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785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净水设备,包括壳体、过滤组件、电控板、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及废水管路,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独立设置的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电控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及废水管路均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后与所述过滤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将过滤组件安装于第一容置腔内,将电控板安装于第二容置腔内,使得过滤组件与电控板分开放置,在需要更换过滤组件时,不会在更换过滤组件时碰触到电控板,不会对电控板造成损坏;而在对电控板进行维修时,不会受到过滤组件的干涉,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净水设备作为一种水处理设备,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有的净水设备 一般包括前置过滤、反渗透过滤及后置过滤三道过滤工序,其中前置过滤一般为粗过滤,主 要过滤水中的泥沙等大颗粒的杂质,反渗透过滤一般用于过滤水中的其他不利于健康的离 子、微生物等,而后置过滤一般用于除味等水质调节。现有的净水设备的内部结构主要根据 净化功能进行排布,一般在靠近进水口的位置设置前置过滤组件及前置电控组件,在中间 位置设置分渗透过滤组件及反渗透电控组件,在靠近出水口的位置设置后置过滤组件及后 置电控组件,也即,在现有的净水设备中,过滤组件与电控组件间隔设置,这就导致在更换 过滤组件时可能会损害到电控组件,而在对电控组件进行维修时,由于过滤出组件的干涉, 导致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设备,旨在优化内部组件的布局,方便滤芯的 更换及电控组件的维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净水设备,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过滤组 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控板、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 出水管路及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废水管路,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独立设置的第一容置腔与 第二容置腔,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电控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 内,所述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及废水管路均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后与所述过滤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呈圆柱状,所述壳体包括顶盖、与所述顶盖相对设置的顶盖及设 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的侧壁,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与所述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 一容置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前置滤芯与反渗透滤芯,由所述进水管路进入的水依 次通过所述置滤芯与反渗透滤芯后,由所述出水管路提供给用户端。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阀体、过滤网及增压组件,所述第一阀体、 过滤网及增压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所述增压组件设于所述进水管路靠近所述 过滤组件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水管路的第二阀体,所述第 二阀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阀体为压力开关或流量开关。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且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过滤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第四阀体,所述第四阀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用 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废水管路。 toon] 优选地,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五阀体,所述第五阀体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用 于在所述出水管路关闭时,关闭所述废水管路。 优选地,所述净水设备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漏水保护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容积为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容积的3~4倍。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将过滤组 件安装于第一容置腔内,将电控板安装于第二容置腔内,使得过滤组件与电控板分开放置, 在需要更换过滤组件时,不会在更换过滤组件时碰触到电控板,不会对电控板造成损坏;而 在对电控板进行维修时,不会受到过滤组件的干涉,操作方便。【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净水设备一实施例的布局不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净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净水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 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净水设备,通过在壳体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 腔,将过滤组件安装于第一容置腔内,将电控板安装于第二容置腔内,使得过滤组件与电控 板分开放置,在需要更换过滤组件时,不会在更换过滤组件时碰触到电控板,不会对电控板 造成损坏;而在对电控板进行维修时,不会受到过滤组件的干涉,操作方便。 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净水设备一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净水设备包括壳体1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的过滤组件 2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的电控板300、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200的进水管路400、连接 于所述过滤组件200的出水管路500及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200的废水管路600,所述壳体 100内形成有独立设置的第一容置腔120与第二容置腔,所述过滤组件200安装于所述第一 容置腔120内,所述电控板300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0内,所述进水管路400、出水管 路500及废水管路600均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140后与所述过滤组件200连接。具体地, 水由所述进水管路400进入所述净水设备,经由所述过滤组件200过滤后,纯水由所述出水 管路500提供给用户端,废水由所述废水管路600排出所述净水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净水设备 通过在壳体100内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腔120与第二容置腔140,使得过滤组件200与 电控板300分开放置,互不干涉,便于所述过滤组件200的更换及电控板300的维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120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40具有不同的 容积,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0的容积,以保证所述过 滤组件200的体积,进而保证过滤效果,具体地,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容积可为所述第二 容置腔140的容积的3~4倍,比如,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的容积可为所述壳体100内腔总 容积的70%~80%,所述第二容置腔140的容积可为所述壳体100内腔总容积的20%~ 30%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呈圆柱状,所述壳体100包括 顶盖102、与所述顶盖102相对设置的顶盖102及设于所述顶盖102与所述底盖104之间的 侧壁106,所述顶盖102与所述底盖104与所述侧壁106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容置腔120 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0的上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净水设备的外形呈圆柱状, 造型较为美观,且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20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0的上方,在更换过滤组件 200时,只需要将顶盖102打开即可,操作简单方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控板、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进水管路、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出水管路及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废水管路,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独立设置的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电控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及废水管路均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后与所述过滤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旅张兴致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