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增田胜利专利>正文

用于管式流体容器的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069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阀机构,适用于管式流体容器的流体排出口处,所述阀机构包括:阀座部分40,其具有流体流过的开口41;阀部分20,其包括形状对应所述开口41的阀体21和连接至所述阀体21且从所述阀体21向下延伸的轴22;及阀支撑部分30,包括(i)底板39,所述轴22的尖端连接至所述底板39;(ii)固定连接至所述阀座部分40的环形支撑35;及(iii)连接所述底板39和所述环形支撑31的多个连接器32,所述连接器32弹性地向下推动所述底板39,以使用所述阀体21所述开口41,当所述底板39向上移动时,所述连接器32可以弯曲并推动所述阀部分20以打开所述开口4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机构,具体涉及可用于管式流体容器的阀机构。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其内储存流体的管式流体容器。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公开No.2001-179139中所述阀机构具有球形阀体,并且使用为所述阀体提供朝向阀座的动量的弹簧。然而,使用球形阀体和弹簧的阀机构的制造成本较高。具有树脂质阀座和树脂质阀体的阀机构被普遍使用,其中所述树脂质阀体在所述阀体接触所述阀座的关闭位置和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树脂质阀机构中,优选阀机构具有能够可靠切断流体流的简单结构。此外,优选可以根据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任意改变通过阀机构的流体流速的结构。然而,据目前情况看来,满足这些需求的机构还未见报道。另一方面,关于以上类型的管状容器,代替由金属或薄板形铝箔材料制成的传统管子,使用一种仅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树脂和铝的叠片(在本说明书中,这些一般命名为“合成树脂制造”)制成的管子。在使用合成树脂制造的管子的管式容器中,因为这些合成树脂制造的管子具有弹性回复力,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在通过对管子施加压力使流体排出之后压力被去除时,空气在管子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从排放流体的开口部分回流至流体储存部分,破坏了储存在流体储存部分中的流体的质量。由于该原因,提出一种管式容器在所述管状阀体中,扁平阀体设在排放流体的开口部分中,并且当管子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复为原始形状时,该阀体关闭开口部分(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1995-112749、日本专利公开No.1998-157751及日本公开专利No.1984-26748等)。在传统的其中设有上述扁平阀体的管式容器中,如果管子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缓慢地回复其原始形状时,阀体不能关闭管式容器的开口部分,空气可以回流至流体储存部分。此外,其中设有上述扁平阀体的传统管式容器存在耐用性低的问题。关于日本专利公开No.1998-157751中描述的管式容器,当其中容纳物被排出时,容器的形状逐渐改变。结果,当保持在管式容器中的容纳物减少时,容器的形状改变增大,从管式容器中排放容纳物变得比较困难。由于该原因,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09103中所述,提出了一种靠压缩空气推动的管式容器,所述靠压缩空气推动的管式容器具有将容器内部分成容纳物室和空气室的双重结构。在该容器结构中,容纳物室在容器的排出口处与外部连通,空气室在其底部具有阀结构部分,该阀结构部分关闭空气室,以防止在通过向下压容器的主体部分将压力作用在容器上时空气室中的空气流出。通过所述阀结构部分,空气室与外部连通。然而,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09103中描述的管式容器仅仅可以用于高粘度容纳物,因为所述管式容器的排出口处不具有阀机构。如果低粘度流体储存在管式容器中,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空气从容器的排出口回流进容器,结果降低了储存在容器中的流体的质量。此外,对于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09103中所描述的管式容器,需要在空气室中设置阀机构。然而,阀机构一般较昂贵,这样增加了管式容器的制造成本,而因为所述管式容器在标准状态下使用,所以管式容器的制造成本不应该昂贵。此外,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09103中所描述的管式容器具有在管式容器的主体部分处包括空气室的结构,并且需要在主体部分中设置阀结构部分。然而,制造具有设在其主体部分的阀结构部分的管式容器有困难。此外,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在试图焊接管式容器的底部时,由于存在阀结构部分,因此不能令人满意地完成焊接。实现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空气从容器排出口回流进容器并且可以容易地排出容纳物的管式流体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阀机构,所述阀机构可以可靠地切断流体并且结构简单,所述阀机构可以根据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任意地改变通过阀机构的流体的流速。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实施例,但不局限于此。仅仅出于能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原因,引用了用在稍后解释的附图中的标号。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标号限定的结构,可以实现这些标号示出的元件的任合适当组合。在实施例中,适用于管式流体容器的流体排出口(例如12、441)处的阀机构(例如3、10)可以包括具有开口(例如41、326)的阀座部分(例如40、331),流体流过所述开口;阀部分(例如20),其包括形状与所述开口对应的阀体(例如21)和连接至所述阀体并从阀体向下延伸的轴(例如22);及阀支撑部分(例如30),包括(i)底板(例如39、332),轴的顶端连接至所述底板;(ii)固定地连接至阀座部分的环形支撑(例如31、232);及(iii)连接底板和环形支撑的多个连接器(例如32、236),所述多个连接器弹性地向下推动底板,以使用阀体关闭开口,在底板向上移动时,所述多个连接器可以弯曲,从而推动阀部分以打开开口。底板可以与阀集成,如图2(A)。在实施例中,多个连接器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连接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连接器可以具有弯曲部分(例如36、237)。在以上所述中,面向阀体的凸起部分(例如42)可以形成在开口中的一个部分上,当阀体关闭开口时,在所述部分上的凸起部分接触阀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面向开口的凸起部分(例如24)可以形成在阀体中的一个部分上,当阀体关闭开口时,在所述部分上的凸起部分接触阀座部分。在实施例中,阀部分可以包括设置在与轴相对一侧上的引导部分(例如323),阀机构可以包括支撑体(例如340),所述支撑体包括排出流体的开口部分(例如345)和引导引导部分的引导部件(例如325)。在以上所述中,引导部件可以包括与所述引导部分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的多个肋(例如341)。此外,在阀体关闭开口的情况下,阀座部分既可以接触阀体的底部表面(例如324),又可以接触阀体的末端表面(例如25)。在实施例中,管式流体容器可以包括管状容器主单元(例如1、140)和如上所述的阀机构(例如3、10),其中在所述管状容器主单元的一个末端处形成又流体排出开口(例如12、441)。在以上所述中,容器主单元可以包括(A)储存流体的内部容器(例如442),及(B)外部容器(例如443),其由具有弹性回复力的材料组成,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围绕内部容器与外部隔断的内部空间(例如444)形成在外部容器与内部容器之间,所述外部容器上形成有连通内部空间和外部的孔(例如149)。进一步,形成在外部容器上的孔可以具有允许小量空气通过的尺寸。此外,形成在外部容器上的孔可以形成在流体排出时施加压力的部分上。另外,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的开口部分(例如148)可以在流体排出口处彼此连接,并且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在它们的底部(例如147)处被焊接。在实施例中,管式流体容器可以包括管状容器主单元(例如140)和设置在流体排出口(例如441)处的阀机构(例如3、10),其中所述管状容器主单元的一个末端形成有流体排出口,其中,容器主单元包括(A)储存流体的内部容器(例如442),及(B)外部容器(例如443),所述外部容器由具有弹性回复力的材料制成,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包围所述内部容器与外部隔断的内部空间(例如444)形成在外部容器和内部容器之间,外部容器上形成有连通内部空间与外部的孔(例如149)。在以上所述中,通过挤压容器,流体可以从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机构,适用于管式流体容器的流体排出口处,所述阀机构包括:阀座部分,其具有流体流过的开口;阀部分,其包括形状对应所述开口的阀体和连接至所述阀体且从所述阀体向下延伸的轴;及阀支撑部分,包括(i)底板,所述轴的尖端连接至所述底板 ;(ii)固定连接至所述阀座部分的环形支撑;及(iii)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环形支撑的多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弹性地向下推动所述底板,以使用所述阀体关闭所述开口,当所述底板向上移动时,所述连接器可以弯曲并推动所述阀部分以打开所述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田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增田胜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