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109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肛器,包括第一开合件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合件下方的第二开合件,所述第一开合件包括第一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第二开合件包括第二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凹陷面与第二弧形通道的凹陷面相对设置,所述移动部件与支撑部件相互卡件,所述移动部件能够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弧形通道与第二弧形通道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该扩肛器不但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效果,还可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施药和观察,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扩肛器
技术介绍
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肛门进行进药时,需要将其肛门打开,然后向内部进药,但是目前的扩肛器由于张口位置仅在头部,而且张口的大小是固定的,导致进药不方便,药物的渗透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扩肛器,以提高肛门的进药效果,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扩肛器包括第一开合件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合件下方的第二开合件,所述第一开合件包括第一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第二开合件包括第二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凹陷面与第二弧形通道的凹陷面相对设置,所述移动部件与支撑部件相互卡件,所述移动部件能够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弧形通道与第二弧形通道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弧形通道与第二弧形通道相互闭合时形成圆台状的通道,远离所述移动部件处为该圆台状通道的顶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件的上方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移动部件下方的内表面设置有移动柱,所述支撑部件上方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部件的中间部位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柱卡入第一滑槽内,并能够在其中移动,所述移动柱卡入第二滑槽内,并能够在其中移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的最下方呈圆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槽包括弯折滑道和直线滑道,所述弯折滑道的尾端和直线滑道的首端相连,且所述弯折滑道与直线滑道之间呈钝角。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滑道与直线滑道的连接处形成凸起滑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件在正对着所述圆台状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大拇指的助推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助推件朝向支撑部件凹陷,且其凹陷面上设置有若干根条状凸起。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扩肛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肛门进药不方便,药物的渗透效果差的问题。该扩肛器不但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效果,还可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施药和观察,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该扩肛器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扩肛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开合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开合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开合件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 “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扩肛器包括第一开合件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合件下方的第二开合件,所述第一开合件包括第一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第二开合件包括第二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凹陷面与第二弧形通道的凹陷面相对设置,所述移动部件与支撑部件相互卡件,所述移动部件能够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弧形通道与第二弧形通道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参考图1,其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扩肛器的主视图。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扩肛器包括第一开合件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合件下方的第二开合件。参见图2和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开合件和第二开合件的主视图,所述第一开合件包括第一弧形通道I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通道I的一端部的移动部件2,所述第二开合件包括第二弧形通道3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通道3的一端部的支撑部件4,所述第一弧形通道I的凹陷面与第二弧形通道3的凹陷面相对设置,所述移动部件2与支撑部件3相互卡件,所述移动部件2能够在所述支撑部件3上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当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相互靠近时,形成通道,有助于医护人员将该扩肛器塞入患者肛门;当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相互远离时,该通道上形成两条缝隙,有助于药液进入肛门内,提高药物的渗透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相互闭合时形成圆台状的通道,远离所述移动部件2处为该圆台状通道的顶部。如图1所示,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在远离移动部件2的端部11、12为敞口,当所述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相互闭合时,敞口 11、12即形成了圆台状通道的顶部,从而使药物还可以从通道的顶部进入患者,进一步地提高了药物的渗透效果。参见图2和图4,在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件2的上方开设有第一滑槽21,所述移动部件2下方的内表面设置有移动柱22,所述支撑部件4上方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柱42,所述支撑部件4的中间部位开设有第二滑槽41,所述支撑柱42卡入第一滑槽21内,并能够在其中移动,所述移动柱22卡入第二滑槽41内,并能够在其中移动。随着移动柱22和支撑柱42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便于医护人员控制该扩肛器。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21的最下方呈圆形,以提高支撑柱42在此处的固定效果。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槽41包括弯折滑道411和直线滑道412,所述弯折滑道411的尾端和直线滑道412的首端相连,且所述弯折滑道411与直线滑道412之间呈钝角。优选地,所述弯折滑道411与直线滑道412的连接处形成凸起滑道413,以便于将支撑柱42固定在凸起滑道413内,以便于医护人员施药和观察。参见图3,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件2在正对着所述圆台状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大拇指的助推件24,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将大拇指放于此处,以控制第一弧形通道I与第二弧形通道3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助推件24朝向支撑部件4凹陷,且其凹陷面上设置有若干根条状凸起25,以增大摩擦力。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4由中间部位至下方逐渐变细,以便于医护人员握住该支撑件4。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扩肛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肛门进药不方便,药物的渗透效果差的问题。该扩肛器不但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效果,还可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施药和观察,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该扩肛器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扩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合件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合件下方的第二开合件,所述第一开合件包括第一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第二开合件包括第二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凹陷面与第二弧形通道的凹陷面相对设置,所述移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合件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合件下方的第二开合件,所述第一开合件包括第一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第二开合件包括第二弧形通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通道的一端部的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弧形通道的凹陷面与第二弧形通道的凹陷面相对设置,所述移动部件与支撑部件相互卡件,所述移动部件能够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弧形通道与第二弧形通道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翠翠陈姝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