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拉伸聚丙烯9μm超薄型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4731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9μm超薄型复合膜,分为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三层结构,每层均以均聚聚丙烯为基层材料,其特点是:在上下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3.0~5.0%粒径为2μm的交联丙烯酸甲酯作为抗粘连材料;在中间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10%的C9氢化石油树脂作为增挺剂,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油酸酰胺,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膜高挺度、不粘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膜,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 丙烯9 u m超薄型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包装材料
技术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膜社会需求随之迅速增长。 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稳步上升,促使原料PP (聚丙烯)粒子和薄膜价格 也呈上升趋势,使得占有市场份额1/3的复合膜试用厂家的生产成本大幅 提高。目前,市场上采用双向拉伸工艺技术生产的双向拉伸复合薄膜厚度 均在12 18um范围内。如果能降低双向拉伸复合薄膜的厚度,就可以降 低复合膜的生产成本。但是,如单方面的降低双向拉伸复合薄膜的厚度, 就会降低复合薄膜弹性模量、挺度,影响薄膜的防粘连、抗静电效果。产 品性能就达不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挺度、不粘连的双向拉 伸聚丙烯9"m超薄型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9um超薄型复合 膜,分为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三层结构,每层均以均聚聚丙烯为基层材料,在上下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3.0 5.0%粒径为1~3 y m的交联丙烯酸甲酯作为抗粘黏材料;在中间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 5~10%的C9氢化石油树脂,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 的油酸酰胺,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的0.1~0.3%烷基 (C14-18)双(2-羟乙基)胺,本专利技术双向拉伸聚丙烯9um超薄型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 骤依次如下配料、挤出厚片、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和收巻,所述 纵向拉伸比为4.50 5.50,横向拉伸比为6.50-8.00,纵向拉伸过程中,预热 温度为130 ~140°C,拉伸温度为120~130°C,横向拉伸过程,预热温度为 160~170°C,拉伸温度为150 160°C。9um复合膜的上、下层厚度极薄,在下游客户使用过程中,厚度越薄 的产品越容易粘连,导致断膜影响生产。因此,在生产9um复合膜时, 在表层加入交联丙烯酸甲酯,增加表层粗糙度,使层与层之间夹有空气, 起到防粘连的作用,解巻时不粘连,更顺畅;并且交联丙烯酸甲酯含有不 饱和化学键,能更好地与聚丙烯分子链结合,减少生产和下游加工时脱出, 减少了对辊面的污染。9um复合膜的中间层加入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使薄膜 有长效的抗静电效果。因为薄型薄膜在下游加工时表面容易积累电荷,产 生静电,影响使用,加入了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可改善薄膜表面的抗静电性能;加入C9氢化石油树脂,增加薄膜的结晶度,提高 产品的弹性模量(挺度),同时也提高了光泽度,降低雾度,改善了薄膜的 光学性能,也提高了薄膜包装对水气的阻隔性能。对未加入C9氢化石油 树脂的9um复合膜(样l)、加入8y。C9石油树脂的9um复合膜(样2) 和12um复合膜(样3)的性能指标作了对比,如表一。表一 三组试样物理性能对照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综上,本专利技术生产出来的9iim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膜,具有良好的 拉伸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光泽度、低雾度的特点,且薄膜自身层与层之 间不粘连,使用时解巻顺畅。可用作纸张印刷、复合等工艺的基材薄膜, 既达到了与12um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膜同等的效果,又大大节省了加工 材料。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双向拉伸聚丙烯9iim超薄型复合膜,分为上表层、中 间层和下表层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中上表层厚度为0.8 1.0um,中间层厚 度为7.0 7.4um,下表层厚度为0.8~1.0um,各层中各组份占该层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上表层和下表层均聚聚丙烯95.0~97.0%,粒径在2um的交联丙烯酸 甲酯3.0~5.0%。中间层均聚聚丙烯89.4~94.8%, C9氢化石油树脂5 10%,油酸酰 胺0.1~0.3%, 0.1~0.3%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 实施例1:1) 配料上表层和下表层称取96.5kg均聚聚丙烯,交联丙烯酸甲酯3.5kg。 中间层称取91.6kg均聚聚丙烯,C9氢化石油树脂8.0kg , 0.2kg烷 基(C14-18)双(2-羟乙基)胺和0.2kg油酸酰胺0.卜0.30/0。2) 挤出厚片3) 铸片4) 纵向拉伸纵向拉伸为4.50倍,纵向拉伸过程中,预热温度为130 ~140'C,拉伸 温度为120~130°C。5) 横向拉伸横向拉伸为7.80倍,横向拉伸过程,预热温度为160~170°C,拉伸温 度为150~160°C。6) 收巻。 实施例2:1)配料上表层称取96.0kg均聚聚丙烯,交联丙烯酸甲酯4.0kg。 下表层称取97.0kg均聚聚丙烯,交联丙烯酸甲酯3.0kg。 中间层称取92.6kg均聚聚丙烯,7.0kgC9氢化石油树脂,O.lkg油酸 酰胺和0.3kg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2) 挤出厚片3) 铸片4) 纵向拉伸纵向拉伸比为4.80,纵向拉伸过程中,预热温度为130~140°C,拉伸 温度为120~130°C。5) 横向拉伸横向拉伸比为7.50,横向拉伸过程,预热温度为160 170°C,拉伸温度 为15(M60。C。6) 收巻。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9μm超薄型复合膜,分为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三层结构,每层均以均聚聚丙烯为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上下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3.0~5.0%粒径为2μm的交联丙烯酸甲酯作为抗粘连材料;在中间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10%的C9氢化石油树脂作为增挺剂,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油酸酰胺,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丙烯9u m超薄型复合膜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依次如下配料、挤出厚片、铸片、 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和收巻,所述纵向拉伸比为4.50 5.50,横向拉伸比为 6.50~8.00,纵向拉伸过程中,预热温度为130~140°C,拉伸温度为120 130 °C,横向拉伸过程,预热温度为16(M70。C,拉伸温度为150 160°C。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9μm超薄型复合膜,分为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三层结构,每层均以均聚聚丙烯为基层材料,其特点是在上下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3.0~5.0%粒径为2μm的交联丙烯酸甲酯作为抗粘连材料;在中间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10%的C9氢化石油树脂作为增挺剂,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油酸酰胺,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本专利技术复合膜高挺度、不粘连。文档编号B32B27/32GK101254672SQ2008100200公开日2008年9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9μm超薄型复合膜,分为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三层结构,每层均以均聚聚丙烯为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下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3.0~5.0%粒径为2μm的交联丙烯酸甲酯作为抗粘连材料;    在中间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10%的C9氢化石油树脂作为增挺剂,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油酸酰胺,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0.1~0.3%的烷基(C14-18)双(2-羟乙基)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麦少华郭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