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塑胶壳及塑胶衬垫的容器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69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盖,包括塑胶壳,及藉着流化壳内的塑胶材料而成型的衬垫。凹部形成在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的上端部于圆周上间隔分开的位置处。各凹部至少部分具有径向向外增加的圆周长度。多个凸出部相应于凹部形成在衬垫的外周边表面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盖,尤其涉及具有塑胶壳及藉着流化此壳内的塑胶材料而成形的塑胶衬垫的容器盖。一般所知,具有从有相当刚性的塑胶如聚丙烯或刚性聚乙烯成形的壳,及从有相当挠性的塑胶如挠性聚乙烯或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成形的衬垫的容器盖被广泛地使用于不含酒精的饮料的玻璃或塑胶容器的颈口部。壳具有顶板壁及从顶板壁的周边边缘向下延伸的侧缘壁。衬垫通常藉着在壳的顶板壁内部供应软化的熔融塑胶材料,然后将具有所要形状的模推进至壳内以将塑胶材料压成所要形状而成形。在上述型式的容器盖中,将置于壳内的衬垫完全可靠地保持于壳内的所要位置而不从此位置移动或释放很重要。为达到此目的,日本特许公开实用新案公告185256/87号及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告4652/90号所揭示的容器盖含有在壳的顶板壁的内表面形成多个凹部的设计,使塑胶材料在形成衬垫时流入这些凹部内,以在衬垫的顶部产生多个凸出部,因而藉着凹部与凸出部的互相啮合将衬垫保持于壳内的所要位置处。在这些容器盖中,由于凹部与凸出部的互相啮合,衬垫的中央部分被完全可靠地限制于壳的顶板壁的内表面。另一方面,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未如此被限制,结果当在壳内被压及流化成为所要形状的塑胶材料硬化时,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倾向于径向向内收缩移动,或是径向向内倾斜于向下的方向。在颈口部的压力下密封容器的颈口部的是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因此,在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如果有任何收缩移动或倾斜,则极有可能破坏容器盖的密封性质。在日本专利公告44627/88号和48704/88号所揭示的容器盖中,径向向内凸出的环状扣件在壳内形成于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的上端部处。当要形成衬垫时,使塑胶材料流入壳内顶板壁的内表面与该环状扣件之间所界定的环状空间内,而所形成的衬垫藉着环状扣件的承扣作用被保持于所要位置。在此型的容器盖中,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的向下移动藉着环状扣件被制止,但是,衬垫的周边缘部分的径向向内的移动未受限制,因此产生当在壳内被压及流体化成为所要形状的塑胶材料硬化时,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收缩移动或倾斜的倾向。此型的容器盖也有下列与环状扣件相关联的问题。在壳本身的成形期间,环状扣件补满一凹槽。当制品脱模时,可能发生从模的强制起模,因此使环状扣件的内周边边缘或多或少有起伏。当要使衬垫成形时,模被带入到与环状扣件接触,以防止塑胶材料流动超过环状扣件。但是因为环状扣件的内周边边缘已产生起伏,所以不能完全可靠地制止塑胶材料的外流,使得塑胶材料可能流出成带形。不用说,此种塑胶材料的外流会严重破坏容器盖的密封性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全可靠地防止径向向内收缩移动或倾斜发生于被成形的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处,因而稳定达到所要的密封性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完全可靠地防止被压以形成衬垫的塑胶材料的带状外流的容器盖。为达到以上的主要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部分具有径向向外逐渐增加的圆周长度的凹部在壳内形成在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的上端部于圆周上间隔分开的位置处,而多个藉着在成形期间使塑胶材料流入凹部内而界定的凸出部形成在衬垫的外周边表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盖,包括具有顶板壁及从顶板壁的周边边缘向下延伸的侧缘壁的塑胶壳,及藉着流化壳内的塑胶材料而成形的塑胶衬垫,其中,多个凹部形成在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的上端部于圆周上间隔分开的位置处,各凹部至少部分具有径向向外增加的圆周长度,而多个藉着在成形期间使塑胶材料流入凹部内而界定的凸出部形成于衬垫的外周边表面上。各凹部最好至少部分具有向上增加的圆周长度。有利的,凹部形成于圆周方向的相等距离处。为达到其他目的,最好有从顶板壁的内表面向下延伸的外伸上端表面及位于外伸上端表面下方的螺纹形成表面形成于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上,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肩部表面被界定于外伸上端表面与螺纹形成表面之间,凹部形成于外伸上端表面,内螺纹形成于螺纹形成表面上,及各凹部的径向向外端面的内径rc与内螺纹的径向向内边缘的内径rd的关系为rc≤rd。也最好有位于外伸上端表面与螺纹形成表面之间的过渡表面形成于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上,过渡表面的形状为具有内径re的圆筒,而内径的关系为rc≤re≤rd。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中,当在壳内被压及流化成为所要形状的塑胶材料硬化时,衬垫的周边边缘部分径向向内收缩移动或倾斜的现象可藉着在壳内形成在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的上端部的凹部与形成在衬垫的外周边表面上的凸出部之间的合作而被确实防止。因此,可稳定获得具有成形的所要形状的衬垫及具有所要的密封性质的容器盖。由于壳内在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的上端部处凹部的形成,可排除凹槽或将凹槽减至最少。因此,凹部的设计对于壳或衬垫的成形不造成任何问题。如果位于外伸上端表面与螺纹形成表面之间的环状肩部表面设置于壳的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上,则被压及成形的塑胶材料的外流可藉着将压衬垫的模的所要的环状表面带入到与环状肩部表面接触而被完全可靠地防止。如果位于外伸上端表面与螺纹形成表面之间的过渡表面设置于壳的侧缘壁的内表面上,则被压及成形的塑胶材料的外流可藉着将压衬垫的模的所要的圆筒形外周边表面带入到与构成过渡表面的圆筒的内周边表面接触而被完全可靠地防止。以下参考相关附图详细叙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的较佳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侧视图;图2 为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图3 为图1所示的容器盖的部分纵向剖面图;图4 为图1的容器盖的壳的部分立体图;图5 为图1的容器盖被安装在容器的颈口部上的状态的部分剖面侧视图;图6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侧视图;图7 为图6所示的容器盖的部分纵向剖面图;图8 为图6的容器盖的壳的部分立体图;图9 为显示衬垫被成形的图6的容器盖内的方式的修正例的部分纵向剖面图。参考图1,容器盖2包含塑胶壳4及塑胶衬垫6。可通过将有相当刚性的塑胶例如聚丙烯或刚性聚乙烯压缩成形或射出成形而形成的壳4包括近于圆形的顶板壁8及从顶板壁8的周边边缘向下延伸的近于圆筒形的侧缘壁10。侧缘壁10形成有圆周可断线12。侧缘壁10因此被分成在圆周可断线12上方的主要部分14,及在圆周可断线12下方的干涉明显底部部分(temper-evident bottom porti on)16。圆周可断线12包括多个于圆周方向间隔分开的圆周延伸缝18,及多个位于此相邻的缝18之间的桥接部20。多个桥接部20之一为具有比其他桥接部大的截面面积的不可断桥接部20A,以具有增加的强度。如果需要,所有的桥接部20可为可断桥接部而不设置不可断桥接部20A(在此情况,稍后会叙述的轴向可断线可被去除)。或者,可形成两个或更多个的不可断桥接部。更明确的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朝下的环状肩部部分22形成于侧缘壁10的下部。在环状肩部部分22下方的侧缘壁10的内径被设定成稍微大于在环状肩部部分22上方的侧缘壁10的内径。紧接着于环状肩部部分22下方的位置处形成有在侧缘壁10的内周边表面上于圆周方向间隔分开的多个轴向延伸肋24。圆周可断线12是借助于圆周上切割侧缘壁10而留下肋24而形成。从侧缘壁10的外周边表面施加的此种切割遍及于整个圆周长度,而有部分圆周长度保持未被切割。因此,在圆周可断线12下方的干涉明显底部部分16是经由未被切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盖,包括具有顶板壁及从顶板壁的周边边缘向下延伸的侧缘壁的塑胶壳,及藉着流化壳内的塑胶材料而成形的塑胶衬垫,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凹部形成在侧缘壁的内周边表面的上端部分于圆周上间隔分开的位置处,各凹部至少部分具有径向向外增加的圆周长度,而多个藉着在成形期间使塑胶材料流入凹部内而界定的凸出部形成于衬垫的外周边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江英彦久保建夫五十岚知也中村耕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王冠软木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