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承镇专利>正文

互直容逆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399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15:13
互直容逆反机,属于新能源领域、环保集能机领域、制冷机领域、巨永动机领域。它克服了火力集能发电机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的缺点。其主要技术特征是:高压直流电源1、控容柜2、控容柜8,组成电容外电路-被束缚电能红娘感应电路;控容柜2、负载群6、控容柜8,组成电容内电路-红外线被感应电路。互直容逆反机,大规模地开采和利用红外线-宇宙能,实现国家的无碳发展宏伟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环保集能机领域、制冷机领域、巨永动机领域。
技术介绍
新热力学第二定律新热力学第二定律火力集能发电机产生二氧化碳污染;永动机历史;兵器工业出版社、(19)92年8月等I版、日本东京电机大学编著、邸元春译《最新电工原理》;静电感应实验。超级电容器。电容电池(专利申请号:201120483831.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大规模地集中(开采)和利用红外线能,实现国家的无碳发展宏伟目标。专利技术思路:催化剂(第三能量)的推动力和引导作用,领导和大大加快了化学变化进程;每个物体(包括空气层)都是天然储能器,因此必然存在从每个天然储能器中存取能量的方法。每个作为天然储能器的物体,都日夜不停地接收、幅射红外线能量。静能量是处于能量动态收支平衡的能量。阻止作为物体的机器幅射红外线能量,并且用超高压外静电力(第三静能量)将红外线能量催化成机器的电能,就专利技术了特大能密互直容逆反机。特大能密互直容逆反机,更是史无前例地利用了超高压静电力的催化作用!技术方案:试验依据:十万伏特静电感应,致使被感应人的全部头发竖直。证明十万伏特静电感应力的催化作用,致使空气红外线转化成头发中的电力,因为人体不会向头发提供电力。电容电池(专利申请号:201120483831.0)的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1,已经具备了供电的功能!!!第二类永动机的功能是集中、转化、使用环境能量。由于在近代,1、少数永动机科学家的第二类永动机试验的屡败屡战。2、物理学家们没有发现被束缚能量红娘和物体结构能红娘。因此,反永动机派中的一个人提出了错误的反对第二类永动机的旧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试验的重大成功,推翻了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人类不能够集中、转化、使用环境能量。”的错误的悲观论断!环境能量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风能、声能、高能粒子、真空能、原子能、宇宙能等一切相对于第二类永动机的外部能量。红外线集能机的功能是集中、转化、使用环境红外线能量(可能包括所有光波能)。因此,红外线集能机是第二类永动机大类中的一个重要分类。下面介绍红外线集能机试验方案31的历史继承和理论指导。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错误是只见能量夫妻,不见能量红娘;将能量红娘错认为能量夫妻——“做功能量”新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可以从用各种能量催化方法创造的可控局限空间的人造低温热源,向常温热源、高温热源获取热能;并且将此热能转化成需要的能量形式(例如:电能)。能量催化方法不做功或者很少做功。近代人和很多现代人不知道能量催化方法。人、催化物可以做红娘,能量为什么不可以做红娘???红外线能如水一般,永远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开采和利用红外线能的工具系统,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永动机。詹承镇,2010年6月(16)日一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我的重大发现:《最新电工原理》第545页?546?页;图5.5 ;静电感应实验。书中说,带电体B靠近导体A,致使导体A的二面出现异号电荷。这个事实说明,带电体B产生的外静电场,将进入导体A中的空气红外线,催化成对抗带电体B外静电场的附加红外线被感应电动势。书中说,拿开带电体B后,导体A两端的电荷立即消失。这个事实说明,此时导体A中的电吸力致使新电能又变成了空气红外线。人们不知道用此方法集能发电。书中说,“可是,当产生图55.5所示的静电感应时,用手去触摸一下导体A,再将带电体B拿开,导体A便带上了正电……导体A的负电荷便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说明导体A储存了由空气红外线转化成的新电能。可是日本东京电机大学和各国科学家,却没有发现这个实验中的,将空气红外线催化成电能的重大的(盲目)成功事实。图6。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1 (互直池升反机模型,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由新数字万用表1、12伏电池2、(KAMCAP-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400F2.7V超级电容器3、二极管4、二极管5、12伏-220伏逆变器6、220伏25瓦灯7、二极管8、(KAMCAP-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400F2.7V超级电容器9、、反馈电阻1、反馈电阻11组成。12伏电池2分别连接新数字万用表1、超级电容器3、二极管4、二极管8、电容器9;二极管5分别连接超级电容器3、二极管4、12伏-220伏逆变器6、反馈电阻10 ; 12伏-220伏逆变器6分别连接二极管5、220伏25瓦灯7、二极管8、超级电容器9、反馈电阻10、反馈电阻11。在试验过程中,我间隔地反复正接、反接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试验了 4个小时,灯7亮了 4个小时,12伏电池一直保持12伏电压不变!2012年2月13日星期二,用新数字万用表I测量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 二端的电压。在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正接的灯7亮时和灯7灭时,直流电压、交流电压都是O ;在超级电容器3、反接的灯7亮时和灯7灭时,直流电压、交流电压都是O。对于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1试验结果的分析: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阻止12伏电池2输出电能。电容内电路-被束缚电能红娘感应电路,产生的外静电场,将进入电容外电路-红外线被感应电路中的空气红外线,催化成对抗电容内电路-被束缚电能红娘感应电路外静电场的,电容外电路-红外线被感应电路附加红外线被感应电动势。我间隔地反复正接、反接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是为了:1、为220伏25瓦灯7保持较高的红外线电压。2、让12伏电池一直向超级电容器3、无功放电。二极管5用于保护12伏-220伏逆变器6。12伏-220伏逆变器6的功能是:1、为220伏25瓦灯7提供红外线电压。2、向12伏电池2高压反馈红外线电能。二极管4、二极管8提供单向红外线电能反馈通路,同时阻止12伏电池2输出电能。12伏电池2的(向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无功放电和二极管4、12伏-220伏逆变器6、二极管8、反馈电阻10、反馈电阻11的无功反馈红外线电能,互相制约地达到平衡。所以试验了 4个小时,灯7亮了 4个小时,12伏电池2 —直保持12伏电压!实现12伏电池2的完全无功放电,完全无功充电。220伏25瓦灯完全依靠红外线能量供电!!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在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1中,撤消12伏-220伏逆变器6,结果在30分钟中,12伏电池2电压由12伏降为9.3伏。分析:1、在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1中,在没有12伏-220伏逆变器6的情况下,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的间隔的轮流正接、反接,致使12伏电池2输出电能。2、在有以12伏-220伏逆变器6为核心的红外线电能反馈器时,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9的间隔的轮流正接、反接,为12伏电池2的输出功率与红外线反馈器功率提供了双向掉包式通路!红外线反馈器功率与12伏电池2输出功率平衡,是因为红外线反馈器功率受到了催化功率的制约。红外线反馈器功率与12伏电池2输出功率平衡,致使超级电容器3、保持O伏电压。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2 (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图略):增加:12伏电池2正极、电阻12、超级电容器13、12伏电池2负极依次串联。增加了电阻12、超级电容器13后,1、新增超级电容器13致使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2的双超级电容器2个输出端间红外线电压为15伏!,此时12伏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互直容逆反机,其特征是:图5:互直容逆反机由容逆反机(37)、直容逆反机(40)、c端、d端、e端、f端组成;图1:各个直容逆反机,由高压直流电源(1)、控容柜(2)、逆变器(4)、负载群(6)、控容柜(8)、降压器(18)、反馈电阻(32)、反馈电阻(33)、电阻(34)、并联超级电容器组(35)、并联二极管组(36)、并联二极管组(38)a端、c端、d端、e端、f端、q端、w端、q端、w端组成;图2:控容柜(8)由变向器(9)、并联超级电容器组(10)、变向器(11)、q端、w端、y端、u端、i端、p端组成:图3:控容柜(2)由变向器(12)、并联超级电容器组(13)、变向器(14)、q端、w端、y端、u端、i端、p端组成:图4:变向器由并联PNP三极管开关组(15)、并联NPN三极管开关组(16)、电阻(17)、a端、y端、u端、i端、p端组成;图5:直容逆反机(37)循环串联直容逆反机(40);直容逆反机(37)分别连接c端、d端、e端、f端;直容逆反机(40)分别连接c端、d端、e端、f端;图1:高压直流电源(1)分别连接控容柜(2)、控容柜(8)、电阻(34)、并联超级电容器组(35)、并联二极管组(36)、并联二极管组(38);并联二极管组(36)连接c端;并联二极管组(38)连接d端;电阻(34)连接并联超级电容器组(35);逆变器(4)分别连接a端、控容柜(2)、控容柜(8)、降压器(18)、反馈电阻(32)、反馈电阻(33);负载群(6)连接降压器(18);反馈电阻(33)连接e端、反馈电阻(32)连接f端;控容柜(2)分别连接q端、w端;控容柜(8)分别连接q端、w端;图2:并联超级电容器组(10)分别连接变向器(9)、变向器(11);变向器(9)分别连接q端、y端、u端、i端、p端;变向器(11)分别连接w端、y端、u端、i端、p端;图3:并联超级电容器组(13)分别连接变向器(12)、变向器(14);变向器(12)分别连接q端、y端、u端、i端、p端;变向器(14)分别连接w端、y端、u端、i端、p端;图4:电阻(17)分别连接并联PNP三极管开关组(15)、并联NPN三极管开关组(16)、a端;a端连接逆变器(4)左输出端;并联PNP三极管开关组(15)分别连接u端、p端;并联NPN三极管开关组(16)分别连接y端、i端;各图中的c端、d端、e端、f端、q端、w端、y端、u端、i端、p端,a端,是各图的连接端;例如c端是图5、图1的连接端;互直容逆反机(37)、互直容逆反机(40)组成互直容逆反机;高压直流电源(1)、控容柜(2)、控容柜(8),组成电容外电路‑被束缚电能红娘感应电路;控容柜(2)、负载群(6)、控容柜(8),组成电容内电路‑红外线被感应电路;所有电容器中的绝缘介质组成感应桥;并联超级电容器组(10)、并联超级电容器组(13),组成催化直流电能束缚器;逆变器(4)、反馈电阻(32)、反馈电阻(33),电阻(34)、并联超级电容器组(35)、并联二极管组(36)、并联二极管组(38),组成红外线电能反馈器;图6;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31——互直池升反机模型,由万用表(1)、电池(2)、电容器(3)、二极管(4)、二极管(5)、逆变器(6)、灯(7)、二极管(8)、电容器(9)、电阻(10)、电阻(11)组成;电池(2)分别连接万用表(1)、电容器(3)、二极管(4)、二极管(8)、电容器(9);二极管(5)分别连接电容器(3)、二极管(4)、逆变器(6)、电阻(10);逆变器(6)分别连接二极管(5)、灯(7)、二极管(8)、电容器(9)、电阻(10)、电阻(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承镇
申请(专利权)人:詹承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