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7692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2:48
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包括:浮动轮组、固定轮组;浮动轮组中的第一浮动轮、第二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一固定轮、第二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三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三固定轮、第四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四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五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五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六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六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七固定轮为一个轮系。通过改变调整各轮之间的圆周线速度差,可以让甘蔗在通过输送系统时,轮叶可以在甘蔗表面产生少量的滑移,达到在不损伤甘蔗的情况下把部分甘蔗叶撕裂、破碎,使得后续的除杂系统能更有效的工作,充分降低甘蔗收获时的含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甘蔗收获方式依然主要以人工为主,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砍伐与装运,整个过程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劳动成本不断提高,使得甘蔗行业利润持续下降,造成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因此,甘蔗收获方式由人工向专业农业机械过度已是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已经较多使用的甘蔗收割机多为进口产品,以这些进口甘蔗收割机有个共同的问题是收割后的含杂率比较高,一般在8-14%左右。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除杂过程全部依赖切段和风选装置,除杂工作量过大,虽然部分机型增加了二次风选除杂装置,但依然无法进一步降低含杂率。另外,以前曾经一度使用过的还有国内甘蔗收获辅助机械一一剥叶机,虽然可以做到含杂率低(1-2.5%),但依然采用人工砍伐、人工收集、人工送入剥叶机进行风选除杂,整个过程都过分依赖人工,而且无法适应倒伏、弯曲的甘蔗,而且剥叶轮为柔性材质,损坏过快、维护频率高,而被很快淘汰。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研制出一种不需要人工参与的、能协助甘蔗收割机降低含杂率的甘蔗输送系统,经试验验证,此种甘蔗收割机实测含杂率仅为3-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我国甘蔗实际种植状况,能充分降低甘蔗收获含杂率的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包括:浮动轮组、固定轮组;浮动轮组中的第一浮动轮、第二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一固定轮、第二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三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三固定轮、第四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四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五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五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六固定轮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中的第六浮动轮与固定轮组中的第七固定轮为一个轮系。第一浮动轮、第二浮动轮分别通过第一摆动臂、第二摆动臂连接在第一旋转轴上,第三浮动轮通过第三摆动臂连接在第二旋转轴上,第四浮动轮通过第四摆动臂连接在第三旋转轴上,第五浮动轮通过第五摆动臂连接在第四旋转轴上,第六浮动轮通过第六摆动臂连接在第五旋转轴上; 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第四旋转轴、第五旋转轴以及第一固定轮、第二固定轮、第三固定轮、第四固定轮、第五固定轮、第六固定轮、第七固定轮均连接在输送机体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如下积极效果:通过反复试验验证,通过改变调整各轮之间的圆周线速度差,可以让甘蔗在通过输送系统时,各轮组的轮叶可以在甘蔗表面产生少量的滑移,达到在不损伤甘蔗的情况下把部分甘蔗叶撕裂、破碎,使得后续的除杂系统能更有效的工作,充分降低甘蔗收获时的含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浮动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甘蔗收割机上下轮叶片咬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浮动轮组A、固定轮组B ;浮动轮组A中有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第三浮动轮A3、第四浮动轮A4、第五浮动轮A5、第六浮动轮A6 ;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分别通过第一摆动臂D1、第二摆动臂D2连接在第一旋转轴Cl上,第三浮动轮A3通过第三摆动臂D3连接在第二旋转轴C2上,第四浮动轮A4通过第四摆动臂D4连接在第三旋转轴C3上,第五浮动轮A5通过第五摆动臂D5连接在第四旋转轴C4上,第六浮动轮A6通过第六摆动臂D6连接在第五旋转轴C5上。固定轮组B中有第一固定轮B1、第二固定轮B2、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第五固定轮B5、第六固定轮B6、第七固定轮B7。第一旋转轴Cl、第二旋转轴C2、第三旋转轴C3、第四旋转轴C4、第五旋转轴C5以及第一固定轮B1、第二固定轮B2、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第五固定轮B5、第六固定轮B6、第七固定轮B7均连接在输送机体上。同时将输送轮分为5个转动速度组(圆周线速度不同),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第三浮动轮A3为一个转动速度组;第四浮动轮A4、第五浮动轮A5、第六浮动轮A6为一个转动速度组;第一固定轮BI为一个转动速度组,第二固定轮B2、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为一个转动速度组,第五固定轮B5、第六固定轮B6、第七固定轮B7为一个转动速度组。作业时,甘蔗被喂入系统送入第一浮动轮Al和第一固定轮BI之间,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第三浮动轮A3、第四浮动轮A4、第五浮动轮A5、第六浮动轮A6逆时针旋转,第一固定轮B1、第二固定轮B2、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第五固定轮B5、第六固定轮B6、第七固定轮B7顺时针旋转,甘蔗被夹持在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第三浮动轮A3、第四浮动轮A4、第五浮动轮A5、第六浮动轮A6和第一固定轮B1、第二固定轮B2、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第五固定轮B5、第六固定轮B6、第七固定轮B7之间依次向后输送和提升,送入下一个作业系统。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第三浮动轮A3,第四浮动轮A4、第五浮动轮A5、第六浮动轮A6和第一固定轮B1、第二固定轮B2、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第五固定轮B5、第六固定轮B6、第七固定轮B7的轮叶如图2,每轮8个轮叶E,浮动轮和固定轮的轮叶片咬合情况如图3所示,是凸对凹的关系,可以使得甘蔗铺开,而不是集中在一起,以扩大轮叶和甘蔗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甘蔗破损率和增加差动摩擦效果。浮动轮在甘蔗收获量增大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向上浮动,避免输送堵塞。输送系统中,每个轮系的内部(上、下)存在速度差异,而在各轮系之间(前、后)也存在速度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各轮之间的相对位移,在收割甘蔗时,上下轮间夹满了甘蔗,轮系内部及之间的相对位移就转化为各轮与甘蔗之间的少量相对位移,简单比喻就象用手指搓花生皮的动作类似,这样可以达到甘蔗叶的撕裂和松动,为下一步除杂提供良好的除杂条件,达到尽量降低甘蔗收获含杂率的目的。【主权项】1.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包括:浮动轮组(A)、固定轮组(B);其特征在于:浮动轮组(A)中的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一固定轮(BI)、第二固定轮(B2)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中的第三浮动轮(A3)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中的第四浮动轮(A4)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五固定轮(B5)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中的第五浮动轮(A5)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六固定轮(B6)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中的第六浮动轮(A6)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七固定轮(B7)为一个轮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浮动轮(Al)、第二浮动轮(A2 )分别通过第一摆动臂(DI)、第二摆动臂(D2 )连接在第一旋转轴(Cl)上,第三浮动轮(A3 )通过第三摆动臂(D3 )连接在第二旋转轴(C2 )上,第四浮动轮(A4 )通过第四摆动臂(D4)连接在第三旋转轴(C3)上,第五浮动轮(A)通过第五摆动臂(D5)连接在第四旋转轴(C4)上,第六浮动轮(A6)通过第六摆动臂(D6)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甘蔗收割机差动输送系统,包括:浮动轮组(A)、固定轮组(B);其特征在于:浮动轮组(A)中的第一浮动轮(A1)、第二浮动轮(A2)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一固定轮(B1)、第二固定轮(B2)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中的第三浮动轮(A3)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三固定轮(B3)、第四固定轮(B4)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 中的第四浮动轮(A4)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五固定轮(B5)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 中的第五浮动轮(A5)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六固定轮(B6)为一个轮系;浮动轮组(A) 中的第六浮动轮(A6)与固定轮组(B)中的第七固定轮(B7)为一个轮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军张长献常军应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