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通信终端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8940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通信终端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该系统由专用手持终端和双模合一天线构成,双模合一天线中装有PCB板,PCB板上设有双工器、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S频段天线单元和UV频段天线单元,专用手持终端通过射频接头与双模合一天线的双工器连接,双工器分别通过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连接至S频段天线单元、UV频段天线单元。采用天线内部集成双工器,通过双工器进行UV频段和S频段的隔离,使得原本独立的两种天线能够共用一条射频链路。避免了两种天线在性能上的互相干扰,达到了两种天线共用结构的目的。同时满足了产品小型化的要求,相比双天线结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终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化、集成度高、多模通信体制合一已经成为终端设备的必备特性,在某些专用领域,终端要求既支持天通通信体制(S频段/定向天线/右旋圆极化天线),也兼容专用通信体制(UV频段/水平全向天线/垂直极化天线)。依据以往的设计思路需要两根外置天线,即S频段天线和UV频段天线各一个,但是这样做有以下缺点:1、无法满足小型化的要求:两种通信体制在终端上都需要射频接头,而满足产品可靠性要求的射频接头都比较大,导致最终产品都较笨重。2、两种天线互相影响,导致性能变差:由于终端尺寸的限制,两种天线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很大,因此两种天线在工作的时候会互相影响,特别是S频段定向天线对UV频段天线的影响,使之性能变差;3、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应用于通信终端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双模合一天线系统使用一个天线结构和一个射频接头,一款天线完成两种功能,以克服双天线方案存在的问题,达到规避双天线方案缺点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通信终端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专用手持终端和双模合一天线两部分构成,双模合一天线中装有PCB板,PCB板上设有双工器、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S频段天线单元和UV频段天线单元,专用手持终端通过射频接头与双模合一天线的双工器连接,双工器分别通过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连接至S频段天线单元、UV频段天线单元。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天线内部集成双工器的技术方案,通过双工器进行UV频段和S频段的隔离,使得原本独立的两种天线能够共用一条射频链路。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的方式,合理的选择两种天线的结构参数、合理排布两种天线的空间位置,避免了两种天线在性能上的互相干扰,达到了两种天线共用结构的目的。同时满足了产品小型化的要求,相比双天线结构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双模合一天线仿真模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内部PCB板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内部双工器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部双工器S21,S31数据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内部双工器S11数据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原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UV频段天线驻波比数据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原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S频段天线驻波比数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本系统由专用手持终端1(现有的)和双模合一天线4(新研制的)两部分构成,双模合一天线4中装有PCB板3,PCB板3上设有双工器7、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S频段天线单元6(现有的)和UV频段天线单元5(现有的),专用手持终端1通过射频接头2与双模合一天线4中的双工器7连接,双工器7分别通过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连接至S频段天线单元6、UV频段天线单元5。参照图3、图4,双模合一天线4在PCB板3上设有的双工器包含S频段通路8和UV频段通路9两个通路,双工器7由两路不同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组成,其中一路带通滤波器的电感L1的一端为输入端,连接手持终端1的射频接头2,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连接电感L4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感L5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通过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连接至S频段天线单元6,电感L2、电容C2、电感L4、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另一路带通滤波器的电感L10的一端为输入端,连接手持终端1的射频接头2,电感L10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0连接电感L9、电容C9、电感L8的一端,电感L8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连接电感L7、电容C7、电感L6的一端,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通过S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连接至UV频段天线单元5,电感L9、电容C9、电感L7、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参照图3、图7,双模合一天线4在PCB板3上设有的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中,电感L11的一端作为输入端,电感L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电感L12的一端,电感L1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并作为输出端,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参照图3、图9,双模合一天线4在PCB板3上设有的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中,电容C13的一端作为输入端,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4、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下面对双模合一天线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1、从图2的仿真模型可以看出,本方案设计的双模合一天线是由射频接头、PCB板(内含双工器和天线匹配电路)、UV天线单元、S天线单元构成,下面分别就这四部分进行说明:(1)射频接头:接头类型选择的是TNC-J,主要负责将终端射频前向链路的信号无损耗的送到PCB板上。(2)PCB板:PCB板包含双工器和两种天线匹配电路。双工器包含两个通路:S频段通路(1.79-2.2GHz)和UV频段通路(400-678MHz),主要功能为频率选择:当终端发射S频段的射频信号时,通过S频段通路传输给S频段的天线单元,这时UV频段通路为高阻状态;当终端发射UV频段的射频信号时,通过UV频段通路传输给UV频段的天线单元,这时S频段通路为高阻状态。天线匹配电路主要功能为对两种天线的初始阻抗进行匹配,使之能够满足通信链路驻波比的要求。(3)UV天线单元:UV天线单元为单极子的天线形式,工作频段为400-678MHz,工作频带内增益大于0dBi,水平全向的方向图。直径2cm,长度为24cm。(4)S频段天线单元:S频段天线单元为十字交叉振子天线形式,工作频段为1.98-2.2GHz,右旋圆极化,低仰角增益大于1dBi±45°,对空定向辐射方向图。位于整个天线的顶部。2、以下对双工器设计和参数详细说明。(1)双工器是由两路不同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组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隔离两条工作频率不同的天线,使得两个工作频率不同的天线可以共用一路射频链路。(2)双工器是三端口器件,其中1端口接手持设备射频链路,2端口接UV频段天线单元,3端口接S频段天线单元。(3)通过ADS软件仿真设计得到双工器原理图,其中两路带通滤波器采用五阶切比雪夫滤波器,最终得到的仿真结果如图5、图6所示。从图5、图6可以看出,双工器由标准的两路带通滤波器组成,工作频段为400-678MHz和1.98-2.2GHz,双工器工作频带内衰减在0.2dB左右,2端口和3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通信终端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专用手持终端(1)和双模合一天线(4)两部分构成,双模合一天线(4)中装有PCB板(3),PCB板(3)上设有双工器(7)、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S频段天线单元(6)和UV频段天线单元(5),专用手持终端(1)通过射频接头(2)与双模合一天线(4)中的双工器(7)连接,双工器(7)分别通过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连接至S频段天线单元(6)、UV频段天线单元(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通信终端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专用手持终端(1)和双模合一天线(4)两部分构成,双模合一天线(4)中装有PCB板(3),PCB板(3)上设有双工器(7)、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S频段天线单元(6)和UV频段天线单元(5),专用手持终端(1)通过射频接头(2)与双模合一天线(4)中的双工器(7)连接,双工器(7)分别通过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UV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1)连接至S频段天线单元(6)、UV频段天线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通信终端UV频段和S频段双模合一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器包含S频段通路(8)和UV频段通路(9)两个通路,双工器(7)由两路不同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组成,其中一路带通滤波器的电感L1的一端为输入端,连接手持终端(1)的射频接头(2),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连接电感L4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感L5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通过S频段天线匹配电路(10)连接至S频段天线单元(6),电感L2、电容C2、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杰宋春民李延波夏连杰高丽哲俞光日马凤乾刘金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