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江南专利>正文

一种板栗冬季高接换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8145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栗冬季高接换种的方法—劈接法,其步骤是:削砧:时间为12月,选定砧木中部平直的部位,锯断,在断口中间处用嫁接刀或锋利不锈钢刀具劈开;削穗:在接穗下端3~4公分处,两边平直地削成两个马耳形削面,使接穗呈木楔形;入接:沿劈开断面木质层,插入接穗,并使芽眼全部露出;捆绑和加罩:绑紧闭合部位,再进行加薄膜罩和后期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接穗与砧木木质层有效结合面大,有利于嫁接后接口快速愈合和养分输送;避免了春季换冠伤流、高温、虫害严重的情况,减缓了劳力投入和与农事争工的问题,降低了高接换冠的成本;嫁接芽成活率高达85%以上,而常规春季嫁接方法芽成活率一般在70%左右;方法易行,接后管理简单,嫁接后生长快,成形早,结果早,一般次年开花,4—5年开始进入丰产期,节约品改成本,易于在生产中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济林树种的嫁接领域,更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板栗是壳斗科栗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板栗是我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约已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板栗种植面积约有1800万亩,广泛分布于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安徽、浙江、辽宁、广西、北京等地。板栗坚果营养成分丰富,其中淀粉含量与大米、面粉等粮食相近,蛋白质与面粉近似而比白薯高I倍以上,脂肪高于大米、面粉的2倍,氨基酸含量比玉米、面粉、大米高1.5倍,维生素C比苹果、梨、桃等水果高5?10倍,并且还含有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元素。我国是板栗生产及出口大国,年总产量为58万吨,年出口量约为25万吨,国产板栗具有品种优良、色艳味甘、坚果涩皮易剥离和适宜于加工等独特性状而为世人所珍视,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东方珍珠”或“甘栗”,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我国板栗平均亩产仅46公斤左右,板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良种化程度低,70%以上的板栗林为实生非良种林分。而高产板栗林亩产板栗可达250公斤左右,低产林巨大的增产潜力和效益没有得到发挥,因此低产林改造迫在眉睫。高接换种是在树体较高的部位采用嫁接方式进行品种改换,是经济林木最为常见的一种改接换种方式,可以快速换种和提高产量,已经成为板栗低产林改造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在生产上基本采用春季换冠技术,其成活率和生长都受到诸多因素如(特别是伤流)的限制,同时由于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工和与农事争工的问题,使得换冠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高接换种的伤流、出梢参差不齐、虫害严重等问题,提高板栗高接换种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人工成本,我们根据板栗生长发育特性和气候变化特征,经过多次田间试验,提供了一劈接。其操作方便,节约成本,可防止春季嫁接伤流的弊病,避免春季高温、虫害影响成活率,更新后成型快,管理简单,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中推广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栗春季高接换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削砧:时间为12月,选定砧木中部平直的部位,锯断,在断口中间处用嫁接刀或锋利不锈钢刀具劈开,以劈开断面平滑为度,深度3?4 cm ;B:削穗:在接穗下端3?4公分处,两边平直地削成两个马耳形削面,使接穗呈木楔形; C:入接:沿劈开断面木质层,插入接穗,并使芽眼露出; D:捆绑和加罩:绑紧闭合部位,使接穗固定即可,再进行加薄膜罩和后期管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在阴天和晴天5?20°C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I)嫁接时间:板栗的嫁接时间选择在树体活动休眠的时候。在广西最适宜时间为12月。嫁接宜在阴天和晴天低温时进行,雨天、雾天和高温天气不宜嫁接,否则将影响成活; (2)砧木选择:选择林地肥沃,株行距整齐,密度适中(每亩20?30株)的低产林。林龄不超过30a,以5?15a为宜。每株站木选择直径2?8cm的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侧枝较平滑处嫁接; (3)接穗采集:以阴天或晴天上午11点前、下午5点以后采集,随采随接为宜,采集接穗时,从优良母树的中上部采集接穗粗壮、芽眼充实饱满、无病虫害且充分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接穗以每50?100枝绑为一小扎,又以10个小扎绑为一大扎,从采集、绑扎、运输到保管等环节都要注意避免接穗受损伤和失水; (4)穗条贮藏:将绑扎好的接穗用透明的薄膜包扎,根据薄膜的厚薄,确定包扎的层数,农膜较厚的,包扎一层即可;农膜较薄的要包扎2— 3层。并置放在阴凉处; (5)削砧:削砧前选定较为平直的部位,先用木锯截断并修平断面,后用嫁接刀或锋利不锈钢刀具,在选定断面部位一刀劈开,以断面平滑为度,深度3?4 cm,削口要求平滑; (6)选穗与削穗:选比较粗壮、芽眼饱满的接穗。定好上削口处,上部保留2?4个饱满芽眼,剪去保留芽眼上部多余部分枝穗;在上削口处往下3?4公分处,两边平直地削成两个马耳形削面,使接穗呈木楔形; (7)入接:插入接穗,使接穗木质部与砧木质层紧贴,接穗伤口露出接口0.5公分,用手暂时固定并使芽眼全部露出,以便捆绑;同一砧木嫁接断面根据大小可嫁接I?4个接穗; (8)捆绑与加罩:事先备好的0.015mm嫁接膜和0.04mm农用薄膜罩进行捆绑和加罩。绑扎时先将嫁接部位自下而上绑紧,注意使芽眼露出,接穗木质部与砧木木质层对准。最后在上方加薄膜罩,罩的上下两端用带捆紧,使罩内为芽眼留有适当空间,并能密封保持湿度; (9)嫁接后管理 A.解罩 当春季来临,气温升高时,即可解罩。解罩最好选在阴天进行或在晴天的早晚进行; B.解绑 接穗成活后解膜分2次进行,第一次待新梢长到30CM左右时,解除紧紧缠绕接穗基部的塑料膜,其余部位暂不解除,以利于伤口愈合。第二次解膜在愈伤组织基本木质化后,用利刀将塑料带切断; C.摘心 当新梢长到30 cm?50 cm时进行摘心,促进侧芽萌发。侧芽萌发后二次枝长至50 cm时进行第二次摘心。根据造形的需要保留适当部位的侧枝,培养成结果枝组,截除过密的侧枝; D.除荫 及时抹除砧木上萌蘖,以免萌蘖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接穗的萌芽和生长。除萌一般要进行3?4次,最好随发随除。但主干和主枝上过长的光秃部分,可适当保留一些生长较弱的萌条,以荫蔽主干不受日灼危害,并制造同化养分,营养树体; E.主要病虫害防治 嫁接后,接枝生长幼嫩,很容易受栗癭蜂、云班天牛、赤腰透翅蛾、栗实象鼻虫和桃蛀螟蚕等危害,应随时注意虫情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药物防治。板栗防治方法主要参见板栗栽培生产技术规程(DB45/ T168-2004); F.林地管理 因板栗嫁接林都是优树,结实累累,对养分消耗很大,所以必须加强林地上壤肥水管理,进行垦复、除草和追肥等工作,满足树体养分的需求,否则会造成嫁接林的提早衰败。加强营林管理,增强树势,破坏和恶化害虫的生存和危害环境;通过修剪清除和减少病虫枝和过弱枝,消灭越冬害虫;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接穗与站木木质层有效结合面大,有利于嫁接后接口快速愈合和养分输送;避免了春季换冠伤流、高温、虫害严重的情况,减缓了劳力投入和与农事争工的问题,降低了高接换冠的成本;嫁接芽成活率高,达85%以上,而常规春季嫁接方法芽成活率一般在70%左右;方法易行,接后管理简单,嫁接后生长快,成形早,结果早,一般次年开花,4?5年开始进入丰产期,节约品改成本,易于在生产中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A、接穗选采:选择所需改良品种,从优良母树的中上部采集粗壮、芽眼充实饱满、无病虫害且充分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从采集、绑扎、运输到保管等环节都要注意避免接穗受损伤和失水; B、穗枝削剪:选比较粗壮、芽眼饱满的接穗。定好上削口处,上部保留2?4个饱满芽目艮,剪去保留芽眼上部多余部分枝穗;在上削口处往下3?4公分处,两边平直地削成两个马耳形削面,使接穗呈木楔形; C、砧木削剪:削砧前选定较为平直的部位,先用木锯截断并修平断面,后用嫁接刀或锋利不锈钢刀具,在选定断面部位一刀劈开,以断面平滑为度,深度3?4 cm,削口要求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栗冬季高接换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削砧 :时间为 12 月,选定砧木中部平直的部位,锯断,在断口中间处用嫁接刀或锋利不锈钢刀具劈开,以劈开断面平滑为度,深度3~4 cm;B:削穗:在接穗下端3~4公分处,两边平直地削成两个马耳形削面,使接穗呈木楔形;C:入接 :沿劈开断面木质层,插入接穗,并使芽眼全部露出;D:捆绑加罩:绑紧闭合部位,使接穗固定即可,再进行加薄膜罩和后期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江南
申请(专利权)人:韦江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