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487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盆,包括集合到一个盆体(2)的育苗盆(23)和栽培盆(22),所述盆体(2)的大径端为所述栽培盆(22)的盆口,所述盆体(2)的小径端为所述栽培盆(22)的盆底,所述育苗盆(23)内嵌于所述栽培盆(22)的内部,且所述育苗盆(23)的盆口开设于所述栽培盆(22)的盆底处,所述栽培盆(22)的轴线与所述育苗盆(23)的轴线重合,所述育苗盆(23)的盆口小于所述栽培盆(22)的盆底,通过翻转所述盆体(2)能够转换使用所述育苗盆(23)和所述栽培盆(22)。该花盆有效地解决了花盆功能单一,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培育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花盆
技术介绍
育苗即培育幼苗,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到土地里或花盆里去栽种。花卉育苗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花卉在幼苗期较脆弱需要在温度、土壤湿度控制等方面较精细的管理,同时花卉幼苗抵御外力伤害的能力较弱,花卉育苗期需要更加周全的保护。花卉种植中花盆的大小与花苗要相称,既要避免大盆装小苗,又要避免小盆装大苗。现有技术中,花盆只具有花卉育苗的功能或者只具备花卉栽培的功能,花卉在小的育苗花盆育苗,当需要进行花卉换盆栽培时需要使用其它大的栽培花盆,花盆在种植方面功能较单一,花卉种植中使用两个花盆,成本增加,花盆利用率较低。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花盆功能单一,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盆,有效地解决了花盆功能单一,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花盆,包括集合到一个盆体的育苗盆和栽培盆,所述盆体的大径端为所述栽培盆的盆口,所述盆体的小径端为所述栽培盆的盆底,所述育苗盆内嵌于所述栽培盆的内部,且所述育苗盆的盆口开设于所述栽培盆的盆底处,所述栽培盆的轴线与所述育苗盆的轴线重合,所述育苗盆的盆口小于所述栽培盆的盆底,通过翻转所述盆体能够转换使用所述育苗盆和所述栽培盆。优选地,还包括能够封装所述育苗盆的育苗盖;所述育苗盖的开口与所述育苗盆的盆口大小相同。优选地,所述育苗盖的开口处设置有浇水嘴,所述育苗盖的侧壁上设置有体积刻度线。优选地,所述育苗盖为透明的一体成型的塑料育苗盖,所述育苗盖呈碗状,其小径?而为封头,大径%5为开口。优选地,所述育苗盆的盆口与所述栽培盆的盆底通过平台衔接,在所述平台上且在所述栽培盆的盆底外壁上设置有多条间断的凸条,在所述平台上与所述凸条错开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水孔;所述育苗盆的盆底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水孔。优选地,所述育苗盖通过所述凸条固定在所述育苗盆的盆口处。优选地,所述育苗盆与所述栽培盆均呈圆台形且盆口大于盆底。优选地,所述平台呈圆环形平台,沿圆周方向上所述平台上均匀的设置有六条弧形凸条,且两条所述弧形凸条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一漏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孔径。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承接渗漏水的盛水底座,所述盛水底座的外径与所述栽培盆的盆口外径大小相同。优选地,所述盛水底座具有设定的盛水深度,所述栽培盆的盆口内壁上设置有接头凸台,所述盛水底座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接头凸台相配合的接头凹槽。本技术所提供的花盆,包括育苗盆和栽培盆,育苗盆用于花卉的育苗,栽培盆用于花卉的栽培。育苗盆和栽培盆集合到一个盆体,盆体通常采用不透明塑料一体成型,其上设置育苗盆和栽培盆。栽培盆的外部轮廓与盆体的外部轮廓相同,盆体的大径端为栽培盆的盆口,盆体的小径端为栽培盆的盆底。育苗盆小于栽培盆,育苗盆内嵌于栽培盆的内部,也就是育苗盆凹向盆体内部,且育苗盆的盆口开设于栽培盆的盆底处,也就是盆体的小径端为育苗盆的盆口,育苗盆的盆底在盆体的内部。栽培盆的轴线与育苗盆的轴线重合,育苗盆的盆口小于栽培盆的盆底。通过翻转盆体能够转换使用育苗盆和栽培盆,具体地说,花盆作为育苗盆使用时,盆体的小径端即育苗盆的盆口朝上,大径端即栽培盆的盆口朝下;在花卉完成育苗后,将盆体翻转,翻转至盆体大径端朝上的取向,即形成栽培盆,将花卉移栽至栽培盆进行栽培。本技术所提供的花盆为两用花盆,将育苗盆与栽培盆集合到一个盆体上,盆体的小径端设置育苗盆,大径端设置栽培盆,通过盆体的翻转实现育苗盆与栽培盆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花卉育苗与花卉栽培的双重功能,达到一盆两用的效果,能有效节约花卉种植成本和提高花盆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花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栽培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育苗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育苗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盛水底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育苗盖、2-盆体、3-盛水底座、11 -体积刻度线、12-浇水嘴、21 -接头凸台、22-栽培盆、23-育苗盆、24-平台、25-第一漏水孔、26-第二漏水孔、31-接头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花盆,有效地解决了花盆功能单一,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花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栽培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育苗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育苗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盛水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花盆,包括育苗盆23和栽培盆22,育苗盆23用于花卉的育苗,栽培盆22用于花卉的栽培。育苗盆23和栽培盆22集合到一个盆体2,盆体2的材料可采用常见的塑料材质制成,比如采用不透明塑料一体成型,亦可使用回收塑料或可降解塑料制成,还可以采用其它适宜的材质制成;盆体2的尺寸大小不做进一步限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的不同自行设定,可以在设定范围内调整;盆体2的外观颜色可以有多种变化,一般为不透明的。盆体2上设置育苗盆23和栽培盆22,栽培盆22的外部轮廓与盆体2的外部轮廓相同,盆体2的大径端为栽培盆22的盆口,盆体2的小径端为栽培盆22的盆底。育苗盆23小于栽培盆22,育苗盆23内嵌于栽培盆22的内部,也就是育苗盆23凹向盆体2内部,且育苗盆23的盆口开设于栽培盆22的盆底处,也就是盆体2的小径端为育苗盆23的盆口,育苗盆23的盆底在盆体2的内部。栽培盆22的轴线与育苗盆23的轴线重合,育苗盆23的盆口小于栽培盆22的盆底。通过翻转盆体2能够转换使用育苗盆23和栽培盆22,具体地说,花盆作为育苗盆23使用时,盆体2的小径端即育苗盆23的盆口朝上,大径端即栽培盆22的盆口朝下;在花卉完成育苗后,将盆体2翻转,翻转至盆体2大径端朝上的取向,即形成栽培盆22,将花卉移栽至栽培盆22进行栽培。本技术所提供的花盆为两用花盆,将育苗盆23与栽培盆22集合到一个盆体2上,盆体2的小径端设置育苗盆23,大径端设置栽培盆22,通过盆体2的翻转实现育苗盆23与栽培盆22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花卉育苗与花卉栽培的双重功能,达到一盆两用的效果,能有效节约花卉种植成本和提高花盆利用率。上述花盆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能够封装育苗盆23的育苗盖I ;育苗盖I的开口与育苗盆23的盆口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合到一个盆体(2)的育苗盆(23)和栽培盆(22),所述盆体(2)的大径端为所述栽培盆(22)的盆口,所述盆体(2)的小径端为所述栽培盆(22)的盆底,所述育苗盆(23)内嵌于所述栽培盆(22)的内部,且所述育苗盆(23)的盆口开设于所述栽培盆(22)的盆底处,所述栽培盆(22)的轴线与所述育苗盆(23)的轴线重合,所述育苗盆(23)的盆口小于所述栽培盆(22)的盆底,通过翻转所述盆体(2)能够转换使用所述育苗盆(23)和所述栽培盆(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陈永贵颜亚奇霍庆潘亮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