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轨迹设计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8442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轨迹设计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储层实际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一合成地震记录;基于流体替换所引起的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得到流体替换后的测井曲线;根据流体替换后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二合成地震记录,并根据所述第一合成地震记录和第二合成地震记录特征的变化,得到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际的地震剖面以及所述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地震对比追踪,确定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根据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设计井轨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地震记录分析储层油气横向展布情况与不同方位的变化规律,对储层横向变化进行精确预测,更有效地设计井轨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轨迹的设计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油气的展布在不同方位是变化的,造成了油气开发难度 增加。为了设计出合理的井轨迹,制定出经济和合理的开发计划,就要准确和细致地了解储 层油气的展布状态。 现阶段井轨迹设计时主要通过地质构造方面的研究了解有利于油气的生、储、盖 组合,确定油气的有利分布空间,再利用测井资料对储层的油气分布进行预测。测井资料的 优势在于能够获得储层的详细信息,其分辨率能达到10-20厘米;不足之处在于,测井资料 不能研究储层介质横向的连续变化,只能断断续续的研究工区内的地质剖面和储层。因此, 单纯根据测井资料预测储层的油气分布存在很多困难。 地震资料具有横向密度大的优势,目前可采用井震结合的地震反演技术和属性分 析来预测储层分布,进行井轨迹设计。但是由于地震反演和属性分析的多解性,对于储层油 气分布的预测结果并不能准确反应储层油气横向展布与变化的情况。 因此,亟需一种井轨迹设计方法来精确预测储层油气横向展布的情况,从而确定 最佳钻井方位,设计出高效的钻井轨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井轨迹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储层实际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基于流体替换所引起的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得到流体替换后的测井曲线; 根据流体替换后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二合成地震记录,并根据所述第一合成地震记 录和第二合成地震记录特征的变化,得到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变化的关 系; 根据实际的地震剖面以及所述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地 震对比追踪,确定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 根据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设计井轨迹。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实际的地震剖面以及所述地震响应特征与储 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地震对比追踪包括: 基于实际的地震剖面图像的反射波形特征获得实际的地震响应特征; 基于所述实际的地震响应特征,根据所述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关 系获得实际储层的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下式进行流体替换: .· I. Kf为混合流体的体积模量,Kd为岩石骨架的体积模量,K ni为基质体积模量,If为体 积模量为Kf的流体所饱和的岩石的体积模量,Φ为岩石孔隙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震响应特征包括反射波的振幅、相位、频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层特性参数包括储层厚度,含水饱和度,含油气 性,裂隙变化,泥质含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井轨迹设计系统,包括: 地震记录合成模块,用于根据储层实际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流体替换模块,用于基于流体替换所引起的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得到流体替换 后的测井曲线; 地震地质模拟模块,用于根据流体替换后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二合成地震记录,并 根据所述第一合成地震记录和第二合成地震记录特征的变化,得到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 储层特性参数变化的关系; 对比追踪模块,用于根据实际的地震剖面以及所述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 的变化关系进行地震对比追踪,确定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 井轨迹设计模块,用于根据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设计井轨迹。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比追踪模块进一步包括: 实际地震响应模块,用于基于实际的地震剖面图像的反射波形特征获得实际的地 震响应特征; 物理参数确定模块,基于所述实际的地震响应特征,根据所述地震响应特征与储 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获得实际储层的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下式进行流体替换: Kf为混合流体的体积模量,Kd为岩石骨架的体积模量,Kni为基质体积模量,If为体 积模量为Kf的流体所饱和的岩石的体积模量,Φ为岩石孔隙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震响应特征包括反射波的振幅,相位,频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层特性参数包括储层厚度,含水饱和度,含油气 性,裂隙变化,泥质含量。 本专利技术通过地震记录分析储层油气横向展布情况与不同方位的变化规律,对储层 横向变化进行精确预测;利用实际的测井资料通过GASSMN方程进行流体替换,并根据流 体替换前后合成地震记录特征的变化,得到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变化的关 系。由于根据实际的测井资料进行地震地质模拟,使得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提高 了模型的分辨率。 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 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 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井轨迹设计方法的技术思路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井轨迹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井轨迹设计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利用井1和井2的原始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5a是根据井1实际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5b是对井1提高储层的孔隙度之后计算的第二合成地震记录; 图6a是根据井1实际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6b是将井1泥质含量提高10%之后计算的第二合成地震记录; 图7a是根据井1实际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7b是对井1替代裂缝存在的情况计算的第二合成地震记录; 图8a是根据井1实际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8b是将井1的弹性模量改变为Mfl = 0. 8之后计算的第二合成地震记录; 图9a是根据井2实际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9b是将井2的岩性变化使得速度在3000m/S-4000m/s之间变化时,计算的第二 合成地震记录; 图IOa是根据井2实际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IOb是将井2的储层厚度减少50米计算的第二合成地震记录; 图Ila是根据井2实际测井曲线合成的第一合成地震记录; 图Ilb是将井2的储层厚度增加50米计算的第二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 不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 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 统中执行,并且,虽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2/CN105093308.html" title="一种井轨迹设计方法和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井轨迹设计方法和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轨迹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储层实际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一合成地震记录;基于流体替换所引起的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得到流体替换后的测井曲线;根据流体替换后的测井曲线合成第二合成地震记录,并根据所述第一合成地震记录和第二合成地震记录特征的变化,得到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际的地震剖面以及所述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地震对比追踪,确定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根据储层纵向和横向含油气的展布情况设计井轨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一军史云清胡向阳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