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177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5:21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的净化器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叶轮壳的叶轮风机,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与净化器壳体出风口连通,叶轮风机的空气入口与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净化器壳体入风口连通,所述叶轮壳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板和涡舌的弧形板,所述涡舌的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所述弧形板靠近涡舌处设置有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该装置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异音和噪音得以消除,出风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耗电量随之降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结构
,特别是一种具有蜗壳式风道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目前板式空气净化器的出风风道大都为蜗壳式结构,其叶轮大部分用的是前离心式叶轮,板式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叶轮在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空气从叶轮中间吸入叶轮中,叶轮内的空气,受离心力的作用产生压力,以一定速度沿着蜗壳流出。然而蜗壳式空气净化器具有风阻大,效率低,噪音高等缺点,严重影响居住者正常的工作休息,并且耗电量大,性能低端,性价比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对现有装置结构进行了优化,噪音大大降低,出风效率高,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本专利技术为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的净化器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叶轮壳的叶轮风机,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与净化器壳体出风口连通,叶轮风机的空气入口与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净化器壳体入风口连通,所述叶轮壳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板和涡舌的弧形板,所述涡舌的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所述弧形板靠近涡舌处设置有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所述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为弧度为55-65°的圆弧,缓冲凹槽的半径为13-17mm。所述风机的空气出口借助梯形槽与净化器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梯形槽包括沿涡舌板延伸的第一侧壁,沿前面板延伸的槽面板,沿后背板延伸的槽背板,向梯形槽内部倾斜且与竖直板所在直线成4-6°夹角的第二侧壁。在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处的后背板上设置有导风条。所述第二侧壁与竖直板所在直线成5°夹角。所述涡舌为V型结构或U型结构。所述的空气过滤器为滤网式空气净化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为单蜗壳结构,是将现有的板式空气净化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为:梯形槽的第二侧壁与其相连叶轮壳的竖直板呈4-6°夹角设置(优选5°夹角),使出风风道风速和风压更均匀;为了缓冲气流对涡舌的冲击,消除异音和噪音,所述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在出风风道的入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条,目的是均匀导风到出风口,实现出风口左右侧均匀出风,同时降低噪音,避免未设置导风条时,出风集中向出风口左侧。通过上述改进,该装置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异音和噪音得以消除,出风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耗电量随之降低,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附图中,I代表涡舌,2代表梯形槽,3代表第二侧壁,4代表第一侧壁,5代表涡舌板,6代表竖直板,7代表缓冲凹槽,8代表导风条,9代表出风口,10代表出风口,11代表壳体,12代表空气出口,13代表弧形板,α代表第二侧壁3与竖直板所在直线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有入风口 9和出风口10的净化器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叶轮壳的叶轮风机,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 12与净化器壳体出风口 10连通,叶轮风机的空气入口与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净化器壳体入风口 9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壳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板6和涡舌I的弧形板13,所述涡舌I的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5,所述弧形板13靠近涡舌I处设置有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7。为了缓冲气流对涡舌I的冲击,消除异音和噪音,所述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7为弧度为55-65°的圆弧,60°为最优值,当弧度越大时,压力损失较大,效率较低;弧度变小,噪音,异音增大;缓冲凹槽7的半径为13-17mm,15mm最佳。所述风机的空气出口 12借助梯形槽2与净化器壳体的出风口 10连通,所述梯形槽包括沿涡舌板5延伸的第一侧壁4,沿前面板延伸的槽面板,沿后背板延伸的槽背板,向梯形槽内部倾斜且与竖直板6所在直线成4-6°夹角的第二侧壁3,优化地,梯形槽2的第二侧壁3与竖直板6所在直线呈5°夹角设置,小于5度角度,风道出风口左右出风不均匀;大于5度角度,出风口面积减小,风速增大,噪音升高,这样设置梯形槽2所成出风风道的风速和风压更均匀。在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处的后背板上设置有导风条8,目的是均匀导风到出风口,实现出风口左右侧均匀出风,同时降低噪音,避免未设置导风条时,出风集中向出风口左侧。所述涡舌I为V型结构或U型结构。所述的空气过滤器为滤网式空气净化器。本专利技术为单蜗壳结构,是将现有的板式空气净化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为:梯形槽的第二侧壁与竖直板所在直线呈5°夹角设置,使梯形槽所成出风风道风速和风压更均匀;为了缓冲气流对涡舌的冲击,消除异音和噪音,设置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在出风风道的入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条,目的是均匀导风到出风口,实现出风口左右侧均匀出风,同时降低噪音,避免未设置导风条时,出风集中向出风口左侧。通过上述改进,该装置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异音和噪音得以消除,出风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耗电量随之降低,节能环保。【主权项】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有入风口(9)和出风口(10)的净化器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叶轮壳的叶轮风机,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12)与净化器壳体出风口(10)连通,叶轮风机的空气入口与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净化器壳体入风口(9)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壳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板(6)和涡舌(I)的弧形板(13),所述涡舌⑴的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5),所述弧形板(13)靠近涡舌⑴处设置有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7)为弧度为55-65°的圆弧,缓冲凹槽(7)的半径为13-17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空气出口(12)借助梯形槽(2)与净化器壳体的出风口(10)连通,所述梯形槽包括沿涡舌板(5)延伸的第一侧壁(4),沿前面板延伸的槽面板,沿后背板延伸的槽背板,向梯形槽内部倾斜且与竖直板(6)所在直线成4-6°夹角的第二侧壁(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处的后背板上设置有导风条(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3)与竖直板(6)所在直线成5°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舌(I)为V型结构或U型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过滤器为滤网式空气净化器。【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的净化器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叶轮壳的叶轮风机,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与净化器壳体出风口连通,叶轮风机的空气入口与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净化器壳体入风口连通,所述叶轮壳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板和涡舌的弧形板,所述涡舌的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所述弧形板靠近涡舌处设置有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有入风口(9)和出风口(10)的净化器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叶轮壳的叶轮风机,叶轮风机的空气出口(12)与净化器壳体出风口(10)连通,叶轮风机的空气入口与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净化器壳体入风口(9)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壳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板(6)和涡舌(1)的弧形板(13),所述涡舌(1)的另一端连接有涡舌板(5),所述弧形板(13)靠近涡舌(1)处设置有向外鼓起的缓冲凹槽(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