滤光片依次经过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光线入口端,当芯片单元电路得到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测量量程、测量光程的信号反馈和软件内数据接近时,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出端不再输出触发信号,于是,切换单元的驱动机构电机停止转动,芯片单元电路和切换单元完成测量量程、测量光程的自动调整。由于本新型能自动完成测量量程、测量光程的调整,不需要人工调整,能达到好的调整效果,所以,具有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切换单元及滤光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切换单元、数据线和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芯片单元电路之间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和图2中所示,新型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包括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1,由切换单元2、滤光片3和数据线4构成,切换单元2安装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I的光线入口端上方,数据线4后端和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I内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据线4前端插口位于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I外壳外端,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I内的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出端和切换单元2触发信号端通过导线连接,滤光片3有四支,四支滤光片3刚好拼接成一个圆形,切换单元2由上外壳2-1、下外壳2-2、触发电路2-3和驱动机构组成,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左侧上端各有一个开孔2-4、2-5,触发电路2_3安装在下外壳2-2右侧内部,驱动机构由电机2-6、主动皮带轮2-7、从动皮带轮2-8、轴杆2-9和橡胶皮带2-10组成,电机2-6安装在下外壳2-2右侧内端,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包括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其特征在于由切换单元、滤光片和数据线构成,切换单元安装在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的光线入口端上方,数据线后端和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据线前端插口位于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外壳外端,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信号输出端和切换单元触发信号端通过导线连接,滤光片有四支,四支滤光片刚好拼接成一个圆形,切换单元由上外壳、下外壳、触发电路和驱动机构组成,上外壳和下外壳左侧上端各有一个开孔,触发电路安装在下外壳右侧内部,驱动机构由电机、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轴杆和橡胶皮带组成,电机安装在下外壳右侧内端,主动皮带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前端,从动皮带轮安装在四支滤光片拼接成的圆形上中部,轴杆安装在下外壳中部,从动皮带轮中心开孔套入轴杆内,从动皮带轮能带动四支滤光片沿轴杆转动,橡胶皮带一端套入主动皮带轮上,橡胶皮带另一端套入从动皮带轮上,上外壳安装在下外壳上,触发电路电源输入端和220V交流电源两极通过导线连接,触发电路直流电源输出端正极和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触发电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和驱动机构的电机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触发电路直流电源输出端负极和驱动机构的电机负极电源输入端、后散射颗粒物监测仪本体内的芯片单元电路直流电源负极输入端通过导线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扬清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中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