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昭军专利>正文

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94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置电子产品的包装盒,包括:第一承载层、第二承载层及第三承载层的三层结构,其中,第一承载层与包装盒的底板之间形成第一置物空间,第二承载层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嵌入片分别向下折叠并与第一承载层构成第二置物空间,以放置电子产品的主机,第三承载层位于第二承载层之上,从而防止顶部对主机的压力。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装盒采用将电子产品的主机放置于第二置物空间,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嵌入片减缓来自四周的外部冲击力,第三承载层减缓主机顶部的压力,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减缓外部的冲击力,增加电子产品的安全性,且本包装盒采用纸质材料一体成形,组装简单,符合当前环保发展需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盒,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层的缓冲结 构的包装盒。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日趋多功能、时尚化,同时电子 产品的安全性日益成为消费者所关注的问题。当今世界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生活所关注的 话题之时,从而对环保主题也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日益普及的消 费电子领域,更是要求环保、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适应电子产品的环 保发展,瓦楞纸作为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电子产品的包装上。然而,电子产品的安全性、高精密,同时也对包 装材料的抗震性、抗压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一种容置电子产品的包装盒采用瓦楞纸一体折叠成型,该 包装盒放置产品的置物空间的两侧为折叠而成的空心緩沖结构,产品 置放于该置物空间内以保护产品免受外部的冲击力。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包装盒放置产品的置物空间仅仅在两侧设 有空心緩冲结构,而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外部物体对包装盒的沖撞 力并不可知,若包装盒受到前后侧的撞击力时,则该包装盒容易受到 外力的作用而变形,从而使得包装盒内的产品而产品^皮挤压、撞击而 损坏。此外,电子产品的液晶屏幕是电子产品的脆弱部位,受到外力撞 击时极易刮伤、破碎,由此而导致该电子产品性能受到影响,甚至不 能使用,从而给运输商或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提高包装 盒的抗震、抗压性,緩减外力对包装盒内的产品的冲撞力,防止产品 受到外力冲撞而损坏。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装盒包括一种包装盒,包括左底片;左侧片,下端与左底板一侧一体连接;前侧片,与左侧 片的一侧一体连接;右侧片,与前侧片的另一侧一体连接;后侧片, 与右侧片的另一侧一体连接;右底片,与右侧片的下端一体连接;所 述左底片与右底片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底板,所述的左侧片、前侧片、 右侧片以及后侧片折叠环绕围成的四个侧面,并与所述的底板形成容 纳空间;第一承载层,包括依次连接一体的第一内侧片、第一緩冲片、 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内侧片与右侧片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片支撑第一緩冲片,第一緩沖片、第二支撑片及所述的底板之间形成 第一置物空间;第二承载层,包括依次连接一体的第二内侧片、第二 緩冲片、第三支撑片,所述第二内侧片与左侧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 述的第三支撑片向下弯折抵靠底板并向上支撑第二緩冲片,所述第二緩冲片中央切割形成第一嵌入片、第二嵌入片、第三嵌入片及第四嵌 入片,所述第一嵌入片与第二嵌入片相对,所述第三嵌入片与第四嵌入片相对,所述第一嵌入片、第二嵌入片、第三嵌入片及第四嵌入片 向下弯折与第一緩冲片形成第二置物空间;及盒盖,包括与后侧片上端 一体连接的盒盖本体,与后侧片连接的盒盖本体的 一端相对的另一 端凸伸出嵌扣片。。针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本技术包装盒还进一步包括与前側片上端一体连接的第三承载层,所述第三承载包括与所述 的前侧片的上端一体连接的第三内侧片以及与第三内侧片 一体连接 的第三緩冲片。综上可知,本技术包装盒的第二緩冲片的第一、第二、第三 及第四嵌入片形成的第二置物空间用以放置电子产品的主机,位于主 机四周的各嵌入片减緩来自水平方向的震动及沖撞力,从而对产品起到緩沖保护作用,避免产品受到外部的震动及压力损坏。此外,本技术还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承载层的三层结构设 计,将相对易损的产品,尤其是当带有显示屏的产品的显示屏竖直放 置时,带显示屏的产品主机置于第二夹承载层所形成的第二置物空间 内,第三承载层将来自垂直方向的冲撞外力緩冲,从而进一步避免产 品的显示屏受外力撞击而损坏。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包装盒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包装盒形成的第二容置空间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包装盒的第三承栽层扣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包装盒的盒盖扣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包装盒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装盒是利用可降解的纸质材料一体成型,可循环回 收利用,符合环保需求,且折叠组装容易,便于产品的取放。如图l 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包装盒l的平面展开示意图。包 装盒l的材质是选用具有环保的可循环利用的纸类材料,例如瓦楞纸 等成型制作。包装盒l是由一张纸板一体成型,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用于 围成包装盒1的四个侧边的具有相同高度的左侧片21、右侧片22、前 侧片23以及后侧片24。右侧片22上端一体连接第一承载层32,下端一体连接右底片12。 右底片12为纵向截取一半的漏斗状。第一承载层32包括依次一体连接 的第一内侧片321、第一托底片322、第一支撑片323、第一緩冲片324、 第二支撑片325及第二托底片326。第一内侧片321的高度H1小于或等 于右侧片22的高度H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H1等于H2。第一緩冲片324 的两端中部切割开,并分别向下折叠形成第一、第二支撑片323、 325, 第一、第二支撑片323、 325的宽度小于第一緩冲片324的宽度,且第 一支撑片323的高度H3等于第二支撑片325的高度H4。当第一、第二支 撑片323、 325向下弯折时,分别使得第一緩冲片324的两端形成对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平衡片324a、 324b、 324c、 324d。第一緩 冲片324的中央处贯通开设对称的四条矩形条状的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插孔324f、 324e、 324h、 324g。为方便物品的取放,第一緩冲片 324位于四条插孔的中央处贯穿开设一圓形的第一扣持孔324i,便于 用手指扣入而掀开第一承载层32。左侧片21的上端一体连接第二承栽层31,下端一体连接左底片 11。左底片11与右底片12的形状成镜像对称。第二承载层31包括与左 侧片21上端一体连接的第二内侧片311、与第二内侧片311的一体连接 的第二緩冲片312以及第二緩冲片312突出形成的第三支撑片313。第 二内侧片的高度小于左侧片21的高度。第二緩冲片312的中央位置处 对称切割开,并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嵌入片312a、 312b、 312c、 312d,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嵌入片312a、 312b、 312c、 312d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緩冲片324中央位置处的第一、第 二、第三及第四插孔324 f、 324 e.、 324h 、 324g的宽度。在具体实 施例中,各嵌入片的形状可设计为倒梯形状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 计为倒凸字结构,且倒凸字结构在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緩冲片324上 的插孔时,便于固定于第一緩冲片324的上端面。第三支撑片313与第 二緩冲片312—体连接并向下弯折以提供第二緩沖片312的向上的支 撑力,第三支撑片313的宽度小于第二緩冲片312,且其高度H5与第二 内侧片311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左侧片的高度。第二緩冲片312与第三 支撑片313的连接处贯通开设半圓形的第二扣持孔314,当取放产品 时,扣入该第一扣持孔314而可方便掀开第二承载层31。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扣持的方便,还可以在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盒,包括:    左底片;    左侧片,下端与左底板一侧一体连接;    前侧片,与左侧片的一侧一体连接;    右侧片,与前侧片的另一侧一体连接;    后侧片,与右侧片的另一侧一体连接;    右底片,与右侧片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左底片与右底片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底板,所述的左侧片、前侧片、右侧片以及后侧片折叠环绕围成的四个侧面,并与所述的底板形成容纳空间;    第一承载层,包括依次连接一体的第一内侧片、第一缓冲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内侧片与右侧片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片支撑第一缓冲片,第一缓冲片、第二支撑片及所述的底板之间形成第一置物空间;    第二承载层,包括依次连接一体的第二内侧片、第二缓冲片、第三支撑片,所述第二内侧片与左侧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的第三支撑片向下弯折抵靠底板并向上支撑第二缓冲片,所述第二缓冲片中央切割形成第一嵌入片、第二嵌入片、第三嵌入片及第四嵌入片,所述第一嵌入片与第二嵌入片相对,所述第三嵌入片与第四嵌入片相对,所述第一嵌入片、第二嵌入片、第三嵌入片及第四嵌入片向下弯折与第一缓冲片形成第二置物空间;及    盒盖,包括与后侧片上端一体连接的盒盖本体,与后侧片连接的盒盖本体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凸伸出嵌扣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昭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