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彦专利>正文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876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保护器,所述引流管保护器包括引流管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第一盘体,其第一面为粘结面;其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引流管的第一通孔;与所述引流管固定相连的固定器,且所述固定器能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盘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上,因各种原因所行腔隙性手术后,通常需要在术区安置引流管起到引流积血、积脓、积液和观察各种管道修补后溢漏等情况,以避免局部积液继发感染等,所以,有时使用引流管对挽救患者生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常规的引流管固定时常会出现引流管移位甚至脱出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伴随着能够对腹部纵行手术切口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的定向气囊加压腹带的出现,更需要一种能够妥善固定引流管的器具,以确保有效引流。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引流导管发生移位或脱落现象,现有技术一般使用缝合针线将引流导管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然而,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随着时间的延长,缝合线对皮肤的切割作用的加重,使得线结松动,固定效果变差,很容易移位,从而不能有效引流;其二,当患者麻醉复苏后,缝合线固定对皮肤的结扎切割作用会因引流管的自重及各种活动牵拉引起患者疼痛等不适,给患者造成痛苦,例如,患者在翻身、起立活动等体位变化过程中会对缝合线产生拉力进而牵扯皮肤引起疼痛;其三,这种缝合固定的方式有时因引流管结扎不牢靠或缝合线过细等原因导致引流管意外拔出,以致无法继续引流。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医疗器具,从而能够确保有效的引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管保护器,所述引流管保护器包括引流管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第一盘体,其第一面为粘结面,且其上设有用于引流管穿过的第一通孔;与所述引流管固定相连的固定器,且所述固定器能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盘体上。通过引流管防脱落组件的使用,由于在使用时,将其通过直接粘结于皮肤之上,因而不用缝合针线,因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缝合针线将引流管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带来的弊端。并且,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引流管固定器,通过引流管固定器与第一盘体和引流管分别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引流管的固定,并且该固定的效果稳定,即使用力向外拔也难以拔出,达到了防止引流管意外拔出,从而避免了无法继续引流。为了优化防脱落组件的结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落组件还包括:柱体,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盘体的第二面上;第二盘体,其套接在所述柱体上,其上设有用于所述引流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器能与所述第二盘体固定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柱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空心柱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周上。这样的优化结构不但使制造的过程相对变的简单易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能增加防脱落组件的稳定性,并使第二盘体围绕该空心柱体旋转而不影响引流管的固定和使用,从而解决患者不同体位状态下都能够达到最佳的引流的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盘体活动式套接在所述柱体上。活动式套接的优点在于第二盘体可围绕柱体旋转,寻找最佳引流管固定位置,如患者在平卧位时,引流管露出皮肤后即要求与身体垂直向下引流;而当患者直立时,则要求引流管露出皮肤后与身体平行向下。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器与所述引流管接触的面上设有具有增加所述固定器与所述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加固定器与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能有效的固定引流管,避免了固定器不能夹紧引流管而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缺陷。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加固定器与引流管之间摩擦力的结构呈梳齿状结构和/或倒刺状结构。其中,在使用时,固定器上的倒刺状结构与引流管拔出的方向呈大致相反的方向,即如果引流管拔出的方向是向上的,那么倒刺状的结构则为基部向下,但是其存在一定的角度,即通过该角度是倒刺状结构中的倒刺斜向引流管,从而使引流管在拔出时受到该结构的阻挡,从而无法拔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柱体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盘体滑出所述柱体的第一挡件,所述第二盘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一挡件之间。这样的设置能有效地将活动式套接在柱体上的第二盘体置于其所在的空间,避免了第二托盘脱离所述柱体。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件的外缘设置成凹凸结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盘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盘体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卡接在所述第一挡件的所述凹凸结构的凹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盘体、所述第二盘体、所述柱体和所述第一挡件的相同方位设置成有0.01° -20°范围的缺刻,优选设置成有1° -15°范围的缺刻,特别优选设置成有5° -10°范围的缺刻。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盘体固定套接在所述柱体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引流管过盈配合。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呈梳齿状结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保护器还包括抗压防折件,其中,在所述抗压防折件上设置有引流管容纳槽,和与所述容纳槽相连并且直向延伸的引流管容纳腔,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轴向与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轴向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引流管容纳腔构造有与其轴向平行的开缝。该开缝一方面能够确保引流管变形通过,进入引流管容纳腔?’另一方面在引流管容纳腔的开缝两侧的壁能够起到一定抗压作用。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钝角在110°至135°的范围。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壳体为第一壳体,在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开缝的两侧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件。其中,所述限位件可以防止引流管脱离开第一壳体。优选所述限位件卡接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壳体为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轴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呈流线型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呈流线型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槽底面为弧形面。也就是说,所述引流管容纳槽的槽面能够与引流管贴合,从而在放置引流管时,能够确保引流管不出现折角。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容纳槽与所述引流管容纳腔的连接处呈平滑状。这样可以避免连接处对引流管的磨损。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为横截面呈梯形的梯形壳体。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梯形壳体的稳定性,例如,为了使梯形壳体不易发生滚动,所述梯形壳体的重心接近下表面,即在使用时靠近皮肤的一面。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梯形壳体进行变形,例如,其可以被以至少一个平面,以及与所述平面连接的弧面构成的弧形壳体替代,且所述弧形壳体的横截面上的弧的弧度小于等于。这样的设计也能实现梯形壳体相同的功能,例如,所述平面与人体接触,使患者具有如同梯形壳体一样的舒适度;再如,弧形壳体的横截面上的弧的弧度小于等于η可保证弧形壳体的重心不至于离开人体过远,从而使弧形壳体具有稳定性。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压防折件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柔性翅片。通过使用柔性翅片设计,不但可以防止引流管因打折或被挤压而使引流管中的液体无法流动,从而能够确保有效引流;而且还能够使抗压防折件具有较好的弯曲功能。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梯形壳体的侧面和/或上表面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柔性翅片当前第1页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流管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保护器包括引流管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第一盘体,其第一面为粘结面,且其上设有用于引流管穿过的第一通孔;与所述引流管固定相连的固定器,且所述固定器能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盘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彦
申请(专利权)人:梁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