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瑞锋专利>正文

一种儿科护理保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695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护理保护箱,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护理箱,底板上设有支撑脚,护理箱设置在支撑脚的端部,支撑脚的端部设有导向管,护理箱设置在导向管的端部,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护理箱内设有升降板,升降管的下端为自由端,升降管的上端穿过护理箱的底部并与升降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对升降板在护理箱内实现竖直升降运动,方便放置在升降板上的婴幼儿取出或放入,照看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箱,特别涉及一种儿科护理保护箱
技术介绍
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儿科护理》内容主要涉及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生长发育、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与疾病预防、住院患儿的护理、小儿常用护理技术、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病患J L的护理、结核病患儿的护理和小儿急症的护理等。现有的儿科护理保护箱安全性能差,且不方便对婴幼儿进行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将婴幼儿放置在护理箱内的升降板上,通过第一护理板与第二护理板可以方便保护住婴幼儿,从而可以提高安全性,且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沿着导向管做竖直升降运动,从而方便对升降板在护理箱内实现竖直升降运动,方便放置在升降板上的婴幼儿取出或放入,照看更加方便的儿科护理保护箱。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儿科护理保护箱,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护理箱,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均为弧形形状,护理箱设置在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端部,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端部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为管状结构,导向管呈竖直布置,护理箱设置在导向管的端部,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呈竖直布置,护理箱内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呈水平布置,升降管的下端为自由端,升降管的上端穿过护理箱的底部并与升降板连接,升降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护理板,第一护理板为弧面形状,升降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护理板,第二护理板为弧面形状,导向管的侧壁设有开槽,导向管的侧壁设有连杆,连杆设置在靠近开槽的位置,连杆为弧形形状,连杆设有旋转轮,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与旋转轮通过螺纹连接;旋转轮通过活动销与连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管的下端设有限位条。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条为弧形形状。进一步地,所述护理箱的端部设有提条。进一步地,所述提条为弧形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婴幼儿放置在护理箱内的升降板上,通过第一护理板与第二护理板可以方便保护住婴幼儿,从而可以提高安全性,且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沿着导向管做竖直升降运动,从而方便对升降板在护理箱内实现竖直升降运动,方便放置在升降板上的婴幼儿取出或放入,照看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儿科护理保护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一种儿科护理保护箱,包括底板1,底板I上设有护理箱2,底板I上设有第一支撑脚3与第二支撑脚4,第一支撑脚3与第二支撑脚4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支撑脚3与第二支撑脚4均为弧形形状,护理箱2设置在第一支撑脚3与第二支撑脚4的端部,第一支撑脚3与第二支撑脚4的端部设有导向管5,导向管5为管状结构,导向管5呈竖直布置,护理箱2设置在导向管5的端部,导向管5内套装有升降管6,升降管6呈竖直布置,护理箱2内设有升降板8,升降板8呈水平布置,升降管6的下端为自由端,升降管6的上端穿过护理箱2的底部并与升降板8连接,升降板8的一侧设有第一护理板9,第一护理板9为弧面形状,升降板8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护理板10,第二护理板10为弧面形状,导向管5的侧壁设有开槽12,导向管5的侧壁设有连杆13,连杆13设置在靠近开槽12的位置,连杆13为弧形形状,连杆13设有旋转轮14,旋转轮14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6与旋转轮14通过螺纹连接;旋转轮14通过活动销15与连杆13连接;升降管6的下端设有限位条7,限位条7为弧形形状,护理箱2的端部设有提条11,提条11为弧形形状。本技术儿科护理保护箱,可以将婴幼儿放置在护理箱2内的升降板8上,通过第一护理板9与第二护理板10可以方便保护住婴幼儿,从而可以提高安全性,且旋转轮14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6沿着导向管5做竖直升降运动,从而方便对升降板8在护理箱2内实现竖直升降运动,方便放置在升降板8上的婴幼儿取出或放入,照看更加方便。其中,升降管6的下端设有限位条7,限位条7为弧形形状,所以还具有限位功能。其中,护理箱2的端部设有提条11,提条11为弧形形状,所以方便对护理箱2进行提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儿科护理保护箱,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护理箱,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均为弧形形状,护理箱设置在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端部,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端部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为管状结构,导向管呈竖直布置,护理箱设置在导向管的端部,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呈竖直布置,护理箱内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呈水平布置,升降管的下端为自由端,升降管的上端穿过护理箱的底部并与升降板连接,升降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护理板,第一护理板为弧面形状,升降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护理板,第二护理板为弧面形状,导向管的侧壁设有开槽,导向管的侧壁设有连杆,连杆设置在靠近开槽的位置,连杆为弧形形状,连杆设有旋转轮,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与旋转轮通过螺纹连接;旋转轮通过活动销与连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科护理保护箱,其特征在于:升降管的下端设有限位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科护理保护箱,其特征在于:限位条为弧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科护理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护理箱的端部设有提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科护理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提条为弧形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护理保护箱,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护理箱,底板上设有支撑脚,护理箱设置在支撑脚的端部,支撑脚的端部设有导向管,护理箱设置在导向管的端部,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护理箱内设有升降板,升降管的下端为自由端,升降管的上端穿过护理箱的底部并与升降板连接。本技术方便对升降板在护理箱内实现竖直升降运动,方便放置在升降板上的婴幼儿取出或放入,照看更加方便。【IPC分类】A61G7/00【公开号】CN204723297【申请号】CN201520360646【专利技术人】李瑞锋 【申请人】李瑞锋【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申请日】2015年5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科护理保护箱,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护理箱,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均为弧形形状,护理箱设置在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端部,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的端部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为管状结构,导向管呈竖直布置,护理箱设置在导向管的端部,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呈竖直布置,护理箱内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呈水平布置,升降管的下端为自由端,升降管的上端穿过护理箱的底部并与升降板连接,升降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护理板,第一护理板为弧面形状,升降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护理板,第二护理板为弧面形状,导向管的侧壁设有开槽,导向管的侧壁设有连杆,连杆设置在靠近开槽的位置,连杆为弧形形状,连杆设有旋转轮,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升降管与旋转轮通过螺纹连接;旋转轮通过活动销与连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锋
申请(专利权)人:李瑞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