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亚专利>正文

一种不易堵塞的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461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堵塞的吸引器,包括壳体、导管、抽气管、瓶盖、储液瓶、吸引管、电源插口、连接口、压力表和真空泵;所述储液瓶通过瓶架放置于壳体一侧,壳体内部上端设有手动吸引器;所述导管通过丁字阀筒与储液瓶、吸引管相连接,瓶盖表面设有接口和接嘴,丁字阀筒下端与接嘴相连,吸引管的末端设有吸引头,接口通过抽气管与连接口相连;所述吸引头包括网罩、吸引头本体和安装座,安装座内设有滑孔,吸引头本体滑动套入滑孔内,网罩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真空泵的抽气端与连接口相连通;该吸引器为手动、电动一体结构,无电的情况下可正常使用,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吸引头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不易堵塞的吸引器
技术介绍
吸引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目前市场上的吸引器多为单一手动或电动吸引器,传统手动的吸力不能满足要求,而电动的需要在充分的电力供应下工作,所以在无电源或者停电的情况,就无法使用。同时这种吸引器结构复杂,重量比较大,不便携带和使用。另外这些吸引器的吸引头容易被这些组织块和血块堵塞,而且吸引口容易被组织器官封闭,吸引口封闭后,高的负压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机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堵塞的吸引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堵塞的吸引器,包括壳体、导管、抽气管、瓶盖、储液瓶、吸引管、电源插口、连接口、压力表和真空栗;所述壳体一侧设有瓶架,储液瓶通过瓶架放置于壳体一侧,壳体内部上端设有手动吸引器,手动吸引器由导管、拉杆、活塞、弹簧和拉杆筒构成,拉杆位于拉杆筒内,活塞与拉杆连接且位于拉杆的前端,弹簧套设在拉杆外且位于拉杆筒内,弹簧的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连接至拉杆筒的后端,拉杆后端设置于壳体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导管通过丁字阀筒与储液瓶、吸引管相连接,瓶盖设置于储液瓶上端,瓶盖表面设有接口和接嘴,丁字阀筒下端与接嘴相连,丁字阀筒表面上的横向接嘴与吸引管相连,横向接嘴与吸引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导通装置,吸引管的末端设有吸引头,丁字阀筒的上端通过导管与拉杆筒相连,接口与过滤器嘴相连,过滤器嘴通过抽气管与连接口相连;所述吸引头包括网罩、吸引头本体和安装座,安装座内设有滑孔,吸引头本体滑动套入滑孔内,网罩安装在安装座上,吸引头本体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流道,流道的上下两端均呈开口设置,流道的一端连接吸引管,另一端连接网罩,网罩完全覆盖流道的开口 ;所述真空栗位于壳体内,真空栗的抽气端与连接口相连通,壳体上还设有控制真空栗开闭的开关,以及控制真空栗功率的压力调节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网罩与吸引头本体的吸引端之间设置有软质的连接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液瓶外表面设有刻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液瓶内设有限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吸引器为手动、电动一体结构,无电的情况下可正常使用,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不回流,携带方便,同时适用于任何无电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液处理;2、该吸收器的吸引头的吸引头本体一端设有网罩,在引流过程中,张开的网罩使得吸引口与组织器官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吸引口负压引起组织器官机械损伤,同时利用网罩可以压碎创口内的较大块的脓块和凝血块,以便于凝血块和积液可以沿着流道排除,在引流前或引流完成后,网罩收紧,可使吸引管顺利通过较小的创口或缺口,便于微创手术的开展。【附图说明】图1为不易堵塞的吸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不易堵塞的吸引器的主视图。图3为不易堵塞的吸引器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不易堵塞的吸引器中吸引头的张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不易堵塞的吸引器中吸引头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导管、3-抽气管、4-横向接嘴、5-过滤器嘴、6-丁字阀筒、7-接口、8-接嘴、9-瓶盖、10-瓶架、11-储液瓶、12-吸引管、13-电源插口、14-凹槽、15-拉杆、16-连接口、17-开关、18-压力表、19-压力调节钮、20-活塞、21-弹簧、22-拉杆筒、23-真空栗、24-吸引头、241-网罩、242-连接条、243-吸引头本体、244-流道、245-安装座、246-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不易堵塞的吸引器,包括壳体1、导管2、抽气管3、瓶盖9、储液瓶11、吸引管12、电源插口 13、连接口 16、压力表18和真空栗23;所述壳体I 一侧设有瓶架10,储液瓶11通过瓶架10放置于壳体I 一侧,壳体I内部上端设有手动吸引器,手动吸引器由导管2、拉杆15、活塞20、弹簧21和拉杆筒22构成,拉杆15位于拉杆筒22内,活塞20与拉杆15连接且位于拉杆15的前端,弹簧21套设在拉杆外且位于拉杆筒22内,弹貪21的一端连接活塞20,另一端连接至拉杆筒22的后端,拉杆15后端设置于壳体I上表面的凹槽14内;所述导管2通过丁字阀筒6与储液瓶11、吸引管12相连接,瓶盖9设置于储液瓶11上端,瓶盖9表面设有接口 7和接嘴8,丁字阀筒6下端与接嘴8相连,丁字阀筒6表面上的横向接嘴4与吸引管12相连,横向接嘴4与吸引管12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导通装置,单向导通装置用以避免液体回流,吸引管12的末端设有吸引头24,丁字阀筒6的上端通过导管2与拉杆筒22相连,接口 7与过滤器嘴5相连,过滤器嘴5通过抽气管3与连接口 16相连;所述吸引头24包括网罩241、吸引头本体243和安装座245,安装座245内设有滑孔246,吸引头本体243滑动套入滑孔246内,吸引头本体243能够沿着滑孔246上下滑动,网罩241安装在安装座245上,吸引头本体243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流道244,流道244的上下两端均呈开口设置,流道244的一端连接吸引管12,另一端连接网罩241,网罩241完全覆盖流道244的开口,网罩241与吸引头本体243的吸引端之间设置有软质的连接条242,以避免吸引头本体243从滑孔246内脱落;所述储液瓶11外表面设有刻度,储液瓶11内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避免储液瓶11内的液体过满,当液体达到限位装置限定的液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易堵塞的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导管(2)、抽气管(3)、瓶盖(9)、储液瓶(11)、吸引管(12)、电源插口(13)、连接口(16)、压力表(18)和真空泵(23);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瓶架(10),储液瓶(11)通过瓶架(10)放置于壳体(1)一侧,壳体(1)内部上端设有手动吸引器,手动吸引器由导管(2)、拉杆(15)、活塞(20)、弹簧(21)和拉杆筒(22)构成,拉杆(15)位于拉杆筒(22)内,活塞(20)与拉杆(15)连接且位于拉杆(15)的前端,弹簧(21)套设在拉杆外且位于拉杆筒(22)内,弹簧(21)的一端连接活塞(20),另一端连接至拉杆筒(22)的后端,拉杆(15)后端设置于壳体(1)上表面的凹槽(14)内;所述导管(2)通过丁字阀筒(6)与储液瓶(11)、吸引管(12)相连接,瓶盖(9)设置于储液瓶(11)上端,瓶盖(9)表面设有接口(7)和接嘴(8),丁字阀筒(6)下端与接嘴(8)相连,丁字阀筒(6)表面上的横向接嘴(4)与吸引管(12)相连,横向接嘴(4)与吸引管(12)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导通装置,吸引管(12)的末端设有吸引头(24),丁字阀筒(6)的上端通过导管(2)与拉杆筒(22)相连,接口(7)与过滤器嘴(5)相连,过滤器嘴(5)通过抽气管(3)与连接口(16)相连;所述吸引头(24)包括网罩(241)、吸引头本体(243)和安装座(245),安装座(245)内设有滑孔(246),吸引头本体(243)滑动套入滑孔(246)内,网罩(241)安装在安装座(245)上,吸引头本体(243)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流道(244),流道(244)的上下两端均呈开口设置,流道(244)的一端连接吸引管(12),另一端连接网罩(241),网罩(241)完全覆盖流道(244)的开口;所述真空泵(23)位于壳体(1)内,真空泵(23)的抽气端与连接口(16)相连通,壳体(1)上还设有控制真空泵(23)开闭的开关(17),以及控制真空泵(23)功率的压力调节钮(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亚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