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学兵专利>正文

聚光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892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光透镜,包括位于聚光透镜顶部的出光面、位于聚光透镜底部的入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的反光面,入光面凹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容腔,容腔的侧壁为第一入光面,容腔的底部为第二入光面,出光面凹设有聚光容腔,出光面包括连接反光面和聚光容腔的第一出光面、作为聚光容腔侧壁的第二出光面以及作为聚光容腔底部的第三出光面,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出光面形成双凸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灯具的光效,减少灯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时所需的功耗,减少了杂光的产生,提高了光斑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光透镜
技术介绍
目前在航空和航海的灯具行业中,航空障碍灯可在夜间对飞行员起到高层建筑警示的作用,航标灯可对夜间航行的船舶起到指引作用,但由于现有的航空障碍灯和航标灯多采用反射或简单的菲涅尔透镜来进行聚光,具有光效低、功耗高、光斑不均匀等缺点,造成灯具光学性能不符合行业标准规定,工作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光透镜,旨在减小航空障碍灯和航标灯的功耗,提高其光效,使其发出的光斑均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聚光透镜,包括位于所述聚光透镜顶部的出光面、位于所述聚光透镜底部的入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反光面,所述入光面凹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侧壁为第一入光面,所述容腔的底部为第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凹设有聚光容腔,所述出光面包括连接反光面和聚光容腔的第一出光面、作为聚光容腔侧壁的第二出光面以及作为聚光容腔底部的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出光面形成双凸透镜。优选地,所述聚光透镜的形状为长条型。优选地,所述第三出光面不小于所述第二入光面。优选地,所述第三出光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曲率。优选地,所述聚光透镜上还设有装配台阶。优选地,所述聚光透镜上还设有安装固定脚。优选地,所述安装固定脚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下端。优选地,所述反光面的截面为光滑的弧线。优选地,所述反光面的截面为多条线段组成的弧线的线条。优选地,所述反光面为全反射面。本技术通过容纳光源的容腔使光源完全被聚光透镜吸收,再通过反光面将光线集中在出光面上发出,提高了灯具的光效,减少灯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时所需的功耗,并通过双凸透镜对光线进一步聚拢,使灯具的光效进一步提高,减少了杂光的产生,提高了光斑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聚光透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聚光透镜,参照图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透镜包括位于所述聚光透镜顶部的出光面、位于所述聚光透镜底部的入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反光面3,所述入光面凹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侧壁为第一入光面11,所述容腔的底部为第二入光面12,所述出光面凹设有聚光容腔,所述出光面包括连接反光面和聚光容腔的第一出光面21、作为聚光容腔侧壁的第二出光面22以及作为聚光容腔底部的第三出光面23,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出光面形成双凸透镜,所述入光面、出光面和反光面左右对称设置。本实施例通过容纳光源的容腔使光源完全被聚光透镜吸收,再通过反光面将光线集中在出光面上发出,提高了灯具的光效,减少灯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时所需的功耗,并通过双凸透镜对光线进一步聚拢,使灯具的光效进一步提高,减少了杂光的产生,提高了光斑的均匀性;所述聚光透镜可用于LED灯具上,LED光源具有寿命长、无污染、光效高等优点,但其发出的光线会朝侧边周围逸散且向四周的发光强度约占总发光强度的20% -30%左右,所述聚光透镜可收集LED向四周逸散的光用于提高中心的光强度。所述聚光透镜的形状可为长条型或为碗型;所述第三出光面不小于所述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三出光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曲率;所述聚光透镜上还设有与灯具配合的装配台阶4,所述装配台阶可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上端;所述聚光透镜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在灯具上的安装固定脚5,所述安装固定脚可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下端;所述反光面的截面可为光滑的弧线或者为多条线段组成的近似于弧线的线条;所述反光面可为全反射面;所述聚光透镜的长、宽、高可分别为48mm、30mm、17.75mm,所述聚光透镜的宽度从顶部到底部逐渐缩小。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聚光透镜,包括位于所述聚光透镜顶部的出光面和位于所述聚光透镜底部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还包括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反光面,所述入光面凹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侧壁为第一入光面,所述容腔的底部为第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凹设有聚光容腔,所述出光面包括连接反光面和聚光容腔的第一出光面、作为聚光容腔侧壁的第二出光面以及作为聚光容腔底部的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出光面形成双凸透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的形状为长条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光面不小于所述第二入光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光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曲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上还设有装配台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上还设有安装固定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脚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下端。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的截面为光滑的弧线。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的截面为多条线段组成的弧线的线条。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为全反射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光透镜,包括位于聚光透镜顶部的出光面、位于聚光透镜底部的入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的反光面,入光面凹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容腔,容腔的侧壁为第一入光面,容腔的底部为第二入光面,出光面凹设有聚光容腔,出光面包括连接反光面和聚光容腔的第一出光面、作为聚光容腔侧壁的第二出光面以及作为聚光容腔底部的第三出光面,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出光面形成双凸透镜,本技术有效提高了灯具的光效,减少灯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时所需的功耗,减少了杂光的产生,提高了光斑的均匀性。【IPC分类】F21W111/043, F21Y101/02, F21V5/04, F21W111/04【公开号】CN204739534【申请号】CN201520360367【专利技术人】唐学兵 【申请人】唐学兵【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光透镜,包括位于所述聚光透镜顶部的出光面和位于所述聚光透镜底部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还包括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反光面,所述入光面凹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侧壁为第一入光面,所述容腔的底部为第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凹设有聚光容腔,所述出光面包括连接反光面和聚光容腔的第一出光面、作为聚光容腔侧壁的第二出光面以及作为聚光容腔底部的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出光面形成双凸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学兵
申请(专利权)人:唐学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