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天线,包括设置于手机后盖外表面上且处于同一表面的主地金属层和辐射金属层,所述主地金属层与辐射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填充的缝隙,所述主地金属层与手机主板上的地线连接,作为所述手机天线的接地;所述辐射金属层上设置有馈电点,作为所述手机天线的辐射体;所述手机天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机后盖内表面的条状的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的起始端与所述与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线连接,末尾端与所述馈电点连接,且所述条状的金属走线上靠近起始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所述手机后盖外部的第一开口,所述金属走线上靠近末尾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所述手机后盖内部的第二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手机天线具有较高的辐射强度和带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天线。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随着用户对移动终端外观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机越来越多地采用金属外壳。但若按照传统技术中内置天线的方式设计手机天线,则由于金属外壳的封闭性,将导致手机天线容易被金属外壳所屏蔽,因此,需要将手机天线仍然设计在手机外部,导致传统技术中的手机天线往往都是中框天线、环形或缝隙天线,通常采用金属中框+塑料后盖上走线形式,将塑料填充到断点处或缝隙处,但上述金属中框+塑料后盖的手机均不支持全金属后盖。而传统技术中为了使用全金属后盖,最大化利用手机元器件,则将手机天线集成到全金属后盖上,且通过切换接地点进行调谐。例如,如图1所示,图1中的Al或A3可作为手机天线的辐射体部分,A2可作为手机天线的接地部分。然后,通过调节Al或A3与A2之间的缝隙以及B1、B2…B6等接地点的位置进行调谐。然而,上述架构的手机天线的设计在调谐手机天线的谐振频率时非常不便,受制于不够灵活的天线谐振频率调整(改变缝隙尺寸,接地点位置),使得手机天线的辐射性能相对较弱,带宽有限。因此,传统技术中的手机天线的架构存在辐射性能相对较弱,带宽有限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通过调节接地点进行调谐的手机天线存在的辐射性能相对较弱,带宽有限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一种手机天线。—种手机天线,包括设置于手机后盖外表面上且处于同一表面的主地金属层和辐射金属层,所述主地金属层与辐射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填充的缝隙,所述主地金属层与手机主板上的地线连接,作为所述手机天线的接地;所述辐射金属层上设置有馈电点,作为所述手机天线的辐射体;所述手机天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机后盖内表面的条状的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的起始端与所述与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线连接,末尾端与所述馈电点连接,且所述条状的金属走线上靠近起始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所述手机后盖外部的第一开口,所述金属走线上靠近末尾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所述手机后盖内部的第二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金属层包括第一辐射金属层和第二辐射金属层,所述第一辐射金属层为设置于所述手机后盖外表面的顶部的条状区域,所述第二辐射金属层为设置于所述手机后盖外表面的底部的条状区域,所述主地金属层为设置于所述手机后盖外表面的中部的块状区域,由所述第一辐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辐射金属层所夹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地金属层与所述第一辐射金属层或所述第二辐射金属层的表面积的比值大于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机后盖还包括绝缘支撑板,所述主地金属层与所述辐射金属层贴合于所述绝缘支持板的表面构成所述手机后盖的外表面,所述主地金属层与辐射金属层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的绝缘材料为所述绝缘支撑板向所述手机后盖外表面延伸的突起,所述手机主板上的地线通过金属顶针或弹片穿过所述绝缘支持板与所述主地金属层连接,所述金属走线位于所述手机后盖内表面与所述辐射金属层对应的位置,且与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线连接的起始端位置位于所述手机后盖的顶角或底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走线的长度为19mm至21mm,宽度为4mm至5mm,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金属走线的起始端的距离为3_至5_。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为4mm至4.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末尾端,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为3mm 至 4mm 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地金属层与福射金属层之间的缝隙的宽度为Imm至4mm ο此外,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通过调节接地点进行调谐的手机天线存在的辐射性能相对较弱,带宽有限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一种手机。—种手机,包括手机主板,所述手机主板包括地线和馈电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前所述的手机天线,所述手机天线中的主地金属层与所述手机主板上的地线连接,所述手机天线中的金属走线的起始端与所述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线连接。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上述手机天线、手机后盖和手机后,在对手机上的天线的谐振频率进行调谐时,只需要调节金属走线上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宽度,即可完成对天线的谐振频率的调谐,与传统技术中通过调整接地点的位置的调谐方式相比,调谐方式更加简便,较易将手机天线的谐振频率调节到最佳的频谱范围,从而使得手机天线的辐射性能和带宽得到提尚O【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传统技术中的手机天线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机天线所在手机后盖的内表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机天线所在手机后盖的外表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机天线对应的S参数(回波损耗)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机天线工作模式对应的表面电流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通过调节接地点进行调谐的手机天线存在的辐射性能相对较弱,带宽有限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一种手机天线。该手机天线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手机后盖10外表面上且处于同一表面的主地金属层102和辐射金属层104,主地金属层102与辐射金属层104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填充的缝隙106,主地金属层102与手机主板上的地线连接,作为手机天线的接地;辐射金属层104上设置有馈电点S,作为手机天线的辐射体;手机天线还包括设置于手机后盖内表面的条状的金属走线108,金属走线108的起始端与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线连接,末尾端与馈电点S连接,且条状的金属走线108上靠近起始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手机后盖10外部的第一开口 1082,金属走线108上靠近末尾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手机后盖10内部的第二开口 1084。具体的,如图2所示,手机后盖10还包括绝缘支撑板110,主地金属层102与辐射金属层104贴合于绝缘支持板110的表面构成手机后盖10的外表面,主地金属层102与福射金属层104之间的缝隙106中填充的绝缘材料为绝缘支撑板110向手机后盖外表面延伸的突起,手机主板上的地线通过金属顶针或弹片穿过绝缘支持板与主地金属层102连接,金属走线108位于手机后盖10内表面与辐射金属层104对应的位置,且与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线连接的起始端位置位于手机后盖的顶角或底角。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天线的设计基于手机后盖10,手机后盖10由绝缘支撑板110构成手机后盖10的主体,绝缘支撑板110为手机后盖10的主体部分,可以是塑料等绝缘材质制成。绝缘支撑板110的作用是作为手机后盖盖合于手机前面板的手机前壳,用于封闭手机。主地金属层102的作用是与手机主板上的地线相连,作为手机天线的接地。辐射金属层104的作用是通过金属走线108与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电路的馈电线相连,作为手机天线的辐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手机后盖外表面上且处于同一表面的主地金属层和辐射金属层,所述主地金属层与辐射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填充的缝隙,所述主地金属层与手机主板上的地线连接,作为所述手机天线的接地;所述辐射金属层上设置有馈电点,作为所述手机天线的辐射体;所述手机天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机后盖内表面的条状的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的起始端与所述与手机主板上的馈电线连接,末尾端与所述馈电点连接,且所述条状的金属走线上靠近起始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所述手机后盖外部的第一开口,所述金属走线上靠近末尾端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所述手机后盖内部的第二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德才,杨攀,
申请(专利权)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