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丽祯专利>正文

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880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4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所述的第一鞋底层设有底槽,所述的底槽设于鞋底正中间,所述的第二鞋底层包括弹性底层和设于弹性底层上面的弹性柱,所述的第一鞋底层和所述的弹性底层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伸入所述的底槽,且所述的弹性柱和所述的底槽相匹配,所述的第一鞋底层还设有防滑底片,所述的防滑底片设于所述底槽周围,所述的第一鞋底层还设有防滑块,所述的防滑块设于鞋底四周,所述的防滑块上还设有防滑颗粒,通过提供两种不同的鞋底制造工艺创新性地采用套模做法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工艺的优点使鞋子在舒适度及实用性上达到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
技术介绍
运动鞋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因为使用环境恶劣,对人体保护要求较高,产品会为了安全性而牺牲一定的舒适性。户外鞋的鞋体大底一般由整片橡胶大底、高弹且硬度较高的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底、高弹硬度适中EVA (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中底三部分组成。因此鞋体的灵活性、脚感都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两种不同的鞋底制造工艺创新性地采用套模做法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工艺的优点使鞋子在舒适度及实用性上达到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I)和第二鞋底层(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设有底槽(11),所述的底槽(11)设于鞋底正中间,所述的第二鞋底层(2)包括弹性底层(21)和设于弹性底层(21)上面的弹性柱(2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和所述的弹性底层(21)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22)伸入所述的底槽(11),且所述的弹性柱(22 )和所述的底槽(11)相匹配。进一步讲,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还设有防滑底片(13),所述的防滑底片(3)设于所述底槽(11)周围。进一步讲,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还设有防滑块(12),所述的防滑块(12)设于鞋底四周。进一步讲,所述的防滑块(12)上还设有防滑颗粒(121)。进一步讲,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采用3Dwearable材质制成。进一步讲,所述的第二鞋底层(2)采用ReboundFoam材质制成。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和所述的弹性底层(21)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22)伸入所述的底槽(11),且所述的弹性柱(22)和所述的底槽(11)相匹配,通过提供两种不同的鞋底制造工艺创新性地采用套模做法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工艺的优点使鞋子在舒适度及实用性上达到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如图1所示,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I)和第二鞋底层(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设有底槽(11),所述的底槽(11)设于鞋底正中间,所述的第二鞋底层(2)包括弹性底层(21)和设于弹性底层(21)上面的弹性柱(2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和所述的弹性底层(21)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22)伸入所述的底槽(11),且所述的弹性柱(22)和所述的底槽(11)相匹配,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还设有防滑底片(13),所述的防滑底片(3)设于所述底槽(11)周围,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还设有防滑块(12),所述的防滑块(12)设于鞋底四周,所述的防滑块(12)上还设有防滑颗粒(121),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采用3Dwearable材质制成,3Dwearable材质采用一次射出的制程工艺,它的特殊制作材质和技术使鞋子具有极佳的支撑性能和耐磨性,所述的第二鞋底层(2)采用ReboundFoam材质制成,ReboundFoam材质采用二次发泡的制程工艺,可以为双脚提供最佳的能量回弹性能及舒适度。通过将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和所述的弹性底层(21)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22)伸入所述的底槽(11),且所述的弹性柱(22)和所述的底槽(11)相匹配,通过提供两种不同的鞋底制造工艺创新性地采用套模做法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工艺的优点使鞋子在舒适度及实用性上达到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鞋底层(I)和第二鞋底层(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设有底槽(11),所述的底槽(11)设于鞋底正中间,所述的第二鞋底层(2)包括弹性底层(21)和设于弹性底层(21)上面的弹性柱(2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和所述的弹性底层(21)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22)伸入所述的底槽(11),且所述的弹性柱(22)和所述的底槽(11)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还设有防滑底片(13 ),所述的防滑底片(3 )设于所述底槽(11)周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还设有防滑块(12),所述的防滑块(12)设于鞋底四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块(12)上还设有防滑颗粒(12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鞋底层(I)采用3Dwearable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鞋底层(2)采用ReboundFoam材质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鞋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所述的第一鞋底层设有底槽,所述的底槽设于鞋底正中间,所述的第二鞋底层包括弹性底层和设于弹性底层上面的弹性柱,所述的第一鞋底层和所述的弹性底层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伸入所述的底槽,且所述的弹性柱和所述的底槽相匹配,所述的第一鞋底层还设有防滑底片,所述的防滑底片设于所述底槽周围,所述的第一鞋底层还设有防滑块,所述的防滑块设于鞋底四周,所述的防滑块上还设有防滑颗粒,通过提供两种不同的鞋底制造工艺创新性地采用套模做法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工艺的优点使鞋子在舒适度及实用性上达到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IPC分类】A43B13/14, A43B13/22, A43B13/18, A43B13/02【公开号】CN204708120【申请号】CN201520426488【专利技术人】刘丽祯 【申请人】刘丽祯【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适动能传感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鞋底层(1)和第二鞋底层(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1)设有底槽(11),所述的底槽(11)设于鞋底正中间,所述的第二鞋底层(2)包括弹性底层(21)和设于弹性底层(21)上面的弹性柱(22),所述的第一鞋底层(1)和所述的弹性底层(21)之间相贴合,所述的弹性柱(22)伸入所述的底槽(11),且所述的弹性柱(22)和所述的底槽(11)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祯
申请(专利权)人:刘丽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