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碎片文件的IP流收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726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碎片文件的IP流收录方法,包括:信号接收;流检测;流分析;流切片;流采集;目标文件检测;文件修复;文件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PCR、PTS/DTS连续性判断,以及采用分段文件的IP碎片化采集方式,来减小IP网络数据异常造成整体文件不可用的风险。IP碎片化采集不仅可以实现对信号的24小时采集,还可以将出现信号问题时的影响降到最低。利用碎片化采集,最大程度的实现问题信号时间段内视音频数据形成单独分割,不会因为收录了带有错误时间戳等问题的视音频数据而导致整个文件的不可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碎片文件的IP流收录方法,是一种网络中文件 传输的方法,是一种用于电视台数字化系统对外来数字化信号收录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广播和高清技术的日益普及、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作为数字媒体编 辑、存储、管理、发布整个流程的开始点,信号采集和数据收录设备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 少量模拟AV信号,向数字化转变的阶段,现在正面临着IP化、还量化以及标清向高清的快 速发展。 传统的信号收录系统,射频信号经过解码设备将信号解码为SDI信号、ASI信号、 AV模拟信号,经过相应的调度矩阵之后,将信号传给收录服务器进行采集,每一个采集通道 只能同时采集一个收录信号,采集效率低,而且只有待采集完成之后才能对素材进行播放 浏览,实时性不强,同时不能满足多屏播出的需求,同时一台采集服务器最大支持4~8路 的信号采集,且设备成本高,另外,信号传输设备需要专用的信号传输线,信号传输成本较 高。同时传统的SDI收录,无论是卫星信号,还是新闻外场传输过来的节目信号,由于信号 传输的高成本,都无法实现对每个信号的24小时收录。因此,传统的信号收录系统已经不 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 IP收录可以将目前的被动收录化为主动收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每个信号的24 小时收录,为节目制作提供最全面的视音频数据,即使没有事先预约收录任务,节目制作人 员也可以找到需要的节目素材。但是IP收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IP收录由于网络的干扰 和抖动,会产生视音频数据的不连续或者误码等错误,在对信号进行24小时不间断收录的 过程中,会导致最终收录文件的不可用,且即使可用,最终文件也会很大,不利于后期的使 用。如何提高IP收录的稳定性,从根本上改变的网络干扰对IP收录的影响,是发展IP收 录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碎片文件的IP流收录方法。所述的 方法对IP信号进行24小时碎片化采集,同时实现对信号的检测,将出现信号问题时段的视 音频最小化成独立的小片段,不影响整个采集的可用性。最后对碎片文件进行发布,制作人 员可以根据信号、内容或者时间,自行挑选需要的视音频文件,且所有文件可以做到全台网 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碎片文件的IP流收录方法,所述的方法使 用的系统包括:多个客户端、多个所述的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集群组成的流媒体服务 端连接,所述的流媒体服务端与视频信息源连接,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 信号接收的步骤:用于接收IP流信号、SDI信号、ASI信号,并将SDI信号、ASI信号转 化为IP流信号; 流检测的步骤:用于通过过滤器对IP流的网络数据包进行检测,并记录异常信息特 征,对记录到的异常数据包进行重组还原; 流分析的步骤:用于对流信号进行特征分析,按照数据包的完整性、连续性进行数据分 段,并记录分段信息; 流切片的步骤:用于根据分段信息以及切片规则完成对数据包的切片; 流采集的步骤:用于根据切片信息进行采集,将IP流信号重封装为目标文件; 目标文件检测的步骤:用于对目标文件的视频信息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黑场检 测、彩帧检测、彩条检测、静帧检测、Y/U/V超标检测、复合信号检测、R/G/B超标检测,音频 检测包括:无声检测、静音检测、电平检测、峰值超标检测、VU超标检测、立体声相位检测, 如果目标文件检测有问题则进入下一步骤,如果无问题则进入服务的步骤; 文件修复的步骤:用于对出现问题的文件包进行修复; 文件服务的步骤:用于将目标文件放入碎片池,创建多个文件容器,完成收录采集,并 对目标文件提供管理、发布、合并的服务。 进一步的,所述的"信号接收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信号类型判断的子步骤:用于对接收信号判断是否为IP流信号,如果是则进入"流分 析的步骤",如果不是则进入下一子步骤; 解码的子步骤:用于根据信号数据类型进行解码,形成原始视音频信号; 编码的子步骤:用于将原始视音频信号编码为IP流信号,之后进入"流分析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的"流分析的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一致性检测的子步骤:用于检测TS流里面PSI信息是否前后一致,如果PSI信息发生 变化,此时说明TS流的信号发生变化,需要将视音频数据在此处分段,保证前后TS流数据 相互独立,文件可用; 连续性检测的子步骤:用于检测当前TS流数据PCR和DTS/PTS的连续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续性检测的子步骤"中PCR连续性的检测包括如下分步骤: 根据TS流中的标志位识别TS包头信息,根据包头信息找到PCR码所在位置及其大小, 算出当前PCR值并记录; 继续接收数据,发现有新的带有PCR信息的数据报过来,按如上方式解析,与前一次获 得的值比较,如果在绝对差在120秒之外,则认为PCR值出现跳变或者重置,记录跳变和重 置;如果绝对差在120秒之内,则忽略。 进一步的,所述的"流切片步骤"中的切片规则为:在切片时间点内无异常,按时间 点切片,出现异常,按照异常点切片。 进一步的,所述"文件修复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比较的子步骤:用于将当前数据包的PCR值或者DTS/PTS与上一个数据包的对应值相 比较,两者的绝对差值是否在判定阈值之外,如果"是"为异常,进入下一子步骤,如果"否" 则忽略; 计算当前合理范围内的理论值的子步骤:用于根据上一个数据包记录的PCR或者DTS/PTS值,计算当前合理范围内的理论值; 数据重置的子步骤:用于将计算所得的理论值写回到当前数据包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文件服务的步骤"中发布的服务包括如下子步骤: 发起流媒体请求的子步骤:用于客户端发起流媒体请求,构建请求的参数信息,包括文 件的基本信息; 请求分析的子步骤:用于流媒体服务端对请求进行行为分析,判断容器类型,根据类型 访问相应的碎片池中的文件; 生成格式文件的子步骤:用于根据请求的要求,形成相应的格式文件; 推送的子步骤:用于流媒体服务端将形成的格式文件推送至客户端。 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PCR、PTS/DTS连续性判断,以及采用分段 文件的IP碎片化采集方式,来减小IP网络数据异常造成整体文件不可用的风险。IP碎片 化采集不仅可以实现对信号的24小时采集,还可以将出现信号问题时的影响降到最低。利 用碎片化采集,最大程度的实现问题信号时间段内视音频数据形成单独分割,不会因为收 录了带有错误时间戳等问题的视音频数据而导致整个文件的不可用。【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方法所使用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碎片文件的IP流收录方法,所述的方法使用的系统包括:多个客户端、多个 所述的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集群组成的流媒体服务端连接,所述的流媒体服务端与视 频信息源连接,如图1所示。 视频信息源是各种视频信息输出源的总称,包括:卫星或电缆传输的其他电视台 视频信号、接收地面其他电视台的视频信号、已有磁带、光盘上的视频信号、网络上的视频 信号等。这些视频信号的类型各不相同,可以是IP流信号,或者是SDI、ASI等视频信号。 流媒体服务端中设置接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碎片文件的IP流收录方法,所述的方法使用的系统包括:多个客户端、多个所述的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集群组成的流媒体服务端连接,所述的流媒体服务端与视频信息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信号接收的步骤:用于接收IP流信号、SDI信号、ASI信号,并将SDI信号、ASI信号转化为IP流信号;流检测的步骤:用于通过过滤器对IP流的网络数据包进行检测,并记录异常信息特征,对记录到的异常数据包进行重组还原;流分析的步骤:用于对流信号进行特征分析,按照数据包的完整性、连续性进行数据分段,并记录分段信息;流切片的步骤:用于根据分段信息以及切片规则完成对数据包的切片;流采集的步骤:用于根据切片信息进行采集,将IP流信号重封装为目标文件;目标文件检测的步骤:用于对目标文件的视频信息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黑场检测、彩帧检测、彩条检测、静帧检测、Y/U/V超标检测、复合信号检测、R/G/B超标检测,音频检测包括:无声检测、静音检测、电平检测、峰值超标检测、VU超标检测、立体声相位检测,如果目标文件检测有问题则进入下一步骤,如果无问题则进入服务的步骤;文件修复的步骤:用于对出现问题的文件包进行修复;文件服务的步骤:用于将目标文件放入碎片池,创建多个文件容器,完成收录采集,并对目标文件提供管理、发布、合并的服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晓林禇震宇王玉珍温雷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