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隔音式门套,包括主套板,以及设置在主套板两侧的第一门框线条和第二门框线条,主套板的上侧呈三级阶梯状布置,其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第一门档部、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套板的上侧设置三级阶梯状门档部,并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用于安置密封条的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用于安置密封条的第二密封槽,闭合时,门扇在先后与第一密封槽内的密封条、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条相接触,防止了门扇突然闭合时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用门套,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隔音式门套。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装潢的要求越来越高。门套作为门扇的固定装置,其在家庭装潢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物件之一。使用时首先将门套固定于门洞中,接着将门扇固定于门套上,进而可实现门的开关。现有建筑装饰领域中,大多门套是为普通的轻质门扇而设计的,因此在设计时最多只设计一个用于安装密封条的密封槽。然而对于某些实木、合金钢等重型门扇或特种门扇时,这样的门套往往难以达到比较好的静音效果。因此,如何设计一款针对重型门扇或特种门扇的门套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隔音式门套,其解决了现有门套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隔音式门套,包括主套板,以及设置在主套板两侧的第一门框线条和第二门框线条。其中,主套板的上侧呈三级阶梯状布置,其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第一门档部、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二密封槽。主套板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门框线条相插接的第一榫槽,右侧开设有与第二门框线条相插接的第二榫槽。上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分别用于安置密封条。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门扇在闭合时先后与第一密封槽内的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条相接触,大大提高了门扇闭合时的隔音效果。进一步的,第一门框线条包括可在第一榫槽内伸缩的第一插接部,以及与该第一插接部相连的第一包边部。该第一包边部与第一插接部相连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加强部,另一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部。更进一步的,第二门框线条包括插接在第二榫槽内的第二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相垂直且与主套板侧壁相贴合的贴合部,以及沿贴合部向下延伸的第二包边部。第二包边部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部。为防止主套板上的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变形,在第二榫槽的上方还开设有一开口槽。为提高主套板与第一门框线条、第二门框线条的结合强度,在第一榫槽和第二榫槽的至少一面槽口内还设有波浪形第一轨迹。相应的,也可在第一门框线条、第二门框线条的对应面上设置与波浪形第一轨迹相适配的波浪形第二轨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主套板的上侧设置三级阶梯状门档部,并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用于安置密封条的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用于安置密封条的第二密封槽,闭合时,门扇在先后与第一密封槽内的密封条、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条相接触,防止了门扇突然闭合时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此外,在第二榫槽的上方还开设有一开口槽,可防止主套板上的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变形。在第一榫槽和第二榫槽的至少一面槽口内还设有波浪形第一轨迹,可提高主套板与第一门框线条、第二门框线条的结合强度。【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图1为主套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套板;2、第一门框线条;3、第二门框线条;11、第一门档部;12、第二门档部;13、第三门档部;14、第一密封槽;15、第二密封槽;16、第一榫槽;17、第二榫槽;18、开口槽;21、第一插接部;22、第一包边部;23、第一加强部;24、第一翻边部;31、第二插接部;32、贴合部;33、第二包边部;34、第二翻边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阅图1、2,一种双隔音式门套,包括主套板1,以及设置在主套板I两侧的第一门框线条2和第二门框线条3。其中,主套板I的上侧呈三级阶梯状布置,其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第一门档部11、第二门档部12和第三门档部13。在第一门档部11和第二门档部12之间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4,第二门档部12和第三门档部13之间开设有第二密封槽15。第一密封槽14和第二密封槽15内分别安置有密封条。在主套板I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门框线条2相插接的第一榫槽16,右侧开设有与第二门框线条3相插接的第二榫槽17。第二榫槽17的上方还开设有一开口槽18。第一榫槽16和第二榫槽17的至少一面槽口内还设有波浪形第一轨迹(图中未示出)。第一门框线条2包括可在第一榫槽16内伸缩的第一插接部21,以及与该第一插接部21相连的第一包边部22。第一包边部22与第一插接部21相连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加强部23,另一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部24。第二门框线条3包括插接在第二榫槽17内的第二插接部31,与第二插接部31相垂直且与主套板I侧壁相贴合的贴合部32,以及沿贴合部32向下延伸的第二包边部33。第二包边部33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部34。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双隔音式门套,包括主套板,以及设置在主套板两侧的第一门框线条和第二门框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板的上侧呈三级阶梯状布置,其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第一门档部、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二密封槽;主套板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门框线条相插接的第一榫槽,右侧开设有与第二门框线条相插接的第二榫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隔音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框线条包括可在第一榫槽内伸缩的第一插接部,以及与该第一插接部相连的第一包边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隔音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边部与第一插接部相连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加强部,另一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第一翻边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隔音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框线条包括插接在第二榫槽内的第二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相垂直且与主套板侧壁相贴合的贴合部,以及沿贴合部向下延伸的第二包边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双隔音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边部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第二翻边部。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双隔音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榫槽的上方还开设有一开口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双隔音式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槽和第二榫槽的至少一面槽口内还设有波浪形第一轨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隔音式门套,包括主套板,以及设置在主套板两侧的第一门框线条和第二门框线条,主套板的上侧呈三级阶梯状布置,其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第一门档部、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本技术通过在主套板的上侧设置三级阶梯状门档部,并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用于安置密封条的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用于安置密封条的第二密封槽,闭合时,门扇在先后与第一密封槽内的密封条、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条相接触,防止了门扇突然闭合时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IPC分类】E06B1/34【公开号】CN204827035【申请号】CN201520595217【专利技术人】程玉林 【申请人】黄山天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隔音式门套,包括主套板,以及设置在主套板两侧的第一门框线条和第二门框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板的上侧呈三级阶梯状布置,其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第一门档部、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在第一门档部和第二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二门档部和第三门档部之间开设有第二密封槽;主套板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门框线条相插接的第一榫槽,右侧开设有与第二门框线条相插接的第二榫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天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