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易分离防窃启带的封闭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61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容器的封闭件,特别涉及容器的防窃启封闭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和一种连接到所述容器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包括:一上壁(102);一裙状部分(104),其与所述上壁为整体形成,并从其向下延伸,所述裙状部分适合与所述容器的颈部部分相啮合,从而将所述封闭件固定到所述容器上;一防窃启带(110),其易分离地连接到所述裙状部分;所述容器的颈部包括多个分离间隔的凸出物(18),所述凸出物从所述颈部向外延伸,并适合与所述防启带上的小垂片(122)相啮合,以有助于所述带(110)从所述封闭件的裙状部分上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的封闭件,特别是容器的防窃启封闭件。
技术介绍
本说明书中任何关于现有技术的论述决不应被认为是承认所述现有技术是被广泛了解的或者形成该领域中的共同的普通性知识的一部分。存在有大量的关于容器的防窃启(tamper-evident)封闭件的设计和生产的现有技术,例如No.4,653,657(Papavasilopolous),4,807,771(Roy),5,660,288(Nyman),6,551,093(Taha)和6,640,988(Taha)的美国专利,其所公开的资料被以此引入本说明书中以前后参照。现有技术的防窃启封闭件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防窃启功能起效之前,封闭件与容器开口之间的密封就丧失了。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防窃启功能的状态的可见度差,从而导致使用者可能不会察觉容器的密封已被破坏。大多数封闭件上的防窃启带结构都包括在容器颈部和防窃启带之间的干扰物。通常在开启并移去封闭件时,防窃启带不会离开封闭件主体,而是通过容器颈部和防窃启带之间的干扰物被保持固定在容器颈部上,其位置与未开启的包装上的该窃启带的位置相近,或者在恶意干预的情况下,容器可能被打开和引入有害物质,以及封闭件被更换和防窃启带被推回到紧靠封闭件,从而显出未开启的包装的外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或改善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者提供有用的替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特别处理需要密封装置与防窃启装置之间的适当关系,以使得防窃启装置在密封被破坏之前操作。这避免了很多所谓的防窃启封闭件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恶意干预或不适当的应用,封闭件扭转和/或松弛导致封闭件与容器颈部之间的密封被破坏,而防窃启装置未起效,以及使物质受空气的作用或污染物的恶意引入而降解。本专利技术另外一方面为容器提供了防窃启封闭件,其具有防窃启装置和将一或更多添加物加注(dispensing)入容器的装置,以及用以保护添加物加注装置的防窃盖。本专利技术另外一方面为容器提供了防窃启封闭件,其具有防窃启装置的和用于以可控制或受限制的方式加注容器物质的加注装置,以及用于所述加注装置的可再次使用的防窃盖。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举例的方式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一容器的加注端,容器的颈部适合包括防窃启功能;图2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容器的加注端,与在容器颈部的防窃启功能的一备选实施例;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防窃启封闭件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位于容器颈部上的防窃启封闭件的正面剖视图;图5是位于图1中所示的容器颈部上的凸出物的放大视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容器颈部的俯视剖视图,其剖面为W-W;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防窃启带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放大视图;图7a是模具装配设备的视图,其用于构造图2中所示的防窃启封闭件; 图7b是图7a中所示的模具装配设备的放大视图,其示出了封闭件的防窃启带和裙状部分的下部的形成;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位于容器颈部上防窃启封闭件的正面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防窃启封闭件的正面剖视图,其包括加注装备,用于将添加物加注到容器中的物质中;图10是图9中所示的防窃启封闭件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图11是图9中所示的防窃启封闭件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防窃启加注封闭件的正面剖视图,示出了所述封闭件位于容器颈部上的适当位置;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防窃启加注封闭件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其还包括防窃启盖;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防窃启加注封闭件的俯视图;图15是加注封闭件的加注部分以及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图16是用于构造图12中所示的封闭件的模具装配设备的视图;图17是防窃启封闭件以及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图18是孔口以及相关联的盖的正面剖视图,所述盖适配于容器封闭件的加注孔口;图19到24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防窃启封闭件;图2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防窃启封闭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图26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防窃启封闭件;图27到3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防窃启封闭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以及用于制造相同件的设备;图34到36示出了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的容器封闭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37,38和38a示出了防窃启封闭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其结合了接收器或杯,使得物件能够被容纳于封闭件接收器内。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容器的颈部10。一般容器是用合适的材料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制成的注射吹塑容器。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由各种材料制成的各种形式的容器。颈部10包括在颈部10的外表面14上形成的螺旋形螺纹部分12。一般,螺纹部分12是以整体于颈部10上形成的。螺纹部分12其螺纹与防窃启封闭件的裙状部分内表面上互补的螺旋形螺纹部分适配啮合。颈部10包括环形防窃启凸缘(bead)16,其位于螺纹部分下面,并从颈部10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伸出。防窃启凸缘16优选地在颈部10的外表面上被模制成型。一个或多个分离隔开的凸出物从凸缘16向下伸出,其环绕颈部10的周边。在一个实例中,容器颈部10具有四个基本相同间隔的凸出物18。凸出物18适合与封闭件的防窃启带的小垂片(tab)相啮合并促使所述带挣脱封闭件裙状部分。图3是防窃启封闭件100的剖视图,其适配图1中所示的容器颈部10。描述封闭件100,在后描述其应用于容器10。一般上,封闭件是整体的模制结构。封闭件100包括上壁102和向下延伸的裙状部分104。封闭件包括位于裙状部分内表面108上的螺旋形螺纹部分106,其与容器颈部10的外表面上相应的螺旋形螺纹部分12适配啮合。封闭件此外还包括防窃启带110,其从封闭件的裙状部分向下延伸。防窃启带通过易分离(frangible)部分114与裙状部分104的下表面112相连接,所述易分离部分114由一系列的沿周边的隔开的肋116构成,而所述肋116由狭槽118分开。肋116的截面提供了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可在操作和/或应用封闭件于容器颈部期间中所传递的典型力。防窃启带包括环形的壁120,从其延伸出一系列分离间隔的小垂片122。小垂片122通过铰链部分124与环形壁120的下表面相连接。最初,小垂片122相对于环形的壁120以钝角向内沿径向延伸,以有助于从模具上脱模。封闭件模制之后,小垂片122移成与环形的壁120之间呈垂直或锐角。每个小垂片122都包括啮合面124,其在封闭件从容器移去的过程中,与容器颈部10上的凸出物18适配啮合。环形的密封部件130从封闭件上壁102的内表面向下伸出。密封部件130包括周边延伸的顶部132,其对着容器颈部的内壁放置,并为容器提供密封。第二密封部件134从壁108向内延伸以及从上壁102向下延伸,其与颈部10的外表面14和/或上表面15相啮合。现在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凸出物18的结构。图5是于图1中Y-Y平面在Z-Z′之间所截取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凸出物18的外形,而图6是于图1中W-W平面所截取的颈部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凸出物18环绕颈部外缘的优选位置。为了将封闭件从容器颈部移去,封闭件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6中箭头X所示。参照图5和6,凸出物18在颈部的外表面上被模制成型,其位于防窃启凸缘16的下方。每个凸出物都包括一系列的面,18a,18b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和一种用于连接至所述容器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包括:一上壁;一裙状部分,其与所述上壁整体形成并从其向下延伸,所述裙状部分适合与所述容器的颈部部分啮合,以将所述封闭件固定到所述容器上;一防窃启带,其易分离地连接至所述裙状部分;所述容器的颈部包括多个分离间隔的凸出物,其从所述颈部向外延伸,并适合与所述防窃启带上的小垂片啮合,以有助于所述带从所述封闭件的所述裙状部分的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弗林登希金斯
申请(专利权)人:爱博克斯CI有限公司湾景信托公司托管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