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1532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小麦育苗装置,包括箱体、网格板、支撑杆、风机、水泵和洒水器,箱体的上端端面开口,网格板安装在箱体的内腔中,网格板的大小与箱体底面的大小相同,网格板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上部的种植腔和下部的空气腔,支撑杆处于所述空气腔内,且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箱体的底端内壁上,支撑杆的上端制成所述网格板,网格板的上端端面设有一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处于所述箱体的种植腔内,所述箱体上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且进气孔和出气孔均与所述空气腔连通,所述风机固定在箱体外部的侧壁上,且风机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空气腔,所述出气孔连接外界大气,所述洒水器安装在所述种植腔内,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洒水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麦种植
,尤其涉及小麦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小麦育苗时,直接将种子种植在外面的田地里,任由其生长,平时偶尔施肥和浇水,再打除草剂和除虫剂,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小麦的出芽率低,导致后期减产,而且由于前期在外界出芽,外界的恶劣环境对种子出芽后的麦苗很脆弱,很容易死亡,不能茁壮生长,而且外界的土地在种植之后雨水的滋润下,很容易导致土地板实,土壤内的氧气非常少,不利于麦子根系吸收氧气,导致根系吸收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从而使麦苗后期的出穗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麦苗茁壮生长,且提高出穗率和成活率的小麦育苗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小麦育苗装置,包括箱体、网格板、支撑杆、风机、水栗和洒水器,所述箱体的上端端面开口,所述网格板安装在箱体的内腔中,网格板的大小与箱体底面的大小相同,所述网格板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上部的种植腔和下部的空气腔,所述支撑杆处于所述空气腔内,且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箱体的底端内壁上,支撑杆的上端制成所述网格板,所述网格板的上端端面设有一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处于所述箱体的种植腔内,所述箱体上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且进气孔和出气孔均与所述空气腔连通,所述风机固定在箱体外部的侧壁上,且风机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空气腔,所述出气孔连接外界大气,所述洒水器安装在所述种植腔内,所述水栗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洒水器。进一步地,所述网格板的网孔为圆形,网孔直径大小为Icm?5cm。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网格板之间设有橡胶垫,所述网格板通过所述橡胶垫支撑在支撑杆的顶端。本技术提供的小麦育苗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将麦种直接播散在箱体内的土壤层中进行育种,通过将土壤层设置在网格板上,且网格板下方设置空气腔,空气腔内的空气通过风机进行更换空气,使土壤层内的土壤不停的接触空气,使土壤富含氧气,麦苗的根系一般向下生长,直接部分根系抵达到网格板处,能够吸收更多的氧离子,从而能够促进根系对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能够使麦苗茁壮生长,从而提高麦苗的出穗率和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小麦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小麦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小麦育苗装置,包括箱体10、网格板20、支撑杆30、风机40、水栗50和洒水器60,所述箱体10的上端端面开口,所述网格板20安装在箱体10的内腔中,网格板20的大小与箱体10底面的大小相同,所述网格板20将所述箱体10分隔成上部的种植腔11和下部的空气腔12,所述支撑杆30处于所述空气腔12内,且支撑杆30的底端固定在箱体10的底端内壁上,支撑杆30的上端制成所述网格板20,所述网格板20的上端端面设有一层土壤层21,所述土壤层21处于所述箱体10的种植腔11内,所述箱体10上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13和出气孔14,且进气孔13和出气孔14均与所述空气腔12连通,所述风机40固定在箱体10外部的侧壁上,且风机40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连通所述空气腔12,所述出气孔14连接外界大气,所述洒水器60安装在所述种植腔11内,所述水栗5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洒水器60。所述网格板20的网孔为圆形,网孔直径大小为Icm?5cm,能够使空气腔12内的空气通过网孔接触土壤层21,而且网孔不易使土壤层21的土壤掉落到空气腔12中。所述支撑杆30的顶端与网格板20之间设有橡胶垫31,所述网格板20通过所述橡胶垫31支撑在支撑杆30的顶端,有效防止支撑杆30损坏网格板20的现象发生。本技术提供的小麦育苗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将麦种直接播散在箱体10内的土壤层21中进行育种,通过将土壤层21设置在网格板20上,且网格板20下方设置空气腔12,空气腔12内的空气通过风机40进行更换空气,使土壤层21内的土壤不停的接触空气,使土壤富含氧气,麦苗的根系一般向下生长,直接部分根系抵达到网格板20处,能够吸收更多的氧离子,从而能够促进根系对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能够使麦苗茁壮生长,从而提高麦苗的出穗率和成活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小麦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网格板(20)、支撑杆(30)、风机(40)、水栗(50)和洒水器(60),所述箱体(10)的上端端面开口,所述网格板(20)安装在箱体(10)的内腔中,网格板(20)的大小与箱体(10)底面的大小相同,所述网格板(20)将所述箱体(10)分隔成上部的种植腔(11)和下部的空气腔(12),所述支撑杆(30)处于所述空气腔(12)内,且支撑杆(30)的底端固定在箱体(10)的底端内壁上,支撑杆(30)的上端制成所述网格板(20),所述网格板(20)的上端端面设有一层土壤层(21),所述土壤层(21)处于所述箱体(10)的种植腔(11)内,所述箱体(10)上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13)和出气孔(14),且进气孔(13)和出气孔(14)均与所述空气腔(12)连通,所述风机(40)固定在箱体(10)外部的侧壁上,且风机(40)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连通所述空气腔(12),所述出气孔(14)连接外界大气,所述洒水器¢0)安装在所述种植腔(11)内,所述水栗(5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洒水器(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20)的网孔为圆形,网孔直径大小为Icm?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0)的顶端与网格板(20)之间设有橡胶垫(31),所述网格板(20)通过所述橡胶垫(31)支撑在支撑杆(30)的顶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小麦育苗装置,包括箱体、网格板、支撑杆、风机、水泵和洒水器,箱体的上端端面开口,网格板安装在箱体的内腔中,网格板的大小与箱体底面的大小相同,网格板将所述箱体分隔成上部的种植腔和下部的空气腔,支撑杆处于所述空气腔内,且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箱体的底端内壁上,支撑杆的上端制成所述网格板,网格板的上端端面设有一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处于所述箱体的种植腔内,所述箱体上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且进气孔和出气孔均与所述空气腔连通,所述风机固定在箱体外部的侧壁上,且风机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空气腔,所述出气孔连接外界大气,所述洒水器安装在所述种植腔内,所述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洒水器。【IPC分类】A01G9/10【公开号】CN204796314【申请号】CN201520309060【专利技术人】夏其志, 林曙东, 李家和, 蔡善红, 王万洋 【申请人】安徽天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麦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网格板(20)、支撑杆(30)、风机(40)、水泵(50)和洒水器(60),所述箱体(10)的上端端面开口,所述网格板(20)安装在箱体(10)的内腔中,网格板(20)的大小与箱体(10)底面的大小相同,所述网格板(20)将所述箱体(10)分隔成上部的种植腔(11)和下部的空气腔(12),所述支撑杆(30)处于所述空气腔(12)内,且支撑杆(30)的底端固定在箱体(10)的底端内壁上,支撑杆(30)的上端制成所述网格板(20),所述网格板(20)的上端端面设有一层土壤层(21),所述土壤层(21)处于所述箱体(10)的种植腔(11)内,所述箱体(10)上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13)和出气孔(14),且进气孔(13)和出气孔(14)均与所述空气腔(12)连通,所述风机(40)固定在箱体(10)外部的侧壁上,且风机(40)通过所述进气孔(13)连通所述空气腔(12),所述出气孔(14)连接外界大气,所述洒水器(60)安装在所述种植腔(11)内,所述水泵(5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洒水器(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其志林曙东李家和蔡善红王万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