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302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左右两侧面板和顶部盖板,前面板、后背板及左右两侧面板限定室内机的内部风道,前面板上设有混合风出口,顶部盖板上设有非热交换风进口、与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设置的引风风机及打开或关闭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的导风装置,引风风机用于经非热交换风进口向内部风道引入室内的非热交换风。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引入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从混合风出口吹出,提高循环风量及室内机的热交换速度,且非热交换风进口设置在顶部盖板上,通过引风风机引风,无需设置通风风道,可以增大热交换器的高度,进而增大热交换器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立式空调器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空调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出现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具体地,该立式空调器在空调后背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在后背板进风口与前面板出风口之间设置具有贯通风道的空调送风装置,空调送风装置向出风口送出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的同时,在贯通风道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室内的非热交换风经后背板上的进风口进入贯通风道,再与贯通风道中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而从前面板出风口一同送出,使得出风口所送出的风量等于热交换风的风量及从后背板进风口进入的、未参与热交换的非热交换风的风量,出风风量明显增加,提高了循环风量及室内机的热交换速度;且两部分风混合形成的混合风比较柔和,温度适宜,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混合风温度不至于太低,吹到人身上感觉很舒适。然而,上述立式空调器,由于要在空调后背板上的进风口与前面板出风口之间设置具有贯通风道的空调进风装置,则空调内部热交换器的顶端不能高于空调进风装置的底边缘,这样会导致热交换器的高度有限,进而使热交换器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在能够提高循环风量及室内机的热交换速度的基础上,能大大提尚热交换器的能力,进而提尚空调器的能力。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左右两侧面板和顶部盖板,所述前面板、后背板及左右两侧面板限定所述室内机的内部风道,所述前面板上设有混合风出口,所述顶部盖板上设有非热交换风进口、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设置的引风风机及打开或关闭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的导风装置,所述引风风机用于经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向所述内部风道引入室内的非热交换风。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进风框、可翻转地安装在进风框上的多个摆叶、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所述进风框具有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连通的进风框开口,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动作驱动多个摆叶联动翻转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框开口,进而打开或关闭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所述摆叶具有翻转安装侧边和自由侧边,当多个所述摆叶联动翻转至关闭所述进风框开口时,在相邻所述摆叶中,其中一所述摆叶的自由自由侧边与另一所述摆叶的翻转安装侧边搭接。所述进风框上设置有位于其进风框开口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摆叶的上方,其上间隔设置有限位凸台;当多个所述摆叶联动翻转至关闭所述进风框开口时,所述限位凸台对应相邻所述摆叶的搭接部位且抵靠在其中一所述摆叶的自由侧边内侧。所述顶部盖板上固设有位于其下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所述进风框开口对应设置的支撑板开口,所述进风框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引风风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对应所述支撑板开口位置处。所述引风风机嵌入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内。所述顶部盖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进风格栅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插装在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顶部盖板之间。所述进风格栅的一组相对侧边上设置有格栅导向筋,所述顶部盖板上对应设有盖板导向筋,所述格栅导向筋与所述盖板导向筋配合形成对所述过滤网的一组相对侧边插入导向的导轨,所述过滤网在所述导轨的导向下插装在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顶部盖板之间。所述混合风出口处安装有滑动面板或导风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前面板上设有混合风出口,并将非热交换风进口设置在顶部盖板上,通过与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设置的引风风机将室内非热交换风引入内部风道与经热交换器换热后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从前面板上的混合风出口吹出,提高循环风量及室内机的热交换速度;将非热交换风进口设置在顶部盖板上,通过引风风机引风,则无需设置通风风道,则可以增大热交换器的高度,即增大其体积,进而增大热交换器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器纵向剖局部视图(左侧为前面板侧,右侧为后背板侧);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器顶盖处的总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分解结构图(摆叶处于闭合状态); 图6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摆叶处于打开状态); 图7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当摆叶处于关闭状态时进风框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安装有支撑板的导风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安装有进风格栅及过滤网的顶部盖板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11为当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当混合风出口处上设置滑动面板时立式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处于滑动面板关闭混合风出口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术语做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时,是以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述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换器的部分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本实施方式附图中混合风出口为圆形,但不限于圆形。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前面板10、后背板20、左右两侧面板(位于前面板10和后背板20的左右两侧,图中未标示)和顶部盖板30,前面板10、后背板20及左右两侧面板限定室内机的内部风道40 ;前面板10上设有混合风出口 11,顶部盖板30上设有非热交换风进口 31、与非热交换风进口 31对应设置的引风风机32及打开或关闭非热交换风进口 31的导风装置33,引风风机32用于经非热交换风进口 31向内部风道40引入室内的非热交换风。在内部风道40内自下而上设置有风机、热交换器50 (为现有结构,风机位于热交换器50的下方,图中未示出),且风机的设置使得空调内部风道中的风从前面板10上的混合风出口 11吹出;将非热交换风进口 31设置在顶部盖板30上,并设置引风风机32向内部风道40内引入非热交换风(风向如图1中箭头I所示)与经热交换器50换热后的热交换风(风向如图1中箭头II所示)混合,既能形成混合风(风向如图1中箭头III所示)从前面板10上的混合风出口吹出,提高循环风量及室内机的热交换速度,且本实施例内部通道40无需设置通风风道,则可以增大热交换器50的高度,即增大其体积,进而增大热交换器50的能力。导风装置33对经非热交换风进口 31进入内部风道40的非热交换风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当空调器不工作时导风装置33关闭非热交换风进口 31,防止灰尘进入室内机内部。结合图1至图5,同时参照图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导风装置33包括进风框331、可翻转地安装在进风框331上的多个摆叶332、电机333和曲柄连杆机构334,进风框331具有与非热交换风进口 31对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前面板、后背板、左右两侧面板和顶部盖板,所述前面板、后背板及左右两侧面板限定所述室内机的内部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上设有混合风出口,所述顶部盖板上设有非热交换风进口、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设置的引风风机及打开或关闭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的导风装置,所述引风风机用于经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向所述内部风道引入室内的非热交换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宝寒吴洪金雷永锋张鹏矫立涛朱辉刘伟杰杨怀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