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及用该支撑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369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支撑结构及用该支撑结构的空调室内机,支撑结构用于部件之间的支撑,包括第一支撑件及与第一支撑件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上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卡槽,第二支撑件包括转轴、用于复位转轴的角位移的复位件及用于驱动转轴朝向第一支撑件移动的弹性件,转轴靠近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有与卡槽卡持的卡持部,卡持部可卡合于每一卡槽内,且可由一卡槽移动至下一卡槽,第一支撑件最后一卡槽的槽壁外侧设有斜推面,用于将脱离最后一卡槽的卡持部推向远离第一支撑件的方向,所述复位件用于复位所述转轴的角位移,所述弹性件用于将卡持部推至第一卡槽的上方,以使得所述卡持部能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用该支撑结构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是由加热器、制冷机、净化器等组成,可以为室内空气制冷或加热或净化,并还可以调节室内湿度,为使用者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般而言,空调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压缩机将气态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状态的气态冷媒在冷凝器中被冷却;在膨胀阀中,再把冷却的冷媒转化为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在蒸发器中,通过热交换,吸收蒸发器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如果大体上分类,空调器可以分为:一体构成制冷和排热功能的设置于窗户等上的一体型空调器;设置在室内的包括有蒸发器的室内机,设置在室外包括有压缩机及冷凝器的室外机的分体型空调器。分体型和一体型具有相同功能。分体型空调器在室内侧设置具有冷却/放热的室内机,在室外侧设置具有放热/冷却以及压缩机的室外机,并用冷媒管连结室外机和室内机。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中设有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中,设有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具体的说分体型空调器是:设置在室内机中的蒸发器利用冷媒的蒸发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下降,使设置有室内机的部位周边的温度低于其它部位的温度。设置在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把经由蒸发器的气态冷媒转换为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后,进行制冷作业。为了提高冷媒的冷却效率,在室外机的一侧安装冷却风扇和驱动冷却风扇旋转的驱动电机,使得外部的温度相对低的空气强制通过冷凝器,从而冷却冷媒。对于相同室内机系列,为了保证中框的通用性,不同系列的面板的安装形式以及面板支撑形式都是相同的,其安装尺寸基本一致。现有的面板支撑方式通常采用面板转轴与中框上材料过盈的限位方式,提供支撑力,在多次开闭合后,中框与面板上的限位材料不断磨损,导致限位处提供的支撑力不能保证面板的正常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及用该支撑结构的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面板与中框上的限位材料磨损,而导致的支撑力不能有效支撑面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用于部件之间的支撑,包括第一支撑件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卡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转轴、用于复位所述转轴的角位移的复位件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件移动的弹性件,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持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可卡合于每一所述卡槽内,且可由一卡槽移动至下一卡槽,所述第一支撑件最后一卡槽的槽壁外侧设有斜推面,用于将脱离最后一卡槽的卡持部推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方向,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卡持部脱离最后一卡槽后复位所述转轴的角位移,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斜推面的作用方向相反,用于将脱离斜推面的卡持部推至第一卡槽的上方,以使得所述卡持部能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盒体,所述复位件、弹性件及转轴容置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卡持部延伸于所述盒体外。优选地,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复位件的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弹性件的第二容置槽及用于容置所述转轴的第三容置槽。优选地,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有挡靠部,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挡靠部上。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盒体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半盒与下半盒。优选地,所述上半盒朝向所述下半盒的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下半盒朝向上半盒的表面设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优选地,所述卡槽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或弧形面,用于将所述卡持部由一卡槽导向至另--^槽。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中框、转动安装于所述中框上的面板及安装于所述中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卡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转轴、用于复位所述转轴的角位移的复位件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件移动的弹性件,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持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可卡合于每一所述卡槽内,且可由一卡槽移动至下一卡槽,所述第一支撑件最后一卡槽的槽壁外侧设有斜推面,用于将脱离最后一卡槽的卡持部推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方向,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卡持部脱离最后一卡槽后复位所述转轴的角位移,所述弹性件用于将复位后的卡持部推至第一卡槽的上方,以使得所述卡持部能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安装于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框上。优选地,所述中框上对应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定位部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固定部。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及用该支撑结构的空调室内机,通过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实现部件之间的支撑,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有效避免现有的由于多次开合而导致的限位材料磨损,进而导致支撑力不能有效支撑面板的状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结构的第二支撑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结构的第二支撑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结构的第二支撑件的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用于部件之间的支撑,优选用于两转动连接的部件之间的支撑,参照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100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00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200,所述第一支撑件100上设有数个相邻设置的卡槽120,所述第二支撑件200包括转轴220、用于复位所述转轴220的角位移的复位件240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220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件100移动的弹性件260,所述转轴220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10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槽120卡持的卡持部222,所述卡持部222可卡合于每一所述卡槽120内,且可由—^槽120移动至下—^槽120,所述第一支撑件100最后—^槽120的槽壁外侧设有斜推面140,用于将脱离最后一卡槽120的卡持部222推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100的方向,所述复位件240用于在所述卡持部222脱离最后一卡槽120后复位所述转轴220的角位移,所述弹性件260与所述斜推面140的作用方向相反,用于将脱离斜推面140的卡持部222推至第一卡槽120的上方,以使得所述卡持部222能与所述第一卡槽120卡合。安装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00安装于面板上,所述第二支撑件200安装于中框上,当所述面板朝向远离所述中框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卡持部222先卡合于第一卡槽120内,将所述面板支撑于当前的转动位置上;随着转动角度的不断增大,所述卡持部222依次卡合于第二卡槽120、第三卡槽120......最后—^槽120内,当所述卡持部222卡合于所述最后一卡槽120内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结构,用于部件之间的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件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数个相邻设置的卡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转轴、用于复位所述转轴的角位移的复位件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件移动的弹性件,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持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可卡合于每一所述卡槽内,且可由一卡槽移动至下一卡槽,所述第一支撑件最后一卡槽的槽壁外侧设有斜推面,用于将脱离最后一卡槽的卡持部推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方向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卡持部脱离最后一卡槽后复位所述转轴的角位移,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斜推面的作用方向相反,用于将脱离斜推面的卡持部推至第一卡槽的上方,以使得所述卡持部能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