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氟龙缝衣针,包括:尾部、与尾部相连接为一体的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所述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之间相连接,所述穿线部位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镂空空间,所述穿线部位包括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均位于所述穿线部位所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为椭圆形,且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表层均涂有0.01-0.03mm的特氟龙,且第一针孔的焦距大于和第二针孔的焦距。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特氟龙缝衣针,避免了在缝衣针使用时经常脱线的问题、且通过真空焦距的大小的不同,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性,令粗细不同的线都能顺利的穿过,提高了缝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氟龙制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特氟龙缝衣针。
技术介绍
现有的缝衣针在使用上经常有各种问题,,由于针眼非常细小,要将线头穿过针眼上的小孔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视力不佳或者年龄偏大的人们,往往穿了很久,都无法将线头准确的穿过针头上的小孔,因此此种结构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避免了在缝衣针使用时经常脱线的问题、且通过真空焦距的大小的不同,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性,令粗细不同的线都能顺利的穿过,提高了了缝补的效率的特氟龙制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特氟龙缝衣针,包括:尾部、与尾部相连接为一体的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所述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之间相连接,所述穿线部位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镂空空间,所述穿线部位包括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均位于所述穿线部位所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为椭圆形,且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表层均涂有0.01-0.03mm的特氟龙,且第一针孔的焦距大于和第二针孔的焦距。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针尖部位包括第一针尖部位和第二针尖部位,所述第一针尖部位和第二针尖部位制作时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针尖部位表层涂有0.02-0.05mm的特氟龙。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尾部为两个相连接的半圆形凹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在缝衣针使用时经常脱线的问题、且通过真空焦距的大小的不同,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性,令粗细不同的线都能顺利的穿过,提高了了缝补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氟龙缝衣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特氟龙缝衣针,所述的特氟龙缝衣针包括:尾部1、与尾部I相连接为一体的穿线部位2和针尖部位,所述穿线部位2和针尖部位之间相连接,所述穿线部位2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镂空空间,所述穿线部位2包括第一针孔3和第二针孔4,所述第一针孔3和第二针孔4均位于所述穿线部位2所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针孔3和第二针孔4为椭圆形,且第一针孔3和第二针孔4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第一针孔3和第二针孔4表层均涂有0.01-0.03mm的特氟龙,且第一针孔3的焦距大于和第二针孔4的焦距。所述针尖部位包括第一针尖部位5和第二针尖部位6,所述第一针尖部位5和第二针尖部位6制作时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二针尖部位6表层涂有0.02-0.05mm的特氟龙,所述尾部I为两个相连接的半圆形凹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在缝衣针使用时经常脱线的问题、且通过真空焦距的大小的不同,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性,令粗细不同的线都能顺利的穿过,提高了了缝补的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特氟龙缝衣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部(I)、与尾部相连接为一体的穿线部位(2)和针尖部位,所述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之间相连接,所述穿线部位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镂空空间,所述穿线部位包括第一针孔(3)和第二针孔(4),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均位于所述穿线部位所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为椭圆形,且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表层均涂有0.01-0.03mm的特氟龙,且第一针孔的焦距大于和第二针孔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氟龙缝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位包括第一针尖部位(5 )和第二针尖部位(6 ),所述第一针尖部位和第二针尖部位制作时连接为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氟龙缝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尖部位表层涂有0.02-0.05mm的特氟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氟龙缝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为两个相连接的半圆形凹陷。【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氟龙缝衣针,包括:尾部、与尾部相连接为一体的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所述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之间相连接,所述穿线部位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镂空空间,所述穿线部位包括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均位于所述穿线部位所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为椭圆形,且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表层均涂有0.01-0.03mm的特氟龙,且第一针孔的焦距大于和第二针孔的焦距。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特氟龙缝衣针,避免了在缝衣针使用时经常脱线的问题、且通过真空焦距的大小的不同,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性,令粗细不同的线都能顺利的穿过,提高了缝补的效率。【IPC分类】D05B85/02【公开号】CN105040298【申请号】CN201510447601【专利技术人】陆华平 【申请人】苏州新区特氟龙塑料制品厂【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氟龙缝衣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部(1)、与尾部相连接为一体的穿线部位(2)和针尖部位,所述穿线部位和针尖部位之间相连接,所述穿线部位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镂空空间,所述穿线部位包括第一针孔(3)和第二针孔(4),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均位于所述穿线部位所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为椭圆形,且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中心线垂直,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表层均涂有0.01‑0.03mm的特氟龙,且第一针孔的焦距大于和第二针孔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区特氟龙塑料制品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